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猴头菌培养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猴头菌培养条件包括营养,温度,水份等以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取三级培养,固体发醇后提取浸膏,生产工艺简便。浸膏特征反应明显,且各种理化指标符合《中国药典》(1990)煎膏剂通则的要求。猴头菌Hericium einaceus近年来已有很多厂家利用菌丝体提取物,制成各种剂型的药物,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窦炎,慢性胃炎,胃闷胀,胃痛等病,是一种治疗消化道疾病具有明显疗效的真菌药物。对此,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的蜜环菌属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环菌属Armillaria(Fr.:Fr.)Staude真菌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各个种的担子果外部形态变化多样,因此不易正确地识别。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的4种蜜环菌属真菌:黄小蜜环菌A.cepistipes Velen、蜜环菌A.mellea(Vahl:Fr)P.Kumm.、奥氏蜜环菌A.ostoyae(Romagn.)Herink及假蜜环菌A.tabescens(Scop.)Emel,对其进行了简要描述和显微绘图,并编制了检索表,以帮助读者准确识别上述真菌。 相似文献
6.
应用ITS2序列片段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TS2序列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探讨利用ITS2条形码序列对木瓜及近缘物属植物鉴定的可行性。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纯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22条ITS2序列,将所得22条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8条木瓜及其近缘植物的ITS2序列用Clustal X软件进行比对,BioEdit软件人工校正;利用MEGA5.05软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K2P距离法构建NJ和ML树,评价序列的鉴定效果。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种内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 ~ 0.0274,平均0.0029,木瓜及近缘属植物种间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011 ~ 0.112,平均0.075,种间距离明显大于种内距离;构建木瓜及其近缘属各物种NJ和ML系统进化树,二者结果一致,各物种均聚为一支,形成单系类群,支持率均在50%以上。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木瓜属及其近缘属植物。 相似文献
7.
8.
分别采用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分析法和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猴头菌子实体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总还原力,清除.OH、DPPH.和O2-.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醇提物还原力较强,且还原力大小与浓度成正比;猴头菌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清除.OH、DPPH.和O2-.自由基的能力,且水提物的效果比醇提物好;水提物和醇提物对.OH、DPPH.和O2-.的清除能力依次为DPPH.、.OH和O2-.,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与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猴头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猴头菌适宜的液体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猴头菌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8℃,培养基起始pH50~60,摇瓶装量100~120mL/500mL,振荡频率150~180r/min,种子培养时间3~4d,接种量10%~1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小麦粉3%,酵母粉3%,KH2PO401%,MgSO4·7H2O005%,VB120μg/100mL,VB220μg/100mL。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产10种真藓属(Bryum)植物、2种银藓属(Anomobryum)植物、2种大叶藓属(Rhodobryum)植物、2种丝瓜藓属(Pohlia)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61个植物形态学性状进行分支分析,并对16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矩阵进行了MP法分析。结果表明:真藓属、银藓属与大叶藓属类群组成的分支中,靴带值(Bootstrap)为94%,作为一个大分支,证明丝瓜藓属与银藓属、真藓属和大叶藓属位于不同的亚科。银藓属中的2个种和大叶藓属中的2个种的Bootstrap值分别为99%和100%,说明银藓属和大叶藓属均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存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灵芝菌株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TAB法提取灵芝菌丝体总DNA,再以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IGR IPCR RFLP)结合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分析30个灵芝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Ⅱ、IGR I-PCR RFLP产生了47条带,其中42条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菌株分成七大类,包括紫芝、黑灵芝、树舌灵芝、薄树灵芝四大类,以及另外三个无法确定具体归属的类群,但没能将赤芝与松杉灵芝区分开.RAPD从247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并全部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的30个灵芝菌株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地区三种金针菇以及河南产地的金针菇为材料,测定、分析了金针菇rDNA-ITS序列,并通过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金针菇ITS序列比对,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ITS全长在712 bp~719 bp范围内,G+C含量在49.4%-49.9%之间,各样品间有35个变异位点,13个信息位点,遗传距离在0~0.014之间,其中吉林地区3种金针菇样品部分位点发生突变,均没有同步进化。9个金针菇样品的ITS序列被分成了两大组,其余样品之间又出现很多分支,表明ITS可作为金针菇亲缘关系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龙眼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讨论龙眼属(Dimocarpus Lour.)的遗传多样性及鉴别技术,运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了主产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及其近缘种龙荔[Dimocarpus confinis(Howet Ho)H.S.Lo.]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结果表明,龙眼及其近缘种龙荔的ITS区序列的长度范围为618~646 bp,长度变异为28 bp;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227~235 bp和227~247 bp。龙眼品种间ITS序列变异位点比较丰富,通过单个或组合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特异位点用于品种之间的鉴别。龙荔的ITS序列变异较大,在609处插入一个19个碱基的片段;系统发育树也表明龙荔自为一单树系,为其是龙眼近缘种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结果还表明龙眼果实香味、流汁程度和质地与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现较多品种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6.
17.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一种新型产品--猴头菇运动饮料,通过试验和探究,重点阐述了猴头菇运动饮料的研制方法和抗疲劳试验结果,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运动饮料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