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2.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6个茶薪菇培养料配方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多种培养料混合的配方④综合表现最好,表现为发菌快,产量高等优点,生物学效率达89.5%;其次是配方②,因棉子壳中添加含氮高的麸皮及玉米面而生物学效率达86.1%;而以平菇废料为主的配方③表现最差,基本不适应茶薪菇生长,以木屑为主的配方⑥表现为发菌慢,菌丝弱,产量低等特点,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替代传统阔叶锯木屑代料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配方,进行了玉米芯、豆秸粉等培养料部分或全部替代桦木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玉米芯、豆秸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纯木屑,可以不同程度提高菌袋培养料折干率,提高装料紧实度。除配方7和配方9外,其余配方碳氮比均处于合理范围。配方2(17%玉米芯)和配方5(17%豆秸粉)栽培的黑木耳菌丝日均长速较大、菌丝满袋时间较短、菌丝长势粗壮。玉米芯配方和豆秸粉配方可以缩短耳芽出现时间,但对耳芽整齐度、鲜耳长度、鲜耳厚度、鲜耳宽度无显著促进作用。不同玉米芯配方和豆秸粉配方处理对子实体产量、鲜干比及生物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5的平均鲜耳产量、平均干耳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处理。因此,配方5可以代替传统木屑配方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猴头菇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方袋栽猴头菇,选出最优的袋栽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玉米芯83%,麦麸15%,石膏1%,蔗糖1%,培养料含水量55%~60%)袋栽均纯利润达到3.97元。表明适当比例添加玉米芯、豆秸以可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下脚料栽培食用菌,我们于1987年春,用豆秸、花生蔓、麦秸、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平菇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培养料配方设:A_1豆秸100%,另加过磷酸钙2%、多菌灵0.2%、石灰0.1%;A_2豆秸80%,麦麸20%,另加尿素1%、过磷酸钙2%、多  相似文献   

7.
七种培养料对糙皮侧耳熟料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棉籽壳、玉米芯、大豆秸、棉柴屑、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糠、废棉、木屑等7种培养料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熟料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秸、玉米芯、废棉吸水能力和持水能力都比较强;糙皮侧耳栽培期间,7种培养料含水量和pH值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除灭菌后到菌丝满袋期培养料含水量和pH值上升外,其它时期均下降;糙皮侧耳菌丝在大豆秸上生长最快、长势最好,在木屑和玉米芯上生长最慢、长势最差;在废棉、大豆秸上产量较高,在木屑上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能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温、湿条件,在有限的面积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培养料处理:配方:棉籽壳、麦草、豆杆、玉米芯等主培养料,辅加1%石膏、1%磷肥、0.3%尿素、0.15%多菌灵。棉籽壳拌料前曝晒两天或进行堆积发酵;麦草、豆杆、玉米芯经曝晒后粉碎。二、装袋接种:菌袋规格为23~26×40~45×0.03~0.06厘米,按以上配方配制好棉籽壳培养料、豆杆培养料、麦草培养料等,置于已消毒过的房间装袋接种,分层播菌,每袋播菌四层,接种量10%。三、排袋发菌:接好的菌袋置保温性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袋栽平菇的发菌速度,提高平菇产量,我们于1986年8月至87年10月进行了本项小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方法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侧耳。培养料为棉籽皮100kg、石膏2kg、过磷酸钙2kg、多菌灵100g,含水量65%左右,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含量的豆秸及玉米芯为栽培基质,早秋季节熟料栽培平菇99及秋冬季节发酵料栽培平菇新831,结果表明:菌丝长速、满袋天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性。以纯豆秸为主料的配方较适宜熟料及发酵料栽培,生物学效率较高。在玉米芯资源丰富而豆秸资源较少的地区,适宜采用豆秸及玉米芯混合基质熟料及发酵料栽培平菇,能够减少豆秸用量、提高生物学效率的配方是玉米芯60%,豆秸31%,麸皮5%,硝酸磷1%,石灰3%。不同配方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尚堃  安志华 《食用菌》2007,29(2):29-30
以棉子壳、玉米秸、麦秸、豆秸、玉米芯为主料,对鸡腿菇栽培上常用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为主料菌丝生长发育、品质均最好,感杂率、畸形菇率最低;仅产量而言,5个配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棉子壳、豆秸、玉米芯、玉米秆和麦秸。  相似文献   

