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表明,通过土地整治,2013年我国新增耕地34.63万hm2,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10.83万hm2,为实现粮食产量"10连增"奠定坚实基础。据全国第2次土地调查成果,2012年底耕地面积为1.35亿hm2,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公报》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 646.56万hm2,其中耕地13 515.8万hm2,林地25 339.69万hm2,牧草地21 956.53万hm2;建设用地3 690.70万hm2,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 019.92万hm2。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二次调查和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普查、农业普查、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综合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区情催生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耕地0.07亿hm^2,种植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五大作物及杂粮杂豆为主,辅以瓜果、蔬菜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稳定在200亿kg以上,产量居全国第11位,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00亿kg,是全国净调出商品粮的6个省区之一。因此,内蒙古既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导各地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根据《公报》,全国1.217亿hm2(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  相似文献   

5.
李春霞 《农业工程》2021,11(7):81-86
自开展第2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作为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地方开展各类变更调查、保护耕地红线等工作,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供基础资料。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为例,介绍了利用ERDAS软件制作正射影像图(DOM)的流程。结合RS与GIS技术方法,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处理方式开展耕地后备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6.
政策·数字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意见》提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供资源保障。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形成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是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该文对全国2 500个单元(县)的乡镇级规划数据库检查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以规划方案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及图数一致性为例,针对规划数据库建设中规划指标、相关图层关系、指标落实和分区对应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  相似文献   

9.
林明义 《农业工程》2018,8(7):82-83
2015年福清市对全市耕地种植面积进行习惯施肥调查、摸底。共采集土壤样品5 500个,调查分析了福清市的土壤属性,初步完成了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从中找到耕地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耕地施肥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1美国农业灌溉概况美国国土面积936万km2,耕地占19%,约1.8亿hm2,人口2.55亿,人均土地及耕地分别为3.7hm2和0.53hm2,分别为我国的4.7倍和8倍。美国灌溉面积约占耕地的12.5%,近2260万hm2,喷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37%,约840万hm2,在内布拉斯加、得克萨斯和明尼苏达等州推广面积较大,内布拉斯加州喷灌面积已达该州灌溉面积的一半。滴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4.2%,约为95.0万hm2,加州为16.8%,西部(密西西比河西,除加州)仅为3.7%。滴灌多用于水果、棉花和其他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加州的柑桔和葡萄约70%~80%采用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临沂市2017-2020年的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沂市整体农业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在0.969左右,制约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是规模效率较低,大部分县级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空间,且在农业要素投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和浪费。临沂市农业土地利用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明显的波动,技术进步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发展状态良好。临沂市各县级区域应因地制宜的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推行土地流转,优化资源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2.
县域是耕地保护及预警最为合理的研究尺度,综合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预测耕地资源“量”与“质”的变化趋势是科学合理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手段。该文在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2个层次上,从耕地数量、稳定生产能力、易变养分的空间变化和综合4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保护预警体系,并对北京市顺义区进行了耕地保护预警研究。顺义区耕地保护单项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2008年顺义区耕地数量出现轻警,2009、2010年则为无警;耕地稳定生产能力在2007、2009年为中警,2008年为重警,2010年为轻警;而易变养分含量变化的警情则不尽相同。综合指标预警结果表明:2007年顺义区耕地保护出现重警,2008年和2009年为中警,2010年为轻警。研究结果从预警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出发,全面考虑了耕地的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并使警情判定与土地管理和农业生产工作相衔接,是进行区域耕地保护预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动因和影响程度,将耕地按质量变化原因划分为新增、减少、项目建设和渐变4种变化类型区进行分析,并用农用地分等因素法对郑州市耕地质量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在研究期内耕地质量略有上升,由于耕地数量减少,产能呈下降态势;不同类型耕地变化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渐变>减少>新增>项目建设;郑州市通过新增耕地和项目建设能够维持区域耕地质量平衡,但是未能维持产能平衡。通过类型区分析区域耕地质量变化的机理,能准确分析各类型区质量变化和整体质量变化的关系,也能够为管理者制定耕地质量与产能保护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人口不断外流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耕地细碎化地区,面临着弃耕抛荒风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耕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耕地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别山带C村为案例,就耕地利用现状、抛荒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抛荒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居民、承包户的访谈以及对居民生活进行考察,对该地区耕种现状进行摸底,发现耕地细碎化地区的耕种形式以承包、代耕、散耕为主,难以吸收全部耕地,不具有长久性。从农村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并围绕利用在村资源延伸宗族模式、合理承包转租、促进整地复耕、推动土地整合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耕地细碎化弃耕问题、提高耕地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区,选择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两方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运用CLUE-S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验证,设基线、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最后对3种情景下耕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2000—2020年森林、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呈增加趋势,耕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森林之间,2000—2010年草地面积转入最多,耕地次之,森林最少,转出面积相反;2010—2020年森林转入转出面积最多,草地次之,耕地最少。CLUE-S模型对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Kappa系数为0.894,模拟总体精度为91.18%;基线情景下耕地、草地和水体地类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增加;农业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23.68%,人造地表面积未发生变化,其他地类面积均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与农业发展情景正好相反。依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计算出3种情景下耕地位于适宜区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6%...  相似文献   

