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核发育鲢生长、体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进行了雌核发育鲢两个品系间和雌核发育链与其半同胞鲢及普通鲢的生长对比 ,并与标准鲢(李思发等 1998)进行了生长、体型比较。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鲢比半同胞鲢体长增长快 13 3% ,体重增长快5 1% ,差异十分显著 ;雌核组比普通鲢组体长增长快 3 7%~ 2 5 3% ,体重增长快 6 7%~ 90 1% ,雌核发育鲢品系间也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 ,本试验中雌核发育Ⅱ系 (GyS2 Ⅱ )比Ⅰ系 (GyS2 Ⅰ )体长增长快 8 6 % ,体重增长快 2 8%。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雌核发育鲢比标准鲢体重大 10 6 %~ 31 9% ,平均大 15 6 % ,雌核发育鲢具有背高、尾短、头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龄青鱼全长体长体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选择优良鱼种,是成鱼养殖的重要技术措施。而观察一定长度的鱼种是否达到相应的体重,又是生产上用以判别鱼种质量优劣的常用方法之一。浙江省淡水水产试验所(下称试验所)五十年代测定的青、草、鲢、鳙、鳊“优良春花鱼种规格表”一直是用以判别鱼种质量的主要依据,1980年张本对鲢、鳙、草、鳊鱼种的体重与体长、体重与全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论述,但是正常一龄青鱼鱼种的全长、体长、体重之间的关系如何,至今未见报道。为了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制订“青鱼苗种质量标准”提供依据,1982年我们分别在浙江菱湖、萧山、  相似文献   

3.
评估鱼种质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本 《水产学报》1980,4(4):329-338
本文分析研究了鲢、鳙、草鱼、鳊鱼鱼种的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与鱼体肥满度、体高率和体厚率的相关关系,得出:鱼种体重的大小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出鱼种质量的优劣,而体长仅是鱼种质量的参比指标。利用鱼种体重与体长相关点分布面的上周界线、中值线和下周界线的数学方程式,可以推算出各种规格鱼种的优、中、劣的标准,即以鱼种的相对体重来评估鱼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昆山市傀儡湖冬季围网捕捞到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鱅(Aristichthys mobilis)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水渔业模式下,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传统放养模式;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73.12×[1-e-0.35(t+0.86)];Wt=7.74×[1-e-0.35(t+0.86)]2.9031,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94.35×[1-e-0.25(t+0.73)];Wt=15.26×[1-e-0.25(t+0.73)]2.7372;鲢体重生长速度以1-3龄较高,生长拐点为2.2龄,鳙体重生长速度以1-4龄较高,生长拐点为3.3龄。为了使鲢、鳙放养的除藻效应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傀儡湖渔业利用鲢应以4龄为起捕年龄,鳙应以5龄为起捕年龄。  相似文献   

5.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龄时体长的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48%和0.91%;11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540.88 g±173.66 g)显著低于与翘嘴鳜(624.45 g±154.11g)(P0.05);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体重与体长关系幂函数生长方程的决定性指数R2(0.992和0.995)、条件因子a(0.059和0.058)和异速生长因子b(2.722和2.740)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结论认为,尽管在总体生长速度上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较母本翘嘴鳜略慢,但其早期的生长趋势与翘嘴鳜相似,并在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杂交子一代遗传了母本翘嘴鳜的快速生长性能,并在体长性状上显现出一定的超亲杂种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养殖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生长速度,探讨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趋势及其杂种优势,旨在为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饲料养殖一龄胭脂鱼种生长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采用水蚯蚓、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和鳗用饲料分别养殖一龄胭脂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水蚯蚓饵料,其生长速度最快,体长日生长率分别达1.16和1.06,鳗饲料次之,体长日生长率为0.51,颗粒饲料生长最慢,体长日生长率仅为0.10。从投喂饲料营养成分分析中看出,一龄胭脂鱼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除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左右,其脂肪含量也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未见人工繁殖的子二代胭脂鱼的报道.万县市水产研究所于1994年繁殖成功,并对其鱼种阶段的体重、体长、体高及头长作了测量,其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关系为W2=0.1740L2^2.3114,对其体型与长江原种亲鱼繁殖的子一代的体型进行了数理分析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义新  肖祖国  徐振秋 《水产科学》2007,26(11):619-621
杂交鲤1#(高寒鲤♀×建鲤♂)、2#(高寒鲤♂×建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纺锤形,杂交鲤3#(高寒鲤♀×镜鲤♂)、4#(高寒鲤♂×镜鲤♀)为纺锤形,一部分青灰色,全鳞,另一部分为淡黄色,散鳞。二龄鱼的体长/体高为2.28~2.80,体长/头长为3.40~3.75,尾柄长/尾柄高为1.02~1.22,空壳质量/体质量的指数为89.6%~91.5%。杂交鲤3#、4#生长快,群体产量比建鲤高11.3%~61.2%。几种杂交鲤抗寒力均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均超过95%,是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在冷泉水养殖条件下进行史氏鲟和杂交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鱼种的饲养试验,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51±0.57)g和(2.16±0.33)g;平均全长分别为(6.55±0.69)cm和(6.11±0.33)cm;试验期水温为18~22℃。经70 d人工培育,投喂含48%粗蛋白的人工配合饲料,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2.25±5.53)g和(26.19±6.16)g,平均全长分别达到(13.87±0.61)cm和(14.17±0.77)cm。杂交鲟鱼种平均体重和平均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史氏鲟。