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产量,进行了本项试验。试验采用3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基配方和常规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桑枝屑最佳配方,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利用我国大量产出的棉秆资源,采用棉秆屑替代棉籽棉子壳栽培白灵菇,经2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棉秆屑栽培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正常,出菇略早,产量与对照相等或略有增加,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棉秆可以作为栽培白灵菇的主要原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木薯杆屑栽培金针菇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木薯杆屑替代木屑、棉籽壳栽培金针菇.全部或部分替代杂木屑或棉籽壳栽培金针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培菌期,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用芦苇屑代替蔗渣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再生法栽培白金针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以落叶灌木树种花椒树的枝屑作为栽培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枝屑占比为45% 的原料配方适
宜于金针菇栽培,金针菇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与对照(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常用栽培配方)相近,略低于对照;金针菇中
Ca、Fe 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Mg、Cu、Zn 含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金针菇中氨
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以花椒枝屑作金针菇栽培原料可降低成本,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郑明海  余维良  邵云华  程国林 《食用菌》2011,33(3):36-36,38
为了筛选栽培金针菇的优良配方,笔者设计了桑枝屑、杂木屑两组12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配方的金针菇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栽培金针菇适宜高产配方。现将金针菇配方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桑枝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优良菌株,我们引进金针菇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试验。现将该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酵处理过的松、杉木屑制备金针菇原种,菌丝吃料比阔叶树杂木屑培养料快;通过加入20%的阔叶树杂木屑规模化栽培金针菇,结果每批菇的生长期比传统的阔叶树木屑料缩短3d,产量相当,菇体洁白、柄圆、肉质厚,生物转化率达到了100%。通过金针菇栽培,为松、杉木屑找到了合理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棉秆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棉花产量约占世界的1/4。但在棉花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料,如棉秆、棉子、棉子壳等,仅新疆地区棉秆年产量就可达到600-750万t(湿物质)。棉子壳已被开发为栽培各类食用菌的优质原料,而棉秆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目前,对棉秆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将其做为生物质能源,用于制作压缩燃料、液体燃料、木炭、制气或发电等;二是将其开发为新型建筑、化工、造纸材料等;三是将其开发为肥料、饲料等。其实,棉秆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与玉米秸、稻草、小棉秆相比,棉秆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6.5%。国内外利用棉秆栽培食用菌方面主要集中在木腐菌,如:香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竹荪等,而利用棉秆栽培草腐菌双孢菇技术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食用菌生产的新原料,我们在分析玉米芯糠营养成份的基础上,选用桓台县糠醛厂的玉米芯糠屑下脚料作栽培原料,进行栽培平菇和金针菇试验.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平菇为常州二号,金针菇为枣金,均由淄博市农科所微生物室提供.(二)试验方法;设五个处理:a.玉米芯糠屑100%;b.玉米芯糠屑70%,麦糠30%;c.玉米芯糠80%,棉籽壳10%,麦糠10%;d.玉米芯糠屑80  相似文献   

11.
在产棉区,用棉子皮栽培食用菌已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大量的棉秆在农村都白白的烧掉或烂掉了,实在可惜。笔者在发展食用菌生产时,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了棉秆屑作培养料栽培灵芝的尝试,连续两年产量和质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原料处理选新鲜、干燥、无霉变的棉秆,经秸秆粉碎机粗粉碎装入大口袋,放到通风干燥处备用。2培养料配方根据棉秆的营养成分分析,其主要组分是粗纤维,让其充当主料因合碳多氮少,这对最理想的碳氮比(50~60:1)而言,严重不平衡,会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因此在配制培…  相似文献   

12.
将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作为栽培基质,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i)、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及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等4种食用菌进行栽培试验,探讨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配方D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菌丝粗壮、茂密,生物转化率较高、子实体生长整齐,显示良好的适应性;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栽培原料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从棉秆的营养成分分析、棉秆的处理、棉秆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效益分析三方面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棉秆营养成分与麦秸、稻草营养成分的比较试验,得到在理论上棉秆应能做为双孢蘑菇的栽培料,且潜在产菇能力应大于麦秸和稻草。通过将栽培原料棉秆处理成片段状后,与麦秸、稻草所进行的比较试验,得到在实际生产中棉秆能做为双孢蘑菇的栽培料,且产菇能力大于麦秸和稻草。通过比较棉秆、麦秸、稻草做为栽培料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棉秆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其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菇菌形成适温10-13℃,子实体生长适温6-8℃。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旬栽培出菇。二.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  相似文献   

15.
棉秆柱(块)式栽培食用菌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粉碎成15cm以下的碎段棉秆经碱化和发酵处理后,用圆柱或长方体模具做成菌柱或菌块栽培平菇、姬菇、鸡腿菇,总结出了碎段棉秆柱(块)式栽培食用菌的配套技术,为棉秆栽培食用菌开辟了新途径。试验结果证明,碎段棉秆柱(块)式栽培平菇、姬菇、鸡腿菇,方法简便,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是一种全新的棉秆栽培食用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云南的金针菇生产发展很快,栽培原料主要是棉子壳.由于本省没有棉子壳资源,主要是靠北方产棉区调运,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成本也较高.为此,我们根据云南的松木屑资源丰富这一条件,进行了用松木屑栽培金针菇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芦苇屑再生法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用棉籽壳加蔗渣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以产量高、质量好、生产周期短等优点,被福省广大厂家所采用。但是蔗渣资源缺乏,且需求量大,价格也随之涨高。然而在该省山区各地,芦苇屑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笔者从2008年初开始用芦苇屑代替蔗渣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再生法栽培,每袋产菇250g以上,A级菇96%,B级菇4%,生物学效率高达59%,生产周期约59d。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索用桑枝粉、芒杆屑来栽培金针菇的适宜配方,以达到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探索不同配方对金针菇产量、质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元弟 《食用菌》1994,16(4):21-21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作为栽培主料的棉子壳,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又减少,需求量日趋紧张。为此,我们从1992年6月开始,进行了棉子屑(棉花加工厂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试验,现将棉于屑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为金针菇F25,本所保存菌株。培养基设三个配方:A.棉子屑78%,麸皮20%,糖1%,石膏1%。B.棉于屑93%,麸皮5%,石膏2%。C. 棉子壳80%,麸皮15%,玉米粉4%,石膏1%。 (二)试验方法 1992年10月进行了棉子屑栽培金针菇的可行性试验,取得成功后,于1993年10月8日,采用上述A、B配方制栽培袋,C配方为对照组。采用17×35×0.04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250g,培养料含水量为65%,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于10月11日进行接种箱接种,接种后每个配方随机取300袋进行发菌观察及出菇记录。到11月15日各配方的金针菇菌袋菌丝基本长满培养基,并在菌袋料面出现“黄水”,进行开袋。开袋后增加培养室的  相似文献   

20.
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梨枝屑、金针菇菌渣、谷壳、稻草均是栽培大球盖菇良好的培养料,对上述原料通过合理配方有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40%稻草+30%梨枝屑+30%金针菇菌渣生物学效率最高,达59%;冬春低温天气于覆草上加盖农膜保温有增加产量效应;菇田水分管理是否妥当,对大球盖菇产量影响至关重要,菇畦水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湿润但绝不能积水;在肥力较高的田中栽培大球盖菇,覆土中一般不需要添加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