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较低放牧率和限牧时间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有:(1)当放牧时间缩短时,绵羊通过缩短反刍行为的时间而保持采食时间的相对稳定,并通过调整各采参数数以保持进食速率和日采食量的相对稳定,对饮水行为影响不大;(2)9月份反刍周期数和总反刍食团数量少,反刍时间最短;6月份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最少,咀嚼时间最短;(3)7月份排尿次数量多,每次排尿时间最长;9月份居中;6月份量少。排粪行淡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2.
于1993年6月8~9日,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5岁阉割绵羊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牧食行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率1.33和2.67羊/hm2(放牧138d)对绵羊的牧食行为有明显地影响:(1)放牧率较低时,能明显缩短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速率、每步采食口数和每口采食量及日采食量;(2)明显延长反刍时间,增加反刍周期数和反刍总食团数,对其它牧食行为影响不大。结果表明,在春末夏初,放牧率1.33羊/hm2比2.67羊/hm2更适宜于当地退化草场的放牧标准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表明,绵羊在同一放牧时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鲜粪量有所减少,粪中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大,但只有处理1.33羊/hm2·138天与6.67羊/hm2·138天问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放牧率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相比,以8月份粪中干物质含量最低;在各种处理之间,放牧绵羊全天干粪量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在同一放牧时期,随着放牧率的增大日采食量显著减少,而同一放牧率不同放牧时期的日采食量保持相对稳定。粪便的干重与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很小,与干物质消化率呈负相关。放牧绵羊白天排粪量为晚上的2倍,但粪中干物质含量几乎没有差异,同时,不同放牧率和不同放牧时期对粪便的颜色和形状等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汪诗平 《草业学报》2000,9(2):10-16
实验于1990-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实验设计为不同放牧率下的划区轮牧,包括1.33、2.67、4.00、5.33和6.67羊/hm^2(1990年为1.33、2.00、2.67、3.33和4.00羊/hm^2)5个放牧率等级和3个轮牧小区,轮牧周期为45天或46天,工放牧138天。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间,相邻3种放牧率间体重差异很少达显著性水平,间隔2个放牧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放牧率条件下,采食时间、进食速率和采食量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放牧时期的推移而减少,每口采食量有所增大;采食口数、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均与每口采食量呈负相关;每步采食口数与采食速度呈高度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6.1181+4.5521x(r2=0.81**);各放牧时期基本上都有3个进食率峰值,且上午进食量只占全天采食量的1/3~1/2,所占比例随放牧时期推移而增大;不同放牧率的研究结果也有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对山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南方人工草地上,对云岭黑山羊在不同放牧压和放牧时期的牧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压指数较小时,能减少采食时间和采食时行进步数,明显增加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口食量、日采食量、反刍时间,对其他牧食行为影响不大;9月份采食口数、行进步数最少,口食量、日采食量最大,6月份每步吃草口数明显小于其他月份。7,8,9月份采食速度相差不大,小于10月份采食速度;10月份反刍时间、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最长,反刍咀嚼速度、逆呕时间间隔在不同月份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郑阳  徐柱  柳剑丽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2010,30(6):26-30,36
通过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本地绵羊(母羊)连续2年(2008~2009)的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在试验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放牧率下的绵羊体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间隔1个放牧率或以上的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减小;(3)单位家畜增重和单位面积增重的交点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放牧率为1羊/hm2,公顷增重和家畜个体增重相同;单位家畜个体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0.50羊/hm2,单位面积家畜最大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2.38羊/hm2;(4)过高的放牧率导致绵羊出现空怀现象及产羔率下降;羔羊的初生重和个体增重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其显著性差异仅表现在较高的放牧率与较低的放牧率之间,而在相邻放牧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质量-口罩法,分别在2、4、6、8、10、12月对天山北坡中段草地放牧的新疆细毛羊采食量进行测定,通过样方对牧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计算放牧绵羊微量元素摄入量,另外不同季节绵羊发生周期性生理变化,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把不同季节放牧绵羊微量元素摄入量和需要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得出不同季节绵羊从每天的采食中所获得的铁、锰、钴等微量元素能满足其需要。草地牧草中严重缺锌,母羊除在空怀期外其余时间锌缺乏量为16.0%82.2%,特别是在母羊泌乳前期只能从牧草中获得需要量17.8%的锌。绵羊怀孕后期和泌乳前期缺铜55%和59%,常年缺硒6%52%。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9月在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试验地,采用跟群放牧观察法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下蒙古羊的牧食习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蒙古羊采食时间增大,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减少。