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其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AR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患病后一系列胸片进行分析。结果:2例SARS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其体征较轻.与影像学改变不符。X线表现:(1)病交分布:单肺叶1例;双下叶1例,最后累及双肺各个肺叶。(2)病灶形态:病变形态多样,肺纹理改变、斑片状及片状2例.右肺门影模糊、大片状、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1例。结论:胸部X检查是诊断SARS的首先方法,其预后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影像的动态改变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SLE脑病21例均行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与多灶弥漫的特点;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其头颅影像学表现多正常或损害较轻.其预后也较好(治疗有效率为78.6%);有神经损害或意识障碍者.影像学下脑部损害较明显,其预后亦较差,有效率仅为18.2%。结论:本病脑部损害较弥漫,损害形态各异,脑部损害情况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以神经损害或有意识障碍者其脑部损害较重,预后较差;MRI头颅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X线胸片中,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7例,团块状阴影13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20例行CT检查,均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含有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6例。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症的CT征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临床诊断新生儿湿肺症15例的CT资料,测量其肺平均密度值。结果:新生儿湿肺症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双肺血管影增粗、模糊,伴小片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500~-400Hu(轻度,8例));肺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肺平均密度值-399~-300Hu(中度,5例;)全肺完全变白而呈“白肺”;肺平均密度值大于-300Hu(重度,2例)。结论:新生儿湿肺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同时评估疗效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15例中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3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放射的蝶冀状阴影,3例表现为双下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结论:PAP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多发小结节型、类肺水肿型和类炎症型,分别应与肺泡细胞癌、肺水肿及肺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肺叶切除,13例行肺楔形切除(其中2例在胸腔镜下完成),1例行肿瘤摘除术。全组术后无死亡a结论: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与肺癌鉴别困难,术前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有一定的误诊率。肺炎性假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中要以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术式以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内髓外造血(EM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胸内EMH5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均位于纵隔内,表现为脊柱周围向肺内突出的团块状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结论:胸内EM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病史可协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肺癌灶(直径<3.0 cm)“颗粒征”影像的动态表现,以期提高对小肺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细胞学及临床证实的45例小肺癌患者,选取具有小斑点、斑片或结节状征象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动态变化。全部病例均摄有常规 X胸片(2次以上)并作同期肺部 CT扫描。结果30例患者 X线片、肺部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从小到大,密度从淡变浓,由形态多样到融合成团块,从不典型到典型的分叶、毛刺、棘状突起或血管改变等综合影像。2月以上复查成结节肿块者8例,1年以后有变化者12例,3~4年有变化者6例,5~6年以上者4例。总计恶性结节22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颗粒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为小肺癌早期手术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提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各种体内外研究也提示了ANCA的致病性,ANCA可以激活已经致敏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类和水解酶类,破坏内皮细胞。除了ANCA的作用外,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细胞免疫以及补体系统激活等方面。微生物因素触发系统性血管炎的作用也日益清楚,慢性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G-菌的感染都有利于AAS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支原体肺炎肺部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0例支原体肺炎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均有咳嗽.发热29例,仅9例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40例胸片均可见肺部阳性X线征,其中27例为肺实变影;8例有肺外表现。40例均用红霉素治疗,3例重症者配合用利福平,效果满意。结论:该病临床症状重,体征轻,胸片表现重。其特点为:症状与体征、体征与X线胸片不一致。红霉素治疗有效。重症者配合利福平治疗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正正常肺淋巴组织多聚集在支气管及大气道黏膜下淋巴滤泡及肺间质淋巴结~([1]),原发于这些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即为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临床上极为罕见,仅占肺内原发肿瘤的0.5%,淋巴瘤的1.0%~([2])。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病例少见,临床上易误诊。我院收治确诊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现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手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意义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经胸部X线、CT发现肺部病灶,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常规痰细胞学检查均未能定性诊断的病例,应用精细肺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结果;本组41例穿刺成功率97.6%(40/41),穿刺诊断率95.1%(39/41),穿刺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0.2%(37/41)。本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29.3%(12/41),其中肺内出血为14.6%,气胸7.3%,咯血4.9%。结论:CT引导经皮肺活检实用、安全、准确性高、创伤小,是肺部疾病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药瘾者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有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绝大多数累及三尖瓣,多普勒超声赘生物阳性率为82.6%。血培养阳性率56%,痰培养阳性率82.6%。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9例临床痊愈。结论:静脉药瘾者右心内膜炎均有肺部感染和肺栓塞,常合并多脏器感染;多普勒超声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肿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49例肺部良性肿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有28例诊断为肺部良性肿物(占57.1%),21例疑为肺癌,误诊率为42.9%。49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肺部良性肿物症状与影像学方面不易与肺癌鉴别,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核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20例中脑实质梅毒11例、脑膜血管梅毒5例、脑脊膜梅毒4例,血清和脑脊液中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2例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死4例、脑出血3例、脑萎缩3例、脑血管炎、脑膜炎各1例。6例脑电图检查发现5例异常。结论神经梅毒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血液、脑脊液检查,核磁共振和脑电图检查结果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以下简称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肺结节行MS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活检标本行病理学检验.结果 32例患者中17例为恶性肿瘤,穿刺确诊15例,与手术病理相符14例;15例良性病变,穿刺确诊15例.对恶性及良性病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8.24%和100%.结论 对肺部小结节病变,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肺结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 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在四肢长骨5例,骨盆4例,胸骨、锁骨、髌骨、眶底各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检查7例均未见明显液-液平面,但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呈多房性骨质破坏改变,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状长T1、长T2信号特点,10例MR检查中均可见程度不一的液-液平面。结论对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最好综合三种影像方式,才能互相弥补不足之处,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花都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6岁患儿占总数81.35%.冬春季发病占总数64.03%.咳嗽为最常见症状(99.27%),其次发热(79.59%),有肺外合并症138例(20.26%).6岁以下组单系统损害有104例(占75.36%,与6岁以上组比较,P <0.05),两个系统损害有28例(占71.79%,与6岁以上组比较,P<0.05).白细胞总数正常者477例(70.04%).胸部X片检查结果:肺部病变258例(37.89%),右肺病变多见(P<0.05).单用大环内酯类有效率94.27%,仅5.73%需联合其他抗生素.结论 花都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感染,学龄前期感染率呈逐年上升,6岁后下降;感染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多发于冬春季节,以12月和2月发病率最高;6岁以下肺外并发症多见,多系统损害多见于1~6岁组;血常规和胸部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血清学检测仍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12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人的病变散在分布,单侧3例,双侧9例;肺上叶2例,下叶4例,中叶4例,左肺各肺叶、肺段病变1例,左侧胸膜腔1例.X线、CT表现团块或结节影6例,其中伴厚壁空洞5例,薄壁空洞1例;大片肺实变伴空洞形成4例,空洞内壁多光滑,常可见气液平面;斑片状肺实变2例.另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胸膜腔积液1例.结论 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X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SLE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SLE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和分析。结果:该病脑病症状多出现在SLE发病后2a内;临床表现以神经损害为主(71.0%),最常见于癫痫样抽搐;部分病例(12/19)血浆白蛋白降低;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弥漫小病灶为特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