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季气候炎热,蛋鸡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因此,要保持蛋鸡夏季高产,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一、搞好防暑降温产蛋鸡的适宜舍温为15℃~25℃,舍温高于25℃,则产蛋量下降;超过30℃,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急剧下降;超过37℃时,鸡群会发生热昏厥死亡。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通风换气。开放式鸡舍可将门窗全部打开,以增加通风换气量。但必须在门窗上安装铁丝网,以防兽害。密闭式鸡舍要开动全部风机,昼夜运转。(2)洒水降温。可在鸡舍顶部洒水降温,有条件的可安装能转动的喷头,也可用自来水降温。(3)鸡舍四周植树和搭凉…  相似文献   

2.
一、注意鸡舍保温和通风濮阳县处于北方冬春寒冷期长,养鸡场与专业户的鸡完全进入舍饲期,此期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和通风。试验证明,最适宜温度13℃ ̄20℃,13℃ ̄16℃时产蛋率最高,15.5℃ ̄20℃饲料利用率高。濮阳县养殖户多年养鸡实践证明,如果冬季和初春舍温经过几次忽高忽低,鸡  相似文献   

3.
防暑降温。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5℃,20℃时产蛋率最佳。夏季高温,必须及时搞好鸡舍的防暑降温工作,鸡舍要宽敞,隔热通风。鸡舍墙壁用石灰水刷成白色,减少对热量的吸收。在舍内安装电风扇,加大流经鸡体的风速,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舍温高时要喷水降温,保持鸡舍通风凉爽,温度适宜。  相似文献   

4.
张闯  李亮 《新农业》2011,(6):22-23
1.创造适宜的舍温条件 通过设置隔热层、喷水、通风等方法降温,给蛋鸡创建优良的生产环境。可在鸡舍的房顶上覆盖一层湿草席或加盖一层低价石棉瓦,用白色涂料或石灰将鸡舍向阳面的墙壁及其顶部涂白,以降低鸡舍温度。在气温超过32℃时,可用高压旋转式喷雾器,向鸡舍顶部喷洒凉水或对鸡进行冷水喷雾降温,一般可降低舍温5~10℃。  相似文献   

5.
蛋用鸡育雏室开始的适宜温度为32~34℃,尔后每周降温1~2℃,当小鸡60日龄时温度保持18~20℃,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成年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 h的光照,初春气温保持20℃左右为宜,夏季要加强鸡舍通风换气,秋季老母鸡每天维持16 h的光照时间,新母鸡维持每天13 h,以后逐渐增加至16 h的光照时间,冬季鸡蛋舍温度要保持在5.0℃以上,每天维持14~16 h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5~10 lx为宜。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1,(1)
1.防寒保暖鸡舍温度应保持在8~13℃之间。入冬前,要维修鸡舍,堵塞风洞,关闭门窗,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舍温。在舍内最好垫一层10厘米厚的干草,天气转暖时要注意更换垫草,保持干燥。2.通风换气在强化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  相似文献   

7.
蛋用鸡开始的适宜温度为32~34℃,尔后每周降温1~2℃,当小鸡60日龄时温度保持18~20℃,相对湿度55%~65%为宜,成年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初春气温保持20℃左右为宜,夏季要加强鸡舍通风换气,秋季老母鸡每天维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新母鸡维持每天1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至16小时的光照时间,冬季鸡蛋舍温度要保持在5.0℃以上,每天维持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5~10lx为宜。  相似文献   

8.
满红 《新农村》2010,(4):26-26
1.春季 气温渐暖,注重防病 (1)加强管理 春季天气逐渐转暖,日照时间增长,是一年中产蛋率最高的季节。蛋鸡最宜室温为12—20℃,尤以13~17℃时产蛋率最高。应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持合理密度;做好夜间的防寒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1.防寒保暖 鸡舍温度应保持在8~13℃之间。入冬前,要维修鸡舍,堵塞风洞,关闭门窗,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提高舍温。在舍内最好垫一层10厘米厚的干草,天气转暖时要注意更换垫草,保持干燥。 2.通风换气 在强化防寒保暖措施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氨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危害,保持鸡舍空气新鲜,维持相对湿度60%~70%,可在鸡舍背风墙面设置通风装置,以免鸡群直接接受风  相似文献   

10.
冬季养鸡要提高产蛋率,增加经济效益,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防寒保暖冬季比较寒冷,要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保证鸡舍温度在10℃以上,如果防寒工作疏忽,可能由于舍温下降而严重影响产蛋率。特别是早春2月~3月份育的雏鸡,一般在7月~8月开产,这时正处夏天炎热季节,进入冬季由于舍温下降,可能造成停产,这将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为13℃~20℃,而在13℃~16℃产蛋率最高,15℃~20℃饲料利用率较高。因此,要让鸡持续高产,必须给鸡创造高产的环境温度,可以在入冬以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封严鸡舍和修补除换…  相似文献   

