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洞庭湖区20年(1994—2013年)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产量的角度衡量模式的自然抗灾能力,双季稻+冬闲模式产量最稳定,适合继续推广;其次是一季稻+油菜模式,表现最差的是油菜+棉花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从效益的角度分析,就平均效益而言,油菜+棉花的效益是最好的,但其波动性也是最大的;双季稻+冬闲和一季稻+油菜模式波动的平均效益及波动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常德市的3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波动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双季稻+冬闲;平均效益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双季稻+冬闲。益阳市3种模式的效益波动油菜+棉花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平均效益双季稻+冬闲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岳阳市3种模式的效益波动油菜+棉花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平均效益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重要的三熟种植制度。为优化种植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开展了13年的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比较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5种轮作模式的光热资源利用效率、NPK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马铃薯-双季稻模式轮作周年光能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0.16、0.18、0.21 g·MJ-1P<0.05),轮作周年积温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1.24、1.36、1.52 kg·hm-2·℃-1·d-1P<0.05)。各模式轮作周年P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周年N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73.23) > 冬闲-双季稻(69.84) > 油菜-双季稻(68.30) > 黑麦草-双季稻(65.47) > 紫云英-双季稻(60.99);各轮作模式周年K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紫云英-双季稻(70.63) > 冬闲-双季稻(66.10) > 油菜-双季稻(57.58) > 黑麦草-双季稻(56.37) > 马铃薯-双季稻(47.91)。各轮作模式的早、晚稻NPK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NPK收获指数差异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模式为高投入高产出型,黑麦草-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中产出型,紫云英-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低产出型。综合来看,马铃薯-双季稻模式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万安县油菜播种面积常年在0.667万hm~2以上。为充分利用万安县双季稻区冬闲田,提高冬种覆盖率,提升油菜单产和总产水平,促进万安县油菜产业化发展,根据江西省农科院安排,万安县在百嘉镇廓埠村开展了双季稻区油菜种植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及熟期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4.
一 圻春县是鄂东丘陵水田油菜的主产区。1964年油菜面积近8万亩,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77%,产量470余万斤占油料总产的73%。近年来,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使原有的一季中稻油菜两熟制逐渐改变为双季稻油菜三熟制。晚茬油菜面积迅速增加,1958年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稻田典型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菜-双季稻、冬闲-双季稻、油菜-一季晚稻和冬闲-一季中稻4种湖南省稻田的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农业生态学中价值流的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菜-双季稻为最优种植模式。同时从净产值、生产成本和物质费用方面对4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油菜-双季稻模式的生产成本和物质费用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油菜前作的变化与产量近年来,贯彻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方针后,为了增产粮食,许多二熟田改成三熟田,扩种双季稻和高产杂粮,油菜前作也起了变化。浙江遂安县横沿乡等有三个乡四个社,1955年多种时双季稻田都没有种上油菜,可是1956年多种中就有10%的油菜是种在双季稻田里的,因此稻田单  相似文献   

7.
