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双孢蘑菇麦粒菌种受到了广大菇农欢迎,并已大面积推广。其原因是麦粒营养丰富,菌丝浓密健壮,用种量少,播种方便,发菌快,单位面积产量高。但由于菇农用种量集中,菌种供不应求,常常提前大量生产,届时正处于7,8月份高温气候条件下,极易出现徒长、踏肩、脱...  相似文献   

2.
目前,双孢蘑菇麦粒菌种受到了广大菇农欢迎,并已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麦粒营养丰富,呈粒状,播种方便,制作简易,适于大规模生产,菌丝浓密健壮,播种后发菌快,生命力强,不易衰老退化,用种量少,单位面积产量高.然而在制种过程中,如麦粒含水量掌握不好,杂菌污染率较高,成功率很低.经我们多年实践,认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常蘑菇麦粒种制作容器都使用750mL玻璃菌种瓶,而用塑料袋代替菌种瓶制作麦粒种虽有装运方便、成本低、装料快、菇农播种省工、播种后菌种萌发快等优点,由于污染率较高,在生产上难以推广。笔者经过三年试验,用塑料袋制作蘑菇麦粒栽培种,使平均污染率降至65...  相似文献   

4.
付江习 《食用菌》1999,(2):14-14
在双孢菇栽培中,麦粒菌种较粪草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菌种萌发早,发菌快,播种方便,菌种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受到菇农的普遍欢迎,已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通过煮麦粒来增加麦粒含水量,常造成麦粒破肚或水过大过小,不易操作,制种成功率偏低.新法采用蒸麦粒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不足,制种成功率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蘑菇麦粒菌种以其原料易得、省工省料、制作简便,菌种质量好,播种后萌发快、成活率高、生活力强,用种量少,单产高等诸多优点,而倍受栽培者亲睐.然而,在制种过程中由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失败的也屡见不鲜.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和调查结果,对蘑菇麦粒种生产失败原因作一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蘑菇生牛粪菌种,由未腐熟的牛粪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与粪草菌种相比,具有省工、省时、菌丝生长洁白粗壮、播种方便等优点,比麦粒种成本低,且不易遭鼠害。故很受菌种厂家和菇农的欢迎.这项技术内江市从1986年开始试验性生产后发展很快,仅我县1991年蔗地种菇就用此类菌种达15万瓶。现将菌种的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麦粒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粒制种技术麦粒菌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炔,菌丝壮及转接率高等优点,深受菌种制作者和广大菇农喜爱。尤其在平菇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根据笔音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现报告如下。1培养料配方麦粒90%,木屑8%,石膏粉1%,葡萄糖或蔗...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21,(3)
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播种后具有菌丝萌发快、用种量少等诸多优点。通过优化麦粒培养基配方和操作程序,使塑料袋制作的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的成品率得到大幅提高,还可以使用机械碎种,节省大量人工。  相似文献   

9.
利用麦粒制作菌种营养充足,用种量省,菌丝恢复快,成活率高。一般制法是把小麦浸泡、煮烫、冲洗、晾干再加上发酵过的牛粪和其它营养物质,然后灭菌。工序较繁琐,特别是煮烫工序,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夹生”或“破肚”。改进后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的特点是减去小麦煮烫和牛粪发酵两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稻草栽培平菇,必须将稻草切短,并且要加米糠或麸皮辅料,否则生物效率低.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长稻草框式栽培平菇,并指导数十家菇农生产,生物效率达105%,经济效益高.现将栽培技术和结果简报如下:(一)菌种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原引自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1987年自行组织分离,挑选性状优良的母种保藏使用.原种和栽培种为麦粒谷壳(85%麦粒+14%谷壳+1%石膏)培养基,用750毫升的玻璃瓶作容器,所培养的菌种菌丝粗壮,播种后菌丝萌动早,吃料快,后劲足.  相似文献   

11.
蘑菇麦粒菌种新工艺湖北省黄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陶佳喜蘑菇麦粒菌种制作简便,原料易得,省工、省料,菌种质量好,播种用量少,播种后菌丝萌发快,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因配制方法不同,效果差异极大,甚至导致失败。近二年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摸索出一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的发展,麦粒原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串高等优点而深受菇农欢迎。尤其是在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常见菌类生产中,麦粒原种应用更为广泛。但根据笔者近年来实践及广大菇农反映,麦粒原种制作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出现的问题 (一)细菌污染严重 麦粒经灭菌接种后,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浸状。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产生粘液。打开瓶口,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二)木霉菌污染 接种后5~天,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甚至将要满瓶时,待长菌丝的麦粒出  相似文献   

