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获得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或基因是开展该性状分子育种的先决条件。本文利用300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以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F2代1个家系、92个个体的基因型,回归分析了其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4种经济性状的GLM单标记。Permutation检验结果显示:有2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44、HLJE28、HLJ1148、HLJ1329、HLJ464与这4种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找到了与这4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此研究还发现75个微卫星标记发生了偏分离,其中11个偏分离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偏分离指数分析表明,基因型的偏分离可能与性状的选择压力和选择方式有关。本研究获得的与鲤4种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鲤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镜鲤与建鲤生长性状共享 QTL 标记及优势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个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构建的微卫星遗传图谱(992个标记)为基础,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QTL区间内发掘了54个标记,其与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性状间的比较,筛选出83个优势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用54个镜鲤QTL标记分析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作图群体,其中40个标记在建鲤中表现出多态性,比例为74.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2个标记与建鲤家系的体重、体长、体高或体厚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占多态标记的55.00%;镜鲤与建鲤共享的22个QTL标记中,18个标记与至少1个相同的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从中筛选出建鲤性状具有优势的基因型30个,可用于指导建鲤的选育。品种间共享QTL的发掘能够扩展QTL标记的使用空间,减少新品种重新构建图谱进行QTL标记定位的工作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3.
鲫(Carassius 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4.
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AS的一般线性模制(GLM)对15个微卫星标记与3个鲤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Mfw5与黄河鲤的体高相关(P〈0.05);Hlj013、Cca09和Mfw7均与建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2与建鲤的体质量和体厚相关(P〈0.05);Mfw29与建鲤的体质量相关(P〈0.05);Mfw6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均相关(P〈0.05);Mfw4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11与黑龙江野鲤的体厚和体高相关(P〈0.05)。对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3个群体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法,利用100对微卫星标记对高背镜鲤(Cyprinus carpio L.)和低背镜鲤杂交所得F119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型。利用SPSS软件对100个微卫星标记与鲤的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及尾柄高等体形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22个微卫星座位与体长、体高、体厚等体形性状显著性相关(P<0.05)。其中CAFS110、CAFS159、CAFS624、CAFS907、CAFS2320、CAFS2321、HLJE319与体长,CAFS254、CAFS1119、HLJE310与体高,CAFS159、CAFS907、CAFS1119、CAFS1737、CAFS2137、CAFS2317与体厚,CAFS100、CAFS679、CAFS907、CAFS1119、HLJE319与头长,CAFS165、CAFS175、CAFS907、CAFS1127、CAFS1491、CAFS2322、HLJE284与尾柄长,CAFS907、CAFS1119、CAFS2137、CAFS2317、HLJE141与尾柄高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些标记将有助于镜鲤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35个镜鲤微卫星QTL标记评估了豫选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var.haematopterus)群体的遗传结构,并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相关性,筛选了在群体中具有性状优势的基因型。35个微卫星标记在288个豫选黄河鲤个体中的扩增结果显示,各标记等位基因数为3~13,平均每个标记6.828 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20 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03 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1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5 6,群体整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利用SPSS19.0的GLM模型分析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共17个微卫星标记与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HLJ2456、HLJ2387和CA1677 3个标记与相应的性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微卫星标记具有生长性状优势的基因型,下一步可根据优势基因型指导豫选黄河鲤家系配组,开展基于QTL结果的分子聚合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一个镜鲤家系中,随机选取68尾作为实验鱼,在测量体重、体长、全长等数量性状的同时,利用1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检测,共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为1~4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2.66个,片段长度在132-551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721~3.8278,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235~1.000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464~0.74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54。结果表明:该镜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但在较大的选择压力下已严重偏离Hardy-Wenberg平衡。利用SPSS程序下的GLM过程对15个微卫星位点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LJ021、HLJ354、HLJ551共3个微卫星位点对镜鲤体重显著影响(p〈0.05),其中,位点HLJ021、HLJ044、HLJ551、HLJ1330还对体高存在显著影响(p〈0.05),HLJ354对体长、体厚、全长存在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所鉴定的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可为德国镜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利用300个EST-SSRs标记对普通二倍体鲫(Carassius auratus)自交F2代的181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体重、体厚两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38个标记与所检测的经济性状相关,其中26个标记达到显著性相关(P<0.05),12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38个相关标记中,有27个标记与体重相关,25个标记与体厚相关,14个标记与体重、体厚均相关。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了与两种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与性状相关的38个标记与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找到10条相似性高且功能已知的EST-SSRs序列(E相似文献   

