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仔猪后海穴注苗对经穴阻抗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仔猪后海穴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疫苗,观察了三窝仔猪督胺经百会穴,任脉经中脘穴,膀胱经肾俞穴及非穴点低阻抗的变化。结果,督脉百会穴在注苗后0-3小时间与注苗前生理值比较呈显著下降变化,而中脘,肾俞,非穴点却无显著变化,三窝猪所测各穴低阻抗在注苗后24小时又已基本恢复到注苗前的生理水平。证明后海穴注苗能增强所在经穴阻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SM)技术检测针刺后海穴前后仔猪大脑(皮层,尾核)及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变化。结果针刺后5分种内大脑皮层和尾核中ACh含量显著增高,非经穴组仅皮层含量增高,尾核含量无显著差异。针刺后海穴后外周血清中ACh含量有下降趋势,针刺后15分种,30分钟还渐恢复上升。提示针刺后海穴对神经一内分泌有重要影响,并可能有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后海穴对小鼠脾NK细胞活性影响黄庆洲,张为民,胡庭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孟宪松(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后海穴注射疫苗,能促进疫苗的免疫力,已为我们过去的实验证实。在后海穴的免疫促进机理方面,研究发现后海穴能增强小鼠腹腔...  相似文献   

4.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域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HI抗体水平的检测和攻毒实验,比较了雏鸡新城疫免疫的不同途径-后海穴免疫、口服免疫、肌肉注射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的效果。通过实验观察到后海穴免疫组比口服免疫组和肌肉注射免疫组的HI效价高,差异显著;攻毒保护率高。而且后海穴1/2常规剂量组与口服和肌注常规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相似。表明后海穴能成为新城疫免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鼠实验腹泻模型及小肠推进实验,研究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的抗腹泻作用。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能显著降低番泻叶、高渗硫酸镁溶液所致小鼠实验性腹泻的发生率和腹泻频率(P〈0.05),后海穴注射黄连素能极显著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肠蠕动亢进(P〈0.01)。实验结果提示,后海穴注射穿心莲和黄连素具有良好的抗腹泻作用,这与抑制小肠蠕动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针刺仔猪后海穴前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变化。结果:针刺后海穴后仔猪血浆中NE、E立即上升(P≤0.05);非经穴针刺后也能引起血浆NE、E的水平变化,但引起变化的时间较针刺穴位组迟。初步证明了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过程是神经兴奋作用下完成的,提示穴位针刺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穴位针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弱毒疫苗经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足阳明胃经6个穴位和督脉经后海穴位共7个穴位的穴位免疫筛选试验,证明后海穴接种为3/3保护,是首选的接种穴位。以后海穴取代TGE苗原鼻内途径的第二次接种,免疫4头妊娠母猪,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数为37/41。以小剂量0.1ml及0.2ml后海穴接种3日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60.53%及100%,而口服0.1ml只保护6.67%。针刺1.5cm及3.  相似文献   

9.
吴永明 《养猪》2005,(6):45-46
对仔猪进行猪口蹄疫BEI(二乙烯亚胺)灭活苗和猪瘟犊牛睾丸细胞苗的梯度剂量免疫,分别以肌肉注射和后海穴注射,定期采血检测血清抗体。结果表明,不同的免疫途径所产生的抗体效价及抗体持续时间不同,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于肌肉注射;大剂量免疫时,其抗体高峰出现比正常剂量滞后,剂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免疫抗体水平不再上升,似有免疫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10.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11.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具有减少抗原用量、增强免疫效果的作用。免疫后猪血清抗体滴度增加,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后海穴注射疫苗猪群保护率达100%,增加一倍抗原量经腹腔注射的猪群保护率为75.26%。  相似文献   

13.
用临床奶牛乳房炎患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弗氏佐剂的灭活苗,分别于后海穴、肌肉、皮下对家兔、奶牛免疫,观察不同免疫部位对家兔、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定期做ELISA实验测血抗,对家兔免疫后攻毒测其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变化,及疫苗对家兔的保护力,结果穴位免疫组血清抗体滴度增长较快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滴度,三组比较攻毒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组均高于皮下、肌肉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对奶牛免疫后测其血清抗体和乳汁中体细胞数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乳汁中体细胞数都有所下降,后海穴组较其它组下降较快,幅度较大.试验表明后海穴接种效果优于常规部位免疫接种效果,是疫苗免疫较为理想的免疫部位.  相似文献   

14.
猪旋毛虫病疫苗后海穴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对猪旋毛虫病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经后海穴免疫注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大鼠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3或7d剖杀,收集成虫。经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FCA乳化,按0.25mg/头及0.50mg/头的抗原量分别进行后海穴注射(AP)及腹腔注射(IP),免疫猪只,使之经受旋毛虫的实验室攻击感染及自然感染。结果表明,3日龄及7日龄成虫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基本一致。采用后海穴注射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国家一类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疫苗防控,但免疫效果多不尽人意。本研究以某猪场30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免疫前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通过后海穴注射猪瘟疫苗具有显著增强该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在VSV病毒和Wish传代细胞系统上观察针刺小鼠后海穴对其血清干扰素的诱生作用。结果,一次针刺组小鼠血清干扰素效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刺后海穴有直接诱生小鼠血清干扰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接种IBD双价细胞苗鸡的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本文穴位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提示后海穴免疫是提高菌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本文对穴位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5kg、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0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的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通过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1次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