13.
蘑菇麦粒菌种呈颗粒状,具有菌丝抗逆性强、发菌快、播种方便、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目前,国内不少制种单位正在极力推广,逐渐代替传统的粪草菌种。但是,在麦粒菌种制作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灭菌不彻底,细菌大量繁殖,菌种成批报废,严重影响制种单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木屑、玉米粒、麦粒、木条为原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比较发菌速度、菌丝形态、菌丝活力及接种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麦粒种发菌速度快,菌丝健壮,菌丝外观形态及扫描电镜1 000倍下的微观形态均优于其他菌种;玉米粒菌种次之;木条种发菌速度较慢,菌丝较细,但接种效率高,用种量少,所接菌袋16天即可长满。  相似文献   

15.
麦粒菌种具有接种方便,用种量小,菌丝萌发快,长势旺,能在很短时间内在料面形成生物群体优势,减少杂菌污染等优点,较适合于规模生产。1991年10月我所与县食品罐头厂联营,利用冷库改造成出菇房,进行了工厂化生产。采用浸泡→预蒸→摊晾→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的麦粒菌种生产新工艺,在4个月时间内成功地生产了13000瓶麦粒原种,成品率95%左右。现将该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柏叶  党先惠 《食用菌》1996,18(4):14-15
食用菌制种原料来源广泛,如棉子壳、木屑、麦粒、玉米粒、粪草类及秸秆等,都可作为制种的原料。其中麦粒种以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健壮、转接率高,发菌快,接种简便等优点,深受菇农的欢迎,但制种中常出现污染率高,后期吐黄水,菌丝易老化、生长稀疏和缓慢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麦粒含水量、麦粒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麦粒菌种培养基以其营养丰富、播点多,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但其也存在着许多的弱点:①营养过于丰富,易引起杂菌感染,一般感杂率在 1 5%以上。②易出现 糊麦",即灭菌后麦粒破肚。③大量消耗粮食。而杂木屑作为下脚料,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但蘑菇是草腐菌,木屑中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可设想把小麦和杂木屑按一定的比例混和,加入适量的轻质钙,制作蘑菇菌种培养基。该课题 1 997年按木屑替代麦粒量从 1 %~1 0 0 %做 1 0个配方,以纯麦粒为对照,进行制种试验,结果随着木屑替代量增加到 4 0 %以后,接后菌种菌丝稀疏,走菌很慢,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麦粒菌种(蘑菇、凤尾菇等)在许多食用菌的栽培区使用较为普遍。它具有用种量省、菌丝恢复快、成活率高和产量高等优点。通常一支试管麦粒母种可接15瓶的原种,一瓶麦粒原种可接70~80瓶的栽培种,一瓶麦粒栽培种可接1.5平方米左右的栽培面积,相当于5~6瓶的粪草种。但也有些制种专业户反映,“麦粒种虽好,可是容易污染,而且制原种时,母种的接种块容易失活等”.现将近年来制麦粒种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以供食用菌专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谷粒菌种常用小麦、大麦、高梁、玉米为基本原料制作。谷粒营养丰富,菌丝生长粗壮、浓白、活力强。在常温下保藏半年.其成活率仍可达100%。谷粒原种用于栽培种子扩大培养.操作方便、发菌快9能提高栽培种的成品率和质量。谷粒栽培种用于栽培用种量少、成活快、封面早。产量可提高20%以上。因此谷粒菌种深受菇农的喜爱.但谷粒菌种制作的技术性很强,掌握不好,极易污染杂菌。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优质、高效的制种技术。现将谷粒菌种制作的技术要点作一介绍.供广大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菌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腿菇近年来已在各地区推广种植。鸡腿菇是麦粒菌种,因其菌丝浓密、长势、吃料快而较受欢迎,但随着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成功,麦粒菌种也存在着成本高、菌种易老化、栽培过程中易受鼠害等问题。此外,广大农村存在着极其丰富而廉价的花生秆、稻草、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所以我们以此作为基本原料,进行鸡腿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