16.
开展县域生态风险评价可为县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河北省唐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2007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风险源、风险受体暴露度、风险效应三个方面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唐县未利用地转型前后的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提供生态空...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境内河湖交错,水系纵横,是江苏省北部的农业大市。研究其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基于200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对2000—2018年淮安市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研究其驱动力。2000—2018年耕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减少面积主要集中在清江浦区北部,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相互转移面积较多。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第三产业是耕地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淮安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更加重视保护耕地资源,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化,尤其是对农地资源利用、农地权属、农业生产等农业全要素的数字化。目前,国内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农地资源空间信息应用较少,需要加快开展农地空间数据在农业生产信息采集分析和农业政策决策执行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本研究围绕“十三五”以来新增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划定农业基础性工作,归纳了“两区”划定的相关概念,总结了划定的业务流程;结合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和数字化成图的拓扑关系需求,为“两区”划定设计了“区—片块—地块”三级空间结构;提出了基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两区”划定图件测制关键技术,在分析“两区”行业功用的基础上,以“区—片块—地块”空间结构为制图导向,融合现有多源农地空间数据在空间分布和语义属性上的关联性,从特定空间尺度实现了“两区”空间分布图制作;提出了基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两区”划定数据建库关键技术,分析了“两区”划定数据建库的业务需求,从空间信息结构视角实现对“两区”划定地理空间实体的抽象化;总结并讨论了多源农地空间数据在“两区”划定过程中的整合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能够在“两区”划定的关键技术环节起到数据支撑作用,同时也需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判断其信息可用性,降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偏差及局部缺失对“两区”划定这类系统性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实现对基础数据、专题数据、管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有效集成,为“两区”划定及智慧农业领域同类基础性工作的有效推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基于耕地面积、质量和产能3个方面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综合保护状况进行临界警戒。采用负数原则方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与产能之间为正比关系,但耕地质量与产能及面积之间均非正比关系,与耕地质量相比,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耕地面积、质量与产能是耕地保护的不同方面,集合3者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耕地保护状况进行科学预警。   相似文献   

20.
准确监测耕地灌溉面积的变化,对于管理有限的农业水资源及保证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的Landsat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提取出耕地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实地采样获得的样本点,并基于宝鸡峡灌区实际,提出了一种获取历史样本点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GCVI)、水调节绿色指数(WGI)等指数作为分类参数,应用随机森林(RF)算法对2010年及2020年耕地灌溉区域进行了识别与提取.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2010年和2020年耕地灌溉面积分別为104 211和90 174 hm2,混淆矩阵验证总体精度分别为91.67%和95.35%,Kappa系数为0.832和0.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