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2.
对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呈普通聚集分布。在较低密度下,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4株楠竹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进行化学防治以后,对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无影响。但因种群密度降低而使种群聚集程度提高。幼虫在竹梢中部的分布显著不同于上部,而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在株内取样调查时,以竹梢中部为最佳:进行样地调查时,以双对角线法取样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地处典型荒漠地区的石羊河中游的2个天然柠条林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柠条种群分布、密度、盖度等特征,分析2分布区柠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2分布区天然柠条种群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类型,但聚集度存在一定差异;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种群密度相差不明显;2地天然柠条林的平均地径也相差甚微。通过方差分析法分析差异都不是很明显;2个柠条种群分枝数和新梢长度差异显著,红敖包柠条林的新梢长度明显大于阿拉古山,而分枝数相反;种群结构大小的调查显示,2个天然林都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方法和Blackith的种群聚集均数(λ),对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混合种群幼虫(7龄)在油松林立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以轮枝层为样方还是以整株树为样方,均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h_5层上存在个体群、h_1、h_2层上为单个个体,余者个体问均系相互排斥的;种群密度2~3头/层(株)为其聚集机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此为生产中值得注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颚小卷蛾幼虫是红树林的灾害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a)。主要应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等6种指标研究该虫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毛颚小卷蛾幼虫呈现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大;钦州康熙岭滩涂外滩植株有虫株率较低(10%以下),中滩25%左右,内滩最高(100%),而北海丹兜和防城港北仑河附近的红树林滩涂,从外滩到内滩有虫株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幼虫在10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桦树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危害桦树的星天牛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桦树林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又保持一定的排斥距离;用马占山关于"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星天牛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根据聚集度指标确定理论抽样数,并估计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均拥挤度、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模型、Taylor冥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结果分析得到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在林内呈现聚集分布,并且聚集度高;采用聚集均数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聚集原因主要为生物学特性所致。同时,对杨干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灰斑古毒蛾幼虫在沙冬青、杨柴和花棒上呈聚集型分布,聚集度较大,且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灰斑古毒蛾幼虫分布为聚集型分布,属一般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1975)得出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3.8416(2.1698/m+0.7206)/D2。并建立防治指标序贯抽样数模型和抽样数表,对提高种群密度估计精度、指导林间调查和判断防治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