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原接种箱的箱底,周围留10cm宽,中间部分锯掉,再按原接种箱的底部外围尺寸做一个深30cm的木槽,将原接种箱座于木槽上,即改进完成.使用装料瓶(袋)时,先将底部木槽装满,再把原接种箱的一头垛满.接种时,先将上箱一头的瓶(袋)接好种放在另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找到适合清远当地气候条件,并能四季均可种植的茯苓接种技术;方法:采用对照组试验法,以清远市新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原有的围接顶端覆盖技术为对照,试验组采用菌袋保护膜倒挂留袋技术;结果:试验组在一年四季的接种成活率均达到100%,特殊天气条件下,试验组的接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产量和品质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菌袋保护膜倒挂留袋技术能在清远四季接种,且栽培成本较低,茯苓在清远的最佳接种时间是春季。  相似文献   

3.
黄背木耳是1981年由日本友人从台湾引入四川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我县经过十余年的试验推广,从1986年已形成规模性的商品化生产。近来我会配合县府对全县食用菌生产进行了大检查,以乡为单位,分户造册统计,1993年全县食用菌生产3500万袋,其中黄背木耳3200余万袋,今年产量、质量普遍好,每袋可产干耳0.12—0.18公斤,最低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速荒山绿化,解决大面积荒山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丹凤县从1998年开始容器育苗造林,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近几年来,容器育苗造林已成为全县匹配荒山造林主要方式之一,年均推广3000万袋,不仅有效解决了荒山造林用苗问题,而且也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笔者通过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其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由于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男女老幼皆宜.省时省工,并能降低接种成本,改变了以往接种方式存在的接种慢、费时费工、对人毒副作用大.成活率低等缺点,普遍被广大菇农朋友所欢迎接受.是食用菌接种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秋栽代料香菇套袋技术,1996年在一个乡接种500000袋,成品率95%以上,1997年在全县22个乡(镇)推广,成品率也达95%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套袋的规格 选2丝厚的聚乙烯筒袋,直径大于生产袋2cm,长度大于生产袋5cm,在制作生产袋的同时用线绳扎好一端。聚乙烯筒袋透明度较好,容易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大于生产袋的直径相长度的便于操作,且套袋于生产袋之间的空隙贮存氧气可满足菌丝15~20天呼吸需要。 2 套袋的方法 将套袋放在接种室内一起消毒,每接种一个生产袋后立即套上一个套袋,并扎好袋口,以“井”字形摆放,堆高5层。按正常管理,15天后当菌丝长到7~10cm时脱掉套袋,打孔增氧。为了防止室内残留的杂菌污染,在脱套袋的前1天,应使用消毒剂或甲醛喷洒熏蒸培养室,然后再脱掉套袋  相似文献   

7.
取一电视机包装箱剪掉两头,使成筒状,清理箱中杂物,擦去灰尘,置阳光下曝晒2天。接种室熏蒸前,将筒状箱搬入接种室置接种桌上,箱内挨桌面部分中央两边各压上一块干净方砖,将酒精灯置方砖上。接种箱随料袋、菌种等一并用甲醛熏蒸。接种时,两人相对而坐,点燃酒精灯,接种人员及工具消毒,一人打穴后旋转料袋(料袋立放),另一人往料袋塞入菌种。在接种过程中,料袋处于两边两个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杂菌污染较少;而且两人流水作业,接种过程接种室空气喷雾消毒药液时接种也可不停顿进行,工作效率也较高。接种室简易接种箱制作及使…  相似文献   

8.
灵芝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我县灵芝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在研究、推广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生产时间安排 我地一般在3月底、4月初开始接种栽培袋,5月中、下旬即可出芝。6月份结束灵芝栽培袋生产,确保能在9月份灵芝采收结束。 2优质菌种制备 工艺:木粒加富固体试管种→PDA试管种→原种,然后用原种直接接种栽培袋。这样生产的菌种,菌龄适中,菌丝健壮,发菌快,不易过早出芝。4月份接种栽培袋,2月初制备木粒加富固体试管种。  相似文献   