9.
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分析黄河鲤群体的遗传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1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一个黄河鲤繁殖群体,以检测其遗传潜力及与生长性状(体重、全长、体长等)相关的标记。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为2~1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0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89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7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08,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多样性水平较高。经X2检验,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有8个标记分别与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等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CAFS2203与体厚、头宽、尾柄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03与吻长极显著相关(P0.01),标记CAFS1639与尾柄高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分子育种与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24个鲤(Cyprinus carpio L.)EST-SSRs标记和41个SSRs标记对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回交子代的84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得到182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数2~4个,片段长度142~329bp,有效等位基因数1.391 3~3.935 3,观察杂合度0.321 4~1.0000,期望杂合度0.2829~0.753 5,平均位点多态信息含量0.5120.利用统计软伺FSPSS的GLM程序对65个微卫星标记与鲤鱼体质量、体长、体高和吻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与体质量、体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E365;与体质量、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816;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726,与体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107、HLJ1098;与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111、HLJ817;与吻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是HLJE331、HLJ906、HLJ1330.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与4种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并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定位等位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是衡量品质与产量的重要标准, 开发快长SNP 标记与挖掘优势基因型及生长主效基因, 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其生长发育遗传机制, 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奠定基础。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RAD-seq), 在大口黑鲈美国北方亚种F0 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体重极大前1%和极小后1%)中, 筛选了与生长性状存在潜在关联的SNP 位点,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model, GLM)将SNP 位点基因型与230 尾F0 个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进行相关性分析, 此外通过基因注释信息预测生长候选基因, 并结合优势基因型加性效应分析优势基因型聚合效果。在大口黑鲈23 条染色体上发现了4196486 个高质量SNPs, 基于种群特异基因型频率阈值0.7, 初步筛选出100 个与生长性状潜在相关的SNP 位点。关联性分析显示, 有12 个SNP 标记存在显著关联, 包括5 个标记与体重显著关联, 10 个与体长显著关联, 4 个与体高显著关联, 5 个与体厚显著关联。其中标记SNP19140160、SNP24406191、SNP3355498 和SNP9244620 分别定位至生长候选基因fam174bdiaph2kiaa1549lbppip5k1b 上。富集6~10 个优势基因型的群体较富集0~5 个优势基因型的群体在平均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上分别提高了32.07%、9.63%、9.96%和10.58%。本研究所鉴定的12 个快长SNP 标记和4 个生长候选基因可助力大口黑鲈生长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12.
鲤与生长性状相关的EST-SSRs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 Tchang)(母本)与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抗寒品系(父本)杂交产生的F1作为亲本,以其自交F2作为分离群体,结合"拟测交"策略,用EST-SSRs标记对其中92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对符合拟测交分离的70个EST-SSRs标记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检测出8个与鲤体长、体高、体厚性状相关的标记.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比较,通过t检验,找到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上述8个EST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有3条EST序列与蛋白库中已知功能的序列高度同源.其中HLJE225与编码斑马鱼(J9enio rerio)冷诱导基因RNA结合蛋白的基因同源性水平高达97%,HLJE222与编码斑马鱼DAZ相关蛋白1基因同源性水平也高达97%,HLJE599与编码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核糖体蛋白L6基因的同源水平为87%.本研究鉴定的与鲤生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有利用价值的基因型,为鲤重要生长性状的QTL(数量性状基闪座)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15-22]  相似文献   

13.
黄河鲤F1代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敏  石英 《水产科技情报》2015,42(6):324-327, 333
为了更好地开展黄河鲤的选育工作,明确影响其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指标,通过形态特征来完成对黄河鲤体质量的选育,随机选取黄河鲤F1代成鱼100尾,测量其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体厚、眼径、吻长、眼间距等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除尾柄长、体厚、眼径外,其余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呈极显著水平;除尾柄长外,其余各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河鲤F1代体质量的主要性状是体长和体高,体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0.640**),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40.96 %;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小(0.395**),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0.509)。决定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总的决定系数为0.967 6,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 168.111+52.017X1+113.165X2。  相似文献   

