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述了信息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昆虫信息素和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寻找寄主、性行为、产卵及对天敌的引诱等行为过程的影响;同时,也阐述了性信息素、产卵忌避信息素、报警信息素、昆虫聚集素、它感作用物质、昆虫利它素及植物挥发物等在农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菜蚜茧蜂行为功能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温度对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行为功能的影响,揭示了温度对菜蚜茧蜂搜索行为和功能行为反应的干扰作用。在23℃时,寄生蜂对寄主的搜索能力,产卵管冲刺次数和攻击率都比在15℃和18℃时的高;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发现第一头寄主。在30min内,在15℃和18℃时,寄生蜂对寄主的最大寄生个体数量仅为在23℃和18℃时,寄生蜂对寄主的最大寄生个体数量仅为在23℃时的2/5-1/  相似文献   

3.
昆虫产卵行为在昆虫与寄主的协同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母代产卵偏好性和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是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研究的核心.文章综述了寄主种类、环境丰富度、寄主生长发育状况和寄主被同种其他个体的利用程度等对植食性昆虫产卵寄主选择的影响,以及嗅觉、视觉和触觉在植食性昆虫产卵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从昆虫视觉生态学和听觉生态学两个角度深入研究植食性昆虫的产卵行为,尤其是加强植食性昆虫与环境中光信号间的联系及如何利用光信号进行寄主定位、 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过程中是否利用听器进行声波测探定位产卵寄主及不同波段声音对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影响等研究,为研究害虫行为调控措施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毛虫黑卵蜂寄生行为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室内条件下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茶毛虫黑卵蜂对寄主茶毛虫卵的寄生行为.茶毛虫黑卵蜂的寄生行为过程可划分为6个步骤:触角敲打、调整姿势、产卵管刺探、钻入、产卵和外部标记.各步骤持续时间分别为13.82,3.10,3.70,53.30,49.60和7.50s.讨论了黑卵蜂的寄生行为在害虫—寄生蜂进化系统中的作用,并提出触角敲打是评价黑卵蜂寄生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标记则是其进化系统上的一种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寄生蜂在寄主体内或体外产卵时,往往会注入毒液,使寄主麻痹、抑制寄主生长发育、抑制其免疫反应等作用,以确保寄生蜂的后代在寄主中生长发育。寄生蜂毒液的主要作用成分是蛋白质,而毒液蛋白包括酶、蛋白酶抑制剂、麻痹因子,这些蛋白质在害虫生防和生理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寄生蜂毒液作用和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寄生蜂毒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害虫生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嗅觉通讯是寄生蜂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寄生蜂搜寻寄主、交配、选择产卵场所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寄生蜂外周嗅觉识别系统相关嗅觉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通过对寄生蜂嗅觉基因展开研究,有助于阐明寄生蜂识别、接收和转换外界化学信号的分子机制,为农林业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对于现代生物防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光照和寄主叶龄对烟粉虱产卵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烟粉虱的寄主行为出发,研究了光照和寄主叶龄对烟粉虱取食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烟粉虱雌成虫的取食行为居于优势地位,强烈影响着烟粉虱的产卵和交配行为.产卵行为在时间上不独立,是与取食行为共同发生的,而烟粉虱的取食偏好性是导致不同叶龄之间产卵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光照因子能够诱导烟粉虱雄成虫的求偶行为,但没有发现雌成虫对光照变化的行为反应.分析认为取食行为占主导地位是由于广食性的烟粉虱在寄主适应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种群的繁殖力,而不是生理适应的专化性.  相似文献   

9.
寄主对寄生性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和寄生小蜂分泌产卵信息素.是保证小蜂对寄主有较高的控制力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杨圆蚧中存在着有利于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寻找寄主和产卵的一类化学物质——利它信息素.主要存在于杨田蚧的介壳中.是一类具有水溶性特征的化台物.可帮助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进行寄主的定位和辨识。因此可以保证在寄主低密度条件下.成功地进行寄主定位.对寄主进行有效的控制。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在寄主杨圆蚧一龄固定若虫体上产卵后.留下可以阻止同种的其它个体或异种的个体进行寄主检查和产卵的物质.即产卵标速信息素。这样便极大地减少了杨田蚧之间复寄生现采的发生.确保了杨圆蚧若虫体内的小蜂有充足的营养.也使小蜂利用有限的卵.控制尽可能多的寄主.使杨圃蚧和小蜂保持在一定的种群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影响布氏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不同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子代雌蜂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升高,寄生4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为58.27%,而寄生1日龄寄主时,其子代雌蜂率仅为15.29%。在不同寄生蜂密度条件下,雌蜂比率随寄生蜂密度的增加不断下降,20只寄生蜂存在时,其子代雌蜂率只有24.32%,而供1只寄生蜂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可达53.65%。寄生蜂在羽化后5 d产卵寄生时,其子代雌蜂率为31.97%,10 d时雌蜂率为44.39%,随着寄生蜂龄期的增加雌蜂率逐渐升高,10-30 d子代雌蜂率无显著差异。寄生蜂在35℃时产卵会影响其子代雌蜂比率,15℃条件下产卵与正常温度相比子代性比无显著差异。供给寄生蜂不同食物,不影响寄生蜂子代的雌性比率。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