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株乳酸菌体外拮抗致病性大肠杆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乳酸菌体外对大肠杆菌的拮抗作用,将3株乳酸菌与2株大肠杆菌体外分别共培养观察拮抗情况。结果显示,等量同时间接种,96h内乳杆菌就将大肠杆菌全部抑杀;乳酸菌比大肠杆菌早24 h接种,72 h内将大肠杆菌全部抑杀;大肠杆菌比乳酸菌早24 h接种,在120 h内也可全部被抑杀。3株乳酸菌按一定比例复合,会使拮抗的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3.
4.
5.
绵羊肠道3株乳酸杆菌对大肠杆菌的体外生物颉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39(1):21-21
用健康成年羊肠道分离的3株乳酸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体外生物颉颃试验。结果:3株乳酸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生物颉颃作用(P〈0.01)。 相似文献
6.
7.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为获取可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到5株乳酸杆菌,经抑菌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耐酸、耐胆盐、耐胰酶试验等,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低pH值、高胆盐、胰酶均有一定耐受能力的乳酸杆菌,命名为LY7。经PCR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3)
为了寻找替代抗生素的生物药物,减少或取代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试验对鸡肠道黏膜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与分析及体外抑菌试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有透明溶钙圈;48~72 h进入培养稳定期;对葡萄糖等产酸不产气,甲基红(MR)试验为阳性,硝酸盐、靛基质、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为阴性;具有较强的耐酸性,一定的耐热性和耐胆盐特性;约1 4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唾液乳酸杆菌同源性最高。分离菌发酵液对恩诺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等耐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猪丹毒杆菌、巴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经热、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基本不变,碱处理后,抑菌活性逐渐消失;动物试验中试验小鼠均生长良好。说明分离菌为唾液乳酸杆菌,其发酵液产生的强酸可用于多种病原菌的防治,可与青霉素等药物配合用药,不能与恩诺沙星、头孢曲松等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病是畜牧生产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危害性极大,防治该病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频繁、无节制地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不仅会给该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给畜牧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最终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用从健康鸡消化道分离的鸡源乳酸杆菌4株,双歧杆菌2株,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生物拮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株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均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P<0.01),而1株乳酸杆菌和1株芽孢杆菌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动物乳杆菌发酵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动物乳杆菌发酵液及除酸、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对各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动物乳杆菌原始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好;除酸后的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有一定变化,抑菌谱减小;而除过氧化氢后的发酵液的抑菌谱与除酸后的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禾本科牧草为研究对象,从人工种植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生牧草老芒麦(E.sibiricus)、野生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上共分离得到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依据生理生化试验方法,将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其中布氏乳杆菌(L.buchneri)4株、短乳杆菌(L.brevis)2株、果糖乳杆菌(L.fructivorans)2株。通过测定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速率,研究这8株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生长特性,最终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产酸性能好、适宜用作青贮饲料添加剂的2株布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3.
14.
15.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拮抗菌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含菌平板抑菌圈测定法,从120株高寒草地牧草内生细菌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264ZY7,其抑菌圈直径为1.22 cm。264ZY7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34 μm×0.571 μm~3.210 μm×0.781 μm,革兰氏阳性菌,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菌株264ZY7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室内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效达69%,此外,该菌株对8种病原真菌具有抑菌能力,说明抑菌谱较宽,且抑菌率均大于30%,对番瓜根腐病菌(Fusarium sp.)效果最明显,抑菌率为52.84%。该研究结果为高寒草地紫花针茅内生细菌264ZY47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草坪蘑菇圈是一种在高尔夫草坪上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经常造成草坪草的严重衰退甚至死亡。木霉(Trichoderma)菌对蘑菇圈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贵阳乐湾国际高尔夫球场草坪出现的蘑菇子实体中分离出当地有代表性的真菌菌株1506,经形态学鉴定为环柄菇属菌株(Lepiota spp.)。并从曾发生过蘑菇圈病害,但第2年未发生蘑菇圈的草坪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典型拮抗木霉菌8株,其中加纳木霉GCPL175(Trichoderma ghanense)和木霉菌株GGFL12(Trichoderma.sp.)的抑菌能力最强,其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1506抑菌率分别达到61.23%,73.13%,显著高出其他菌株95.75%,1178.50%(P0.05),但供试木霉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与其对环柄菇属菌株1506的抑菌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2003年广西部分地区山羊群发生的疑似山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初生羔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病毒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在感染的细胞浆内发出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病毒悬液接种乳鼠、小鼠、豚鼠、兔子都未发病,而接种3月龄山羊则出现典型的山羊痘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9~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出现痘斑,连传3代,均无异常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在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50nm~300nm大小,卵圆形、砖形,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利用一对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5株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与国外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9.6%和98、8%~99.4%。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资料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P32基因与疫苗毒和国外毒株之间同源性非常高。将该毒株命名为山羊痘病毒LiuJiang/2003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