14.
以建鲤和黑龙江野鲤为亲本,建立黑龙江野鲤自交群体(HH)、建鲤自交群体(JJ)、黑龙江野鲤♀×建鲤♂群体(HJ)以及建鲤♀×黑龙江野鲤♂群体(JH)。于养殖198 d和588 d时测量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参数。对生长性状、增重率、肥满度以及生长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交配组合在这些指标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养殖198 d和588 d时,4个群体体重和体长大小顺序均为JHHHHJJJ。4个群体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均随养殖时间而减小。4个群体中,HJ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特定增重率均为最大,JJ群体均为最小;而JH在不同养殖时间内,绝对增重率均为最大,198 d时JJ群体最小,588 d时HH群体最小,说明杂种群体生长性能优于自交群体。在不同的养殖时间内,JJ群体的肥满度均大于其他群体,随养殖时间增加,HH、JJ及HJ群体肥满度不断增大,而JH群体恰恰相反。4个群体的生长指数随养殖时间而增大,并均以JH群体生长指数最大。杂种优势分析表明,HJ群体体型介于黑龙江野鲤和建鲤中间,并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体型逐渐接近黑龙江野鲤。JH群体在养殖第588天时体高和体厚超黑龙江野鲤杂种优势出现了负值,其余数值均为正值,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不同养殖时间,4个群体588 d与198 d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JH群体558 d体长和198 d体长、558 d体高和198 d体高;HH群体558 d体厚和198 d体厚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以龙凤鲤、龙凤鲤杂交(第一组)和龙凤鲤、锦鲤杂交(第二组)的93尾子代为实验材料,对所有个体的全长、体高和尾鳍长等10个体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龙凤鲤的体厚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子代的尾鳍长都与体长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第二组子代的尾鳍长与体高、头长、尾柄高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程度最大的是体高(r=0.536),其它体尺间的相关关系因亲本不同而不同。聚类分析得到,第一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三类,第二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五类。两组龙凤鲤在体型性状上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6.
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2.0的标记回归法对鲤(Cyprinus carpio L.)F2群体进行单标记定位分析.用91个SSR标记、33个EST标记、364个SNP标记对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得到与食物转化率、体厚、体质量3个性状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分别为27、35、27个,其中与食物转化率相关的标记SNP0041、SNP0044,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贡献率分别达到15%、16%.这些标记可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参考标记.将得到的与食物转化率显著相关的EST座位HLJEl4、HLJE253和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HLJE253座位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HLJE253与斑马鱼上编码ORF2结构蛋白的基因相关,相关程度达61%.将得到的与3种性状相关的SNP标记在NCBI上进行序列查找,通过Blast比对找到相关的基因,并对可能的功能作了注释.  相似文献   

17.
应用TRAP标记对一个鲤(Cyprinus carpio)改良品系72个个体进行扩增,采用其中25个多态性较好引物组合用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分析25对引物在体质量差异显著的2组鱼中频率差异显著的位点,初步筛选出与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相关的TRAP标记.将初步筛选的TRAP标记用于随机群体132个个体进行位点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5个TRAP分子标记共扩增出3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30个,平均多态性比率6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19,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329,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初步筛选出的3个TRAP位点(ghlTrap04-140、4rTrap04-308、igf4Ga5-135)中,4rTrap04-308与体质量、体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利用TRA这一新型分子标记对1个鲤改良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寻找出1个可能与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位点,旨在为鲤体质量、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鲫作为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GLM),对286个EST-SSR标记与鲫鱼自交F2代181尾个体的体长、体高及其比值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共有53个标记分别与体长、体高及体长/体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体长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4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6个(P〈0.01);与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30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23个(P〈0.05),极显著相关的标记有9个(P〈0.01)。本研究获得的53个与3种性状相关的标记为分子辅助育种(MAS)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种红鲤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6,30(2):175-180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相关(rD=0.970)。  相似文献   

20.
尼罗罗非鱼微卫星标记与主要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到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并对这些标记进行准确性鉴定,运用65个微卫星标记对鹭业和番禺2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进行了PCR扩增,再利用SPS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这些微卫星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重等主要生长性状进行了标记性状连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鹭业群体中有8个微卫星标记(UNH130,UNH183,UNH911,GM558,UNH211,UNH176,UNH914和UNH974)与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有2个微卫星标记(UNH914和UNH974)与番禺群体的主要生长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1个微卫星标记(UNH176)只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通过对与生长性状相关标记的基因型和表型值进行多重比较,得到了对体重、体长和体高3种性状有利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发现了对罗非鱼生长性状有显著效应的微卫星位点,为开展罗非鱼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