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油菜单产进一步提高,双季稻区将成为湖南油菜生产重点发展区,机械化生产等轻简栽培技术将快速普及。但目前湖南油菜生产仍存在劳动力相对不足,针对不同耕作制度的适宜品种缺乏且配套技术不够,基于此,提出了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湖南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油菜单产进一步提高,双季稻区将成为湖南油菜生产重点发展区,机械化生产等轻简栽培技术将快速普及.但目前湖南油菜生产仍存在劳动力相对不足,针对不同耕作制度的适宜品种缺乏且配套技术不够,基于此,提出了湖南油菜生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冬季覆盖植物对南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促进晚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植株生长发育.晚稻植株的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4种冬季覆盖植物晚稻的有效穗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3.36,21.24,11.19,31.86万/hm~2,其穗长、穗重和结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1,0.95,0.13,0.51g;油菜-双季稻晚稻的穗干重明显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稻田冬季覆盖植物有利于改善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49.67,558.64,437.26,783.82kg/hm~2.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较为适合水稻的栽培。在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为了在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减少稻后的田地浪费,可以采用稻后免耕栽培油菜的方式,提高综合效益。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双季稻套种油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达到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本文对双季稻套种油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1示范结果在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组织下,南县南洲镇农业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综合分析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特点及其适宜区域.[方法]以双季稻冬闲种植为对照,根据"三少两高"(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技术原理构建指标体系,对湖南双季稻区5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做量化分析.[结果]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大,为20.1,双季稻-黑麦草与双季稻-油菜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次之,达17.5和16.0;双季稻-紫云英栽培模式的综合保护度为10.5,双季稻双免种植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3.4.[结论]5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均具有一定的"保护度",但差异较大.其中双季稻-马铃薯的综合保护度最高,经济效益值最高、土壤的保蓄能力也最高,劳动力消耗也最大,适宜于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区域;双季稻-黑麦草综合保护度与双季稻-油菜的相近,其经济效益值较高,土壤的保蓄能力也高,但劳动力消耗不大,适宜性较为广泛;双季稻-紫云英的综合保护度也较高,且由于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其对环境的毒害作用最小;双季稻双免栽培的劳动力消耗最低,但综合保护度为正值,即表现为一定的保护性,适宜农村劳动力较为贫乏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国内某地区作为实例,以油菜、紫云英以及马铃薯作为样本,分析其对双季稻产量、形态指标以及根系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双季稻根系的生长,紫云英与马铃薯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油菜却难以发挥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双季稻区油菜熟期、产量及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免耕直播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双季稻区油菜熟期、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西宜春,晚稻收获后抢时播种的油菜熟期较早,产量最高,抗冻性最强。播期对油菜的产量及抗冻、抗病性影响较大,对抗倒性、成熟期影响较小。在该试验中,双季稻区油菜的最佳播期为10月20日左右,推迟播种则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业》2012,(7):14
湖南省“双季稻区油菜早熟品种选育和机械牛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和他的团队.已培育出多个特早熟油菜品种,填补了我国早熟油菜品种的空白。早熟油菜新品种和机械栽培的大面积推广,将有力推进我省“稻稻油”种植模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有兴 《农业与技术》2006,26(3):149-150
稻田套播油菜是指在水稻成熟收获前,将油菜播种在二晚稻田内的一项轻型栽培技术,是南方双季稻区油菜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我地经过近三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表明,稻田套播油菜每亩产量可达150公斤以上,达到或超过移栽油菜水平,且具有操作简便、省工节本增效的优点,在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新华大队地处长江口,油菜是夏熟的主要作物之一。1970年以前油菜前作以单季晚粳为主,以后双季稻面积迅速扩大,油菜前后接茬都是三熟制水稻,移栽期从11月上中旬推迟到下旬。怎样夺取晚茬油菜高产,成为我们大队油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通过反复实践,初步掌握了晚茬油菜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产队地处川西平原,油菜是夏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1971年以前油菜前作以一季中稻为主,以后双季稻和晚秋作物面积迅速扩大,1973年以来,复种指数达到290%以上,油菜都种在双季晚稻和晚秋作物田内,移栽期从11月上、中旬推迟到12月中、下旬,因此,夺取三熟制迟栽油菜的高产,成为我们生产队发展油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4月15日,湖南省双季稻油菜生产示范现场观摩会在湘潭市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省政府顾问谢康生,副省长徐明华,  相似文献   

19.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以早稻品种中早39、晚稻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绿肥还田(CK)、施用紫云英还田(T1)、施用紫云英及黑麦草还田(T2)、施用紫云英及油菜还田(T3)、施用箭舌豌豆及黑麦草还田(T4)、施用箭舌豌豆及油菜还田(T5),研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绿肥还田明显降低早稻生育前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显著促进早、晚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剑叶净光合速率,2年双季稻平均增产2.88%~14.74%;与T1相比,T3、T5处理有利于早、晚稻高光效群体形成,早、晚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剑叶净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相比,T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7.13 t/hm2,2年双季稻产量平均增加14.74%。紫云英与油菜混合还田能有效提高双季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促进双季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是比较适宜的绿肥混合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对双季稻田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氮肥施用量间油菜产量差异显著,施纯氮 240 kg·hm-2油菜产量最高,为2 3618 kg·hm-2。施用氮肥改善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但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施用量在180 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