9.
杨博 《食用菌》1999,(4):28-29
1998年,我县把食用菌开发列为一项扶贫攻坚项目,其中以发展袋栽银耳为主攻方向.袋栽银耳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易推广.我们在引进古田袋栽银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多年的栽培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每1000kg干料产干耳180~200kg.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县自推广袋栽黑木耳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杂菌污染也较严重,给耳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对杂菌的污染进行了重点探索,现就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浅见.(一)灭菌不彻底污染的杂菌,最常见的是霉菌.我区菇农大多是采用常压灭菌,因锅封闭不严,锅内装料又较多,常常灭菌不透,幸存的霉菌孢子萌发繁殖造成料袋污染.灭菌不透的料袋(17×35cm),接种  相似文献   

11.
袋栽香菇接种后,一般都要在穴口上贴胶布,不但增加接种时的工作量,而且胶布经蒸汽灭菌后容易脱胶或老化,杂菌即趁虚而入,从而降低了成品率。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用香菇木屑菌种直接封实穴口法,几经小试取得了成功,并于87年秋在我县5个香菇袋栽生产点推广应用,共接种53600多个菌筒,成品率平均达80%以上,最高的达93.1%。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首先要制一根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锥形木棒。将经灭菌的料袋连同木棒一起放入接种箱(室)内进行消毒。接种时木棒和料袋的接种部位均要用75%酒精棉球揩擦消毒,再用木棒的尖端打一个深2厘米的穴,然而接入香菇木屑菌种揿严,并与菌种料袋表面相平。由于菌种与栽培料紧密结合,再加上不贴胶布透气性好,所以菌丝定植快,抵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袋栽香菇高产技术探讨吴秀美,吴奋勤,徐木聪(福建德化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362500)袋栽香菇在德化县1986年试种获得成功,1987年在全县推广,到1990年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起全县大面积发展,从1991~1994年四年间共种植袋栽香菇...  相似文献   

13.
袋栽花香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坤城  林伟群 《食用菌》1998,20(5):15-15
袋培花菇技术在我县已大规模推广,为了寻找适宜本县栽培的花菇品种,掌握其综合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本所于1996年引进908等花菇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袋栽平菇的成品率,确保高产稳产、降低成本,笔者近年来对现行的平菇袋栽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推广中深受农民欢迎. (一)改生料或发酵料为熟料因为生料或发酵料中仍存在一些杂菌,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往往污染严重而失败。熟料袋栽,因原料经高温灭菌和无菌操作,接种成功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我县临近桂林市,发展袋栽香菇有着良好的销售市场.1987年引进袋栽香菇技术,1988年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几个乡推广.几年来有不少农户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产量不高甚至失收的,从而挫伤了菇农的积极性.现就其低产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农民栽植板栗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苗木质量、气候干旱、栽植技术等种种原因,栽植成活率很低。我县在2001年、2002年共栽植板栗200hm^2,但成活率最高不超过50%,低的不足10%,全县平均只有36%,特别是板栗嫁接苗,几乎全军覆没,严重挫伤了农民  相似文献   

17.
我县地处洞庭湖湘北地带,冬季气温低,但冰冻少;对发展金针菇生产十分有利.通过1988~1991年四年的试栽与推广,1991年全县栽培金针菇达800万袋,创产值630余万元.但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提早开伞而影响到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问题.本文就提早开伞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商榷.早开伞原因的分析(一)品种选用不当我县在春节前后温度偏低,而种植时间往往从头年1O月下旬到翌年的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品质好,耐贮运,丰产性好,是当前世界主要推广的晚熟优良品种.我县自1977年起,历经引种观察、试验示范、大面积推广等过程,该品种在我县得以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1989年在全省的优质果品评选会上被评为第1名.目前,我县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已超过3万余亩,约占全县果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产果达150万公斤,红富士已成为我县推广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9.
橄榄是南方特产水果。近年来,由于橄榄营养袋育苗技术的成功推广,种植成活率显著提高。我县在多年育苗生产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了以优质橄榄种子撒播出苗后,再移植到苗圃营养袋培育的两段育苗法,这种方法育出的橄榄苗生长健壮、整齐,根系发达,定植后起苗快,成活率高,深受果农好评。一、营养上配制与装袋取肥沃园土、火烧土和沤熟粪肥以7: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1%钙镁磷与堆料充分拌和,然后装袋。营养袋规格约30cm×18cm(高×宽),袋底两侧剪角开口,或在袋壁打梅花形洞孔,以利排水通气。往袋内装土时宜稍用力向下及四周挤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消毒剂对接种箱内空气的杀菌效果,以及对毛木耳菌袋污染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甲醛和高锰酸钾配制的消毒剂对杀灭接种箱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及降低毛木耳菌袋污染的效果好于用气雾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