11.
附加阳光间型鸡舍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结合散养模式设计附加阳光间型鸡舍,冬季利用太阳辐射清洁能源提高舍内环境温度,同时增加舍内的通风换气量,有效降低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分别选取12月份打开公共墙上门洞和1月份整体密闭的方式,对鸡舍环境温湿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打开门洞方式下舍内的平均湿度比密闭方式下低8.5%;在晴天10:00—16:00鸡群外出时间段,阳光间内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5℃以上,完全符合鸡的适宜生产温度条件,避免了散养鸡冬季外出活动因低温气候条件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2.
蛋用鸡开始的适宜温度为32~34℃,尔后每周降温1~2℃,当小鸡60日龄时温度保持18~20℃,相对湿度55%~65%为宜,成年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初春气温保持20℃左右为宜,夏季要加强鸡舍通风换气,秋季老母鸡每天维持16小时的光照时间,新母鸡维持每天1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至16小时的光照时间,冬季鸡蛋舍温度要保持在5.0℃以上,每天维持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5~10lx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一、防寒保温蛋鸡产蛋的最佳温度是13~20℃,又以13~18℃时产蛋率最高,所以冬季应将鸡舍内的温度控制在10℃以上。鸡舍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座北向南,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一些塑料布,将墙壁的漏缝堵塞住,防止寒流从缝隙中侵入。同时,还应注意鸡舍内的通风换气问题,否则  相似文献   

14.
《饲料博览》2004,(10):53-53
1.减少鸡舍的热量散发:对房顶隔热差的要加盖一层稻草,窗户要用塑料膜封严,调节好通风换气口。2.供给适宜的温度:主要靠暖气、保温伞、火炉等供温,舍内温度不能忽高忽低,要保持恒定。3.减少鸡体的热量散失:防止贼风吹袭鸡体,加强饮水的管理,防止鸡羽毛被水淋湿,最好改地面平养为网上平养,或对地面平养增加垫料厚度,保持垫料干燥。4.调整日粮结构: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5.正确通风,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冬季必须保持舍内温度适宜,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否则严重影响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6.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加强夜间值班工作,经常检修烟道,…  相似文献   

15.
<正>一、鸡舍的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蛋鸡产蛋期温度范围为10℃~28℃,最适温度为13℃~21℃。每升高一度或降低一度都会使产蛋率下降o.3%。初春鸡舍内温度会随外界气温降低而下降,应注意提高鸡舍温度,采取保温措施。可在室内生火炉或用热风机供暖,并把鸡舍背面的窗户堵严,保持鸡舍温度不低于8℃。由于初春天气寒冷,鸡舍内封闭较严,舍内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如不能及时排出,最易诱发鸡  相似文献   

16.
一、搞好防暑降温蛋鸡产蛋的适宜温度是13℃~20℃,当舍温经常处在29℃时,蛋鸡的产蛋量就会下降.为了降低鸡舍内的温度,要求鸡舍通风条件好,南北窗子应全部打开,但应加设铁丝网,以防鼠害和猫、狗危害.……  相似文献   

17.
抓好“三降” 降温 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4~5℃,保持降温时间6—8个小时,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小时喷一次,可使鸡舍温度降低6-8℃。  相似文献   

18.
1月 :为一年内最冷的月份 ,鸡饲料中应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 ,以增强鸡体抗寒能力。在管理上要注意鸡舍保温 ,尽量使鸡舍温度维持在10℃以上 ,同时也要兼顾通风换气。在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门窗 ,以排放有害气体。另外注意光照时间 ,产蛋鸡应每天早 5点开灯 ,晚上 9  相似文献   

19.
<正>一、保温、通风结合冬季鸡舍内外气温相差悬殊,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发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舍内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肉鸡易外感风寒,发生以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入冬前要对鸡舍进行维修,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平地饲养的肉鸡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提高室内温度,同时要勤换垫料,中午开窗通风。一般情况下,在  相似文献   

20.
<正>1.清便换垫料。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特别是实行平养时更应加强粪便、垫料的清除工作,并及时换上新垫料。2.排污除湿。在做好舍内保温的同时要重视排污除湿,定期换气。若人进入鸡舍感到浓重的氨气味,此时的氨气浓度大致为25毫克/千克,远远超出了规定标准,应马上通风换气,以人感到不闷、不刺鼻刺眼为宜。3.撒过磷酸钙。在鸡舍内撒过磷酸钙,使其与氨结合生成磷酸铵盐。每周撒一次,每10平方米撒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