6种放牧强度下蒙古羊的各个行为所占时间之间的关系为:采食>反刍>休息>行走>饮水、舔盐砖时间,蒙古羊的采食与饮水、舔盐砖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7、8、9月3个放牧时期,蒙古羊的采食、反刍、饮水、舔盐砖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休息和行走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强度为4.5只羊/ha的连续性放牧和划区轮牧放制度下,蒙古羊的采食和饮水、舔盐砖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干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的玉米秸替换干草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30~3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及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替换水平的玉米秸对日粮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消化和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氨化处理组(AT组)和兴牧宝处理组(XT组)与未处理组(C组)相比,氮的消化率明显提高;且随着玉米秸替换水平的增加,粪、尿中的氮含量增加,氮沉积量减少,消化率下降,其中以日粮干草100%被玉米秸替换时差异极显著(P<0.01)。AT组和XT组与C组相比,DM、OM和ADF进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玉米秸替换比例的增加,不同处理组DM、OM和ADF消化率逐渐降低。60%替换水平的XT组和AX组DM、OM和ADF消化率均高于C组。玉米秸适宜的替换干草比例为30%~60%(占日粮干物质的21%~42%)。不同替换比例的玉米秸与日粮氮表观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发现XT组与AT组对日粮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秸的不同替换比例与日粮中DM的表观消化率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得知XT组日粮DM的表观消化率明显提高,与A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和草地第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6种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及草地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日增重有明显影响,日增重以0.24牦牛单位/hm^2处理组最高,达707.9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牦牛日增重明显降低。其中,放牧强度对1岁牦牛影响最大,2岁牦牛次之,3岁牦牛再次。试验全期当放牧强度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强度,草地第二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当放牧强度高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选用9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岁内小尾寒羊半同胞羯羊作为试验动物,研究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铜、钼水平对小尾寒羊血清CPL和血浆SOD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两期进行,每期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第一期试验不添加钼(基础日粮钼水平:0.31mg/kg),第二期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5mg/kg钼。每期铜的添加量分别为5、10、15mg/kg。结果表明:在低钼日粮条件下,提高铜水平不影响血清CPL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2.5mg/kg钼时,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血清CPL的活性(P<0.05)。当铜水平一定时,提高日粮钼水平可降低血清CPL和血浆SOD的活性(P<0.05);而当钼水平一定时,提高铜水平并不能增加血浆SOD的活性(P>0.05)。日粮钼水平为0.31mg/kg时,添加5mg/kg铜可满足机体需要;日粮钼水平为2.81mg/kg时,添加15mg/kg铜较适宜。羊在缺铜时,与血浆SOD的活性比较,血清CPL更宜作为评价铜营养缺乏的指标;铜满足机体需要后,血清CPL和血浆SOD均对铜和钼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绵羊瘤胃VFA吸收效率及模型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4只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羯羊(体重25~28kg) ,采用全排空瘤胃一冲洗—灌注技术 ,研究了在1倍和0.6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下 ,灌注液 pH(4.5 ,6.3和7.2)、体积(3L和5L)、初始VFA的浓度(20、50和100mmol/h)共36组合对VFAs的相对吸收速率(/h)和绝对吸收速率(mmol/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灌注液 pH、体积、VFA的初始浓度均极显著影响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因素间的互作研究表明 :溶液 pH×体积V显著影响丁酸的吸收(P<0.05)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 ,VFA初始浓度×体积V极显著影响3种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体积V显著影响丙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5) ,极显著影响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 ,乙酸和丁酸的吸收速率有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丙酸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P<0.05)。利用Dijkstra等(1993)提出的VFA吸收机制模型 ,研究获得了18组预测VFAs绝对吸收速率的模型。从获得的模型参数中发现 ,随着灌注液中VFA浓度的升高 ,每种VFA理论上潜在的最大吸收速率γmax 也明显增加 ,但是相应的结合常数K值却大幅度下降。但从吸收速率的图谱分析表明 :对于相同的VFA ,初始浓度越高 ,绝对吸收速率也越快。因此 ,研究VFA在瘤胃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药番泻叶,按14g/kg体重/d,给12只绵羊煎汤内服。绵羊于5.3±0.4 d、8.3±0.4d、10.5±0.5d出现脾虚初期、中期、后期症状。随脾虚证的加重,瘤胃液pH值、纤毛虫数及其活力逐渐降低;大、中型纤毛虫比率渐降,小型纤毛虫比率渐升。在中、后期这种变化与实验前相差非常显著(P<0.01)。血清胃泌素含量,在脾虚初期有上升趋势(P>0.05),而中、后期逐渐下降(P<0.01),临死前最低。鼻俞、脾俞、百会穴温度从初期到后期逐渐降低,中、后期显著低于实验前(P<0.01)。脾虚后期绵羊病理解剖变化主要表现消瘦,贫血,胃肠卡他性炎症以及轻度心、肝,肺、肾实质性变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5周龄石歧杂公鸡450只 ,随机分成5组 ,每组90只 ,每组3个重复 ,每重复30只鸡 ;Ⅰ组为对照组 ,Ⅱ、Ⅲ、Ⅳ、Ⅴ为试验组 ,Ⅰ组给予自然光照 ,Ⅱ、Ⅲ、Ⅳ、Ⅴ组分别给予12L(明) :12D(暗)、6L:6D、3L:3D、2L:2D人工间歇光照。试验期鸡的基础日粮含代谢能12.93MJ/kg,CP16.78 %。鸡只自由采食和饮水 ,记录统计每日采食量。从40日龄开始 ,每隔2周称重 ,且从每重复中随机抽取6只鸡 ,其中3只用以采血制血浆 ,用RIA法测血浆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 ;另3只鸡 ,采用闷杀法 ,用以测定机体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1)在沉积蛋白质总量、蛋白沉积率方面 ,第Ⅴ组在各时期均最高 ,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对照组。(2)对照组T3 浓度随日龄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 ,T4 浓度与此相反 ,有上升趋势 ;试验各组T3 浓度低于对照组 ,而T4 浓度高于对照组 ;其中除第Ⅳ组外 ,其它试验组的T3 浓度在54、68、82日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第Ⅲ、Ⅴ组在各时期T4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 :人工间歇光照能促进蛋白质的沉积(其中以2L :2D沉积效率最高) ,还能降低血浆T3 浓度 ,提高T4 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