以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的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种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67 d和71 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分别为30 d与33 d;全长生长拐点的出现先于体重拐点;杂交鲟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比史氏鲟鱼种分别推迟4 d和3 d,杂交鲟鱼种全长生长增速持续时间大于史氏鲟鱼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12月对云龙湖水库中鲢、鳙养殖群体的年龄组成和生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鲢、鳙渔获物年龄组成较为复杂,生长缓慢。鲢由0 ~4 龄个体组成,2 龄以上个体占渔获物总数的78.2%,0 ~5 龄实测体长、体重分别为22.7 cm、0.27 kg,28.3 cm、0.54 kg,33.5 cm、0.87 kg,39.0 cm、1.30kg,41.6 cm、1.65 kg,达到750 g的一般商品规格需要3年;鳙渔获物由1 ~5 龄个体组成,各龄实测体长、体重分别为29.7 cm、0.74 kg,34.5 cm、1.09 kg,40.8 cm、1.79 kg,52.8 cm、3.78 kg,59.0 cm、4.77 kg,养成一般商品规格(1 500 g)需要4年。对造成云龙湖水库鲢鳙生长较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水库由传统的养殖型模式向鱼-水和谐的环境协调型模式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乌苏里拟鲿、瓦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瓦♂、(反交)乌♂×瓦♀及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瓦♂)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瓦♀)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瓦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瓦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瓦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11月,对2012年4月在南四湖增殖放流的鲢、鳙生长状况进行了连续5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鲢体质量变化在50-400g范围内,为1-2龄;鳙体质量集中在50-350g,为1-2龄;增殖鲢生长(L,体长;W,体质量)与捕捞时间的关系方程为:L=12.633+2.3391M+0.0648M2,W=-89654+61.933M+2.3341M^2;鳙L=13.186+1.004M+0.2449M2,W=99.204-33.203M+12.141M2。捕获南四湖鲢、鳙个体远未达到渐进体质量乃至拐点体质量,尚处于快速生长期,在增殖放流与捕获中应加强科学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13,(1):48
最近,云南省开远市水产技术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三角海中坝养殖场实验养殖的长丰鲢二龄鱼进行现场捕捞测试:平均体长48厘米,平均体高12厘米,平均体重1318克,最大个体1685克,二龄鱼成活率95%。经比较,长丰鲢二龄鱼生长速度比普通鲢快15%左右,平均增产20%左右。技术人员认为,该场实验养殖的长丰鲢体型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 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 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 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罗氏沼虾3个群体:缅甸群体(AA)、浙江养殖群体(BB)和广西养殖群体(CC)及其6个杂交组合子一代5月龄的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并对各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BB♀×AA♂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腹长和体重上没有表现出杂种优势,CC♀×BB♂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在头胸甲长指标上表现出杂种劣势外,5月龄的杂交子一代在4个生长指标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0.11%~10.18%)。不同杂交组合间和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AA♀×CC♂杂交组合子一代4个指标的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子一代,体重的平均杂种优势率均高于其他3个指标的平均杂种优势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繁群体后代间在4个生长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杂种子一代与该组合的自繁后代相比较,只有缅甸群体、广西养殖群体及其杂种子一代的体长指标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6个杂交子一代的体重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A♀×CC♂杂交子一代体长与自繁(CC♀×CC♂)后代的体长存在显著差异;在头胸甲长、腹长和体长3个指标中,CC♀×BB♂杂交子一代与AA♀×BB♂杂交子一代和AA♀×CC♂杂交子一代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CC♀×BB♂杂交子一代在3个指标中的平均值均低于这两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的土拦鱼库湾生产鲢、鳙一龄鱼种35.77万kg;体长11.66cm以上的达1543.4万尾。超额完成生产计划1100万尾的40.3%。比历史上土拦库湾鲢、鳙一龄鱼种生产最好的年景1988年1202.59万尾,增产28.34%。土拦养鱼库湾鱼种生产获得好收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清野除害是重要因素之一。土拦库湾的清野除害,历来使用茶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开展魁蚶中国群体和韩国群体的正反杂交试验,建立了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韩正交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国群体♂(中韩反交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4个群体。稚贝出池后在海区(N 35°32′41.85″,E 119°41′29.49″)常规笼养,分别在4、5、7、9、11、13月龄取样,分析其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韩正交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变化趋势一致:前期杂种优势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到11月龄时最高,13月龄又明显下降。11月龄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7.73%、4.80%、8.84%和27.44%,其中湿质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显著;中韩反交群体4个性状在7月龄和11月龄的杂种优势率基本为正值,最高值为2.61%。中韩正交群体和中韩反交群体存活率的杂交优势率均为正值,分别为5.89%和4.15%,中韩正交群体杂交优势略高于中韩反交群体。综合分析表明,中韩正交群体在生长性状和存活率上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是一种理想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7和2008年5~10月间对辽宁省汤河水库鱼类进行了现场采集和分析,共收集到鱼类18种,分别隶属于5科18属。其中鲤科14种,占77.8%;鲿科、鲇科、鮨科、鳢科各1种,占22.2%。5月、8月、10月鲢、鳙比例占渔获物平均数的71.6%,年龄为1至5龄,其中2~4龄鱼比例占82%;鲢和鳙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分别为:Lt=L∞[1-e-(kt-t0)]和Wt=W∞[1-e-(kt-t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