12.
本栽培技术是在台前县实施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平菇袋栽高产新技术,以棉子壳为主料,生物效率达 200%以上;以黄豆秸为主料,生物效率达15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河南9月~12月10日,利用自然温度栽培平菇,把菌袋摆放在室外树荫和荫棚下或露天场地进行发菌。2 选择优良菌妹 菌株应选择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品质好,例如CCEF89,新831,丰抗90等。3 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500kg,石灰10kg,石膏粉5kg,磷酸二氢钾1kg,食盐1~…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纯玉米芯(配方1)为对照,以玉米芯中分别添加硝酸磷1%(配方2)、2%(配方3)、3%(配方4)、3.5%(配方5)为处理,进行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以添加2%硝酸磷发菌快、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一套简易、快速、省工、无污染、产量高的玉米芯、花生壳混合生料栽平菇技术,现简报如下。 (一)备料与配方 收集无霉变的玉米芯、花生壳晒干备用。①原料处理:玉米芯用不上筛的粉碎机粉碎或碾轧成花生米大小;花生壳用旧筛改装的筛孔直径1.5cm的粉碎机粉碎。②培养料配制:玉米芯65%,花生壳35%,另加玉米面5%,生石灰粉、磷肥各2%,草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88年至89年的盛夏季节6~9月份,以高温平菇831为试验种,利用稻草、豆秸及栽培过金针菇、木耳的废料,进行了栽培试验。共计投料1025公斤,收鲜平菇1614公斤,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原料配方:稻草、豆秸、栽过食用菌的废料各30%,麸皮或米糠10%,外加糖、石膏、过磷酸钙各1%。pH12,含水量65%左右。二、原料的处理:栽培过金针菇、木耳等的废料,晒干碾碎收藏备用。选无霉变稻草、豆秸经曝晒后粉碎或铡成1~3cm的小段。小段用1%石灰水浸泡12~15小时,促使稻草、豆秸软化。然后起水沥干,加入备用料,用石灰水调节pH值与含水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EM菌处理玉米芯培养料进行发酵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M菌能加快玉米芯培养料的发酵,促进培养料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改善了培养料中的营养条件,更有利于菌丝体的吸收利用,促进菌丝体的生长,提高了平菇生物学转化率,以0.5%EM菌液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地上做块发菌,地道促进出菇”相结合的平菇生料块二次栽培法,使地道栽平菇由春、秋两季成为四季栽培。在没有地道的地方,可采用夏季做菌块,菌丝发满后掀膜晾干贮存,待秋凉时摆开菌块喷水即可出菇。菌块如摆成“人”字或“工”字形,可周身出菇,提高产量。具体方法如下: (一)备料:我们是选用棉籽壳做培养料,棉籽壳要绒长、干燥、新鲜、无霉变。如果用杂木锯末、玉米芯、花生壳、禾草、树叶做培养料,要掺合5~20%的新鲜麸皮或米糠、豆饼、玉米粉等。每100斤干棉籽壳要加130斤稀释的甲醛和敌百虫(用量为0.1~0.2%),拌匀后含水量为65%。拌料后用塑  相似文献   

18.
以20%灵芝菌糠、30%灵芝菌糠、40%灵芝菌糠、50%灵芝菌糠,20%鲍鱼菇菌糠、30%鲍鱼菇菌糠、40%鲍鱼菇菌糠、5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替代新鲜培养料,与未加入菌糠的新鲜培养料进行发菌情况及产量比较试验.进行不同配方的对比试验,明确在牡丹江地区食用菌菌糠二次利用生产平菇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40%~50%灵芝菌糠加入量效果最佳、30%鲍鱼菇菌糠加入量次之,与未加入菌糠配方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利用灵芝菌糠和鲍鱼菇菌糠作为部分原料栽培平菇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哈尔滨北部,无霜期短,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春栽平菇,培养料易失水,发菌慢,出菇不整齐,产量低。自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整玉米芯露地栽平菇获得较好效果,比用稻草、麦秸、豆秸、葵花皮栽培生物效率高6~10%。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供试菌种:平菇539,引自省微生物所。原种用玉米粒或小麦粒制作,生产种用木屑料制作。(二)基料配制:选新鲜无霉变的整玉米芯,浸入1%石灰,0.1%多菌灵、1%尿素的混合液中12~16小时,捞出后沥水,拌入1%石膏。含水量在65~70%,pH7.2~7.5。(三)露地栽培:选通风、排水好的地块,东西向作床。畦宽1米,长4~6米。4月中旬开始栽培,铺料前畦底要浇透水,撒一层石灰,料厚15~20厘米(每米~2,下料15~20公斤),用铁锹拍平、拍实后,按10厘米行、株距穴播,每米~2用种8~10瓶,料面覆用2%  相似文献   

20.
栽培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一重要指标.含水量过高,通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造成杂菌感染,甚至发酵腐烂;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稀疏.菇蕾形成迟缓,甚至菌种块不萌发.如何确定理想的含水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三方面来分析考虑.一看料基:培养料的组成、粗细、干湿程度及处理方式等,均对料基内水分的贮存或蒸发产生影响.玉米芯、稻草等孔隙大,通气性好,水分不易存留,含水量可增高至65%~68%,也就是料水比在1:1.5~1.6;若用棉子壳等颗粒较细的培养料,则必须控制较低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