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丰萍  蒙祖庆 《种子》2018,(1):73-76,87
为揭示西藏高原气候条件下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选育中性状选择规律,本研究以18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田间鉴定考察,结合回归和通径分析统计,分析甘蓝型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参试杂交组合生育期范围125~132d,与西藏主推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相当,均能正常成熟。18个杂交组合中14个产量高于对照,平均产量增幅1.53%~37.40%。2)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增加是杂交组合获得高产的基础,通过育种途径培育一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数多的品种可一定程度上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3)单株产量和各农艺性状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的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4)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产生正效应,正向直接通径系数的依次顺序为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茎粗>二次有效分枝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其中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负相关,绝对值较小,且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正效应。综合以上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的比较表明,西藏气候条件下杂交组合的选择,更注重选择植株高大,茎秆粗大,一次有效分枝和二次有效分枝多,营养体繁茂的个体,同时特别注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和每角果粒数多的产量构成因素,可以为西藏杂交油菜的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收获指数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关系,[方法]通过测定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收获指数、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角粒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结果]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92-0.3358),平均为22.47%,收获指数在0.30以上的组合仅占0.31%;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长度、千粒重、角粒数5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选育长角果和主花序长的材料,来提高育成材料的角粒数和千粒重;选育植株相对较高、主花序较长、一次分枝数较多的个体,来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角果数,最终育成单株产量较高的组合(或品种)。[结论]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提高单株产量,协调好高产与高收获指数间的关系,育成收获指数较高的组合(或品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施硼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油菜主产区不同时期、不同施肥量施用硼肥对杂交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的分析表明 :硼肥作活棵肥或在开盘期、苔期、开花期分别喷施均能增加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 ,降低主花序无效角果率 ;施硼能有效提高产量 ;硼肥作活棵肥比在开盘期、苔期、开花期分别喷施对经济性状和产量有作用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黔油19号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稀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9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蕾苔期、初花期喷施稀效唑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9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较明显,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时期为初花期喷施200mg/kg的稀效唑处理效果最好,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增加最多,油菜籽单产达273.47kg/667m^2,比ck(喷施清水)增产42.61%。  相似文献   

5.
不同密度、施氮量对机械撒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娟  黄华  杨文钰 《作物杂志》2006,22(2):26-28
通过不同施氮量、密度处理,研究了氮肥、密度对机械撒播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密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机械撒播油菜产量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机械撒播油菜单株生产力、单株角果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密度、施氮量对机械撒播油菜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大。(3)经济效益最大和产量最高的施氮量和密度组合为施纯氮300kg/hm2,密度为39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控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简化油菜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油菜品种丰油10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农艺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可显著增加油菜苗期绿叶数、苗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递增趋势,到成熟期达最大值;开花期-角果期是油菜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高峰期,平均积累速率以分2次施用的CN5处理最高,为861.25 kg/(hm~2·d)。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开花期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210 kg/hm~2的处理产量均较高,且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CN4处理)或分2次施用(CN5处理)均比普通氮肥分多次施用(N1处理)的油菜产量高,但CN4、CN5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20.36%和22.39%,比N1处理增产2.16%和3.89%,单株角果数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4.4%和86.3%。黄淮区域油菜生产上可推行控释氮肥施用量210 kg/hm~2且采用一次性全量基施施肥方式,轻简高效,更有利于油菜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与植株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649 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花序长度平均为45.67 cm,变幅范围为(28.00~66.65 cm),且长主花序材料很少;主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不易受坏境条件的影响,适合早代选择;主花序长度与株高(r=0.8262)、主花序角果数(r=0.7804)、单株角果数(r=0.7466)、一次分枝数(r=0.4680)、主花序角果长度(r=0.3164)、角粒数(r=0.232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长度与有效分枝位及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长度、株高、一次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花序角果长度与角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相关性分析可知,选育长主花序的材料,能有效提高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从而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结合当前直播或机播油菜高密植生产要求,应当选育主序长、主花 序角果数多、角果较长、单株产量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旋转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氮肥与密度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氮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密度的变化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大于氮肥施用量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当密度为93.72~105千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25~227.02㎏/hm2时,油菜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可望达到最高;氮肥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贵州省农科所油料所近年来选育的11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进行单位面积的油菜籽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油菜组合同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单株产量(r1=09067)>株高(r2=0.8398)>林有效分枝数(r3=0.7892)>用粒数(r5=0.7237)>林有效角果数(r4=0.4276)>千粒重(r6=0.3767)。在甘蓝型杂交油菜的组合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单株生产力高、株高适度、单株有效分枝多的组合,同时要求所选择的组会角粒数,株有效角果数多。