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公害稻鸭共育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自1998年以来,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和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创新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提出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自1998年以来,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和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创新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提出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  相似文献   

3.
免耕稻田养鸭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元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无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能净增收节支200元/667m^2以上。米泉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较为适宜有机水稻的生长,稻鸭共育技术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2002年我市瑞安桐浦乡首先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省料、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2002年我市瑞安桐浦乡首先引进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省料、节支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节支增收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免耕稻田养鸭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增收节支200元以上.由于该技术符合发展安全食品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闽北单季稻田稻鸭共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生产绿色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稻鸭种养复合新技术。即利用鸭子在稻株间捕虫、吃(踩)草、耕耘,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并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同时利用鸭子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育。2004年6~9月,我们在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单季稻田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面积4086m^2。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高效机制与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稻与家鸭生长共育,合理地进行水稻生育期间在稻田中放养家鸭,是近年来水田栽培模式中又一项较为系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家鸭旺盛的杂食性,大量地消灭多种害虫、杂草及其病源菌寄主。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鸭子排出的粪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实现生物防除病、虫、草及生态培肥。稻鸭共作能够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解决农业环境污  相似文献   

1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本文就稻鸭共育前、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作简单的介绍,为稻鸭共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优质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生产无公害高效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种养结合新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在水稻田放养时捕食稻田害虫并踩(吃)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发育,从而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鸭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有机肥料,排入稻田后可减少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不但可以提高鸭子肉质,更能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临安市从2003年起,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杭州执行部列项资助下,结合无公害稻米基地建设,开始进行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研究与推广。据对稻鸭共育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667m^2产量为524.1kg,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育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自日本引入我国。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通过鸭群“耕耘”,采食杂草代替稻田施用除草剂,鸭群捕食害虫代替稻田施用杀虫农药,鸭群粪便替代化肥,完全不施用杀虫农药、化肥和除草剂。2003年乐平市双田镇龙珠村首先引进该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  相似文献   

16.
<正> 稻鸭共育不同于过去稻田放鸭治虫和稻田散养鸭技术,它构建了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优点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获得营养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稻鸭双丰收。水稻不施用除草剂,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净化农田生态环境,使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种养模式。通过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地觅食杂草、昆虫等,使鸭子可以少喂饲料,鸭粪成为稻田有机肥料,同时鸭子不断搅浑水面,起到增加土表氧气、促进水稻发根分蘖的作用,形成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最终获得无公害稻米和鸭肉食品,实现稻鸭双丰收、双增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该模式主要利用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同时在田间加装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田间虫害。米质可以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上。和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鸭种养模式"效益显著。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靖江市新桥镇稻田养鸭生态种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从水稻品种和鸭苗的选择与稻鸭共养的管理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了技术,是日本水稻专家古野隆雄的研究成果。该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通过在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觅食杂草、昆虫,鸭子可以少吃饲料,粪尿成为水稻肥料,使水稻少施农药化肥,成为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的复合生态农业,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稻米和鸭肉产品,达到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种稻为基础,与家鸭野养相结合的复合种养技术。该技术投资少、风险小,省工、节本、高效,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的水稻栽培模式。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