千粒重对同一组合材料是相对稳定的,变化幅度小,在育种过程中对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二系法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本研究选用6个核背景不同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作为亲本,根据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置了36个杂交组合,分别在大荔和张掖两个不同生态区种植,在成熟期对其进行性状调查,采用朱军的AD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不同程度都受到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和角粒数主要受到显性效应影响;在与环境互作中,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的各遗传效应都与环境互作达到了显著性,而角粒数的遗传性相对稳定;农艺性状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有效分枝部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受到环境效应影响较大;在遗传相关性中,单株产量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表现型相关系数和基因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性水平;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总体表现出F1代优于F2代。此研究结果对二系杂交组合选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油菜新品系159GP10进行了不同播期(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与不同施氮量(N 0、90、180、240、360 kg/hm2)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下,生育进程前期所经历天数相差较大,初花后,生育进程天数变化不大。不同氮肥处理下对油菜生育进程也有较大影响,不施氮处理成熟期最早,比360 kg/hm2处理的成熟期提前8天。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绿叶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是植株根茎粗以180 kg/hm2最高。不同播期处理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施氮的减少,油菜单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主序长、全株角果数都相应减少,特别是全株总角果数减少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播期处理下,产量以10月10日处理最高(3315.84 kg/hm2),产量表现为10月10日9月30日10月20日10月30日;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以180 kg/hm2最高(3157.18 kg/hm2)。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富利硼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8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薹期、初花期喷施富利硼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8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是明显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0.15%,油菜籽单产达228.33kg/667m^2,比喷施清水增产40.29%,同时比喷施0.2%常规硼沙增产26.85%。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盆周山区移栽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为当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支撑,对 21 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表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各油菜品种间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高度、分枝角果数、角果长的变异程度较高,是引起单株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能为油菜品种选育提供更多遗传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分枝角果数、株高、千粒重、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对油菜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 1.115、0.527、0.519、0.382、0.406,具有较明显的正向作用;各农艺性状间存在相互影响,株高、分枝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 21 个油菜品种划分为 4 类,其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类群Ⅰ表现为植株较高、主花序长、主花序及分枝角果数多、每角粒数多 、千粒重小;综合分析得出,盆周山区移栽高单产油菜的选育当以多分枝角果数、长角果、多角粒数为主要选育指标,以高植株、低一次分枝高度和多主花序角果数为次要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试验以64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考种及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平均为6.4596cm,变幅范围4.7184-8.6463cm,角果长度在5~7cm之间的材料占总数比例的96.76%,而平均角果长度≥8cm的材料只占群体比例的1.54%,小于5cm的材料也只占群体比例的1.70%,说明油菜长角果与短角果材料都较少。角果长度与千粒重(r=0.3815)、角粒数(r=0.4324)及单株产量(r=0.2347)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角果数(r=0.0076)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选育长角果材料的同时不仅可以提高千粒重、角粒数及单株产量,而且不会降低单株角果数。[结论]由此可知,提高油菜的角果长度,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5.
杂交油菜益油1号喷施奇茵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奇茵对优质杂交油菜益油1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苔期、初花期喷施奇茵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益油1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数等,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佳喷施浓度为1:2000,油菜籽单产达236.67kg/667 m2,比对照ck(喷施清水...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富利硼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8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薹期、初花期喷施富利硼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8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是明显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0.15%,油菜籽单产达228.33kg/667m2,比喷施清水增产40.29%,同时比喷施0.2%常规硼沙增产26.85%。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配比对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合理利用肥料,发挥品种基因型优势,促进油菜高产稳产,本研究以‘丰油1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考查了氮磷钾配比对2种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对施肥响应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株高、有效分枝高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氮磷钾肥配比为15:9:6时,油菜产量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均达到最高;相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有效分枝高、主序有效段长及有效角果数均表现出随土壤肥力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贫瘠土壤中的油菜产量始终低于中等肥力土壤的产量水平。结果说明,土壤肥力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衡配施氮磷钾肥,培肥土壤肥力,保证油菜全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是实现油菜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趋势,施氮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效应;油菜产量主要受全田有效角果数影响,二者相关系数为0.9577,决定系数达0.9171,而角粒数、粒重主要遗传因素影响;施氮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是施氮量214.4~256.9kg/hm2,密度10.1万~11.1万株/ hm2,控制在此范围内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对14个油菜品种分2次重复进行了机收损失率的测定,考察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机收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机收产量与机收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67**),机收损失率越高实收籽粒产量越低;机收损失率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植株较高、角果数较多的品种机收损失率较低;机收损失率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12*),籽粒含水量越高损失率越大。建议生产上选用植株较高、单株角果数较多的丰产油菜品种,在油菜完熟期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机收损失率,达到油菜丰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油菜品种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士杰  周维佳 《种子》1999,(4):61-63
本文通过对油菜品种试验的边际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小区边行植株的产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生产力,单株有效分枝数,千粒重,每角实粒数等均有明显优势。边行优势:产量平均达24.42%;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达33.81%;单株生产力平均达32.00%;单株有效分枝数平均达9.46%,每角实粒数平均达5.56%,千粒重平均达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