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2~2005年,在通海县河西、九街、四街镇人工营造以旱冬瓜、川滇桤木为主栽树种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共计21条,宽25m,总长36km.对所营造防火林带的防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认为,防火林带树木生长讯速,抗火、耐火性强,有较好的阻火、隔火、断火功能,且节约经费,营造技术较为成熟,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综述和讨论了当前我国南方防火树种的研究现状,包括概念和研究意义,主要防火树种及选择依据、阻火机理、育苗造林技术和运用防火树种营造防火林带和混交林技术,以指导南方开展多元化营造林和林业多种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森林火烧迹地调查,以目测判断和群选分析为基础,开展防火抗火树种机理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和优选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抗火树种。选择防火抗火树种营建生物防火林带,能降低森林植被的易燃程度,提高林地和林分自身抗火阻火能力,可有效防止和阻截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火林带系属人工防护林体系的一种,主要用于抗火、降低火强度、阻隔林火蔓延、拦截飞火、切断火源等方面。在国防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有效地防止外来火入境,境内火出界;在国内各省、旗(市)、县(局)边界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阻截各省、旗(市)、县(局)内的火肆意跨界、穿境,避免森林资源遭受更大的危害;在居民区附近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家火上山,山火进村,避免火烧连营现象。一、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和方法1.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区划营造区划应该是多级性的,用不同级别(不同细致程度)的区划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全国性…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控制技术,既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又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多年来,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防火树种的选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1研究制定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质量标准从三明林区的自然条件、防火需要、林带阻火效能、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包括防火林带网络的分布格局、网络的密度和走向、林带的宽度、树种的组成与配置等项目内容的工程建设质量标准。1.1防火林带营造质量标准从试验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森林防火林带的设计涉及防火树种、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象条件、可燃物、火行为计算、防火林带宽度确定、网络布局等方面.本文针对华北林区的实际情况,对森林防火林带设计的关键参数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可以为防火林带规划和防火林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可燃物管理,扑火安全防范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免修、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阻火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山沟、小山脊呈"鸡爪型"分布的特点,在沟边和小山脊采取不同措施营建高阻火效能、低维护成本的免修、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并研究其阻火机理.对火环境主要因子调查分析表明:免修复层防火林带衰减光照能力强,降温保湿效果好,挡风能力强,乔木、灌木、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土壤的含水率高,阻火效果最好;半免修复层防火林带阻火效果次之,山脊单层防火林带阻火效果最差.因此,应充分利用沟边残存阔叶林和沟边小山脊特有的湿润环境,营建免修、半免修复层新型防火林带,并对现有单层防火林带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9.
《林业实用技术》2021,(9):90-91
选择刺槐、白榆、五角枫、黄连木和麻栎等防火抗火性强的树种,在太行山林区开展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研究,实施生物防火林带系统阻隔工程,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发展蔓延,迅速提高了林分自我抗火能力和林区综合防火能力,对太行山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目测判断、直接火烧、实验测定、火场植被调查和实地营造试验的方法,探究了防火树种的选择和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结果表明:防火树种的条件主要是枝叶茂密、含水量大、含油脂少、不易燃烧、耐火性强;下层林木应耐潮湿,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适应;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防火能力较强的树种有刺槐、核桃和青杨等;防火能力较弱的树种有三裂绣线菊、华北落叶松和丁香等。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条件是造林面积在100hm2以上,防火林带一般设置在山脊、林地边缘等,主林带宽度一般为30m左右,副林带宽度为20m左右,密度越大,防火效果越好。林带营造技术措施主要有整地、栽植和抚育管护。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防火林带设计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防火林带树种选择的依据和方法,通过对昆明地区8个乡土树种的抗火性能比较实验,根据含水率、乙醚提取物、燃烧热值、凋落物动态分析、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比较,提出进行防火林带设计时树种选择综合评判的标准。得出旱冬瓜、女贞、木荷、圣诞树抗火性能较强,旱冬瓜、圣诞树在昆明地区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物防火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对泰顺县火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后,研究和分析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抗火性、耐火性和燃烧性,筛选出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试验、结构与配置、造林规格及位置的研究.试验表明,由乔木-亚乔木-灌木构成复层结构,配置境界、主、副防火林带,结合山脊、山谷位置的防火林带,能达到理想的生物防火效果;对木荷、杨梅、茶叶等17个树种进行枝叶含水量和抗燃时间的测定的结果表明,杨梅、木荷、女贞、山杜英、甜槠、广玉兰、红花油茶、油茶、茶叶等树种可选为生物防火林带造林,其防火和阻燃性能比较理想.开展生物防火林带造林,经检查造林保存率与成活率均在85%以上,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Fire disaster is the primary one of the facts of deforestation.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technique for fire suppression have been improving and fire fighting force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 area of fire has not been decreased obviously. Using biological fire resistant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ampaign fire. In this paper, fire resistant ability and component about 12 tree species, in mountain area of Daguisha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d as the followings: (1) For all the tree species, fire resistant ability of leaf is more susceptible than that of branches and bark, and the broadleaf tree species are stronger than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in fire-resistance. (2) Calorific vdlue, water content,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nd ash content are main indexes affectingfire resistance. Heat value relates to lignin content and benzene-ethanol extractive content linearly. (3) By means of the  相似文献   

14.
张辉卡 《广东林业科技》2007,23(6):F0003-F0003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减少山火损失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提高生物防火林带成效倍受关注.文章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从树种选择、苗木的培育、规划、造林和工程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林带成效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鹤峰县走马林场森林防火林带综合效益的评价 ,得出如下结论 :1、防火林带较之空白防火带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防火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防火林带的面积占整个森林面积的比例大约在 4.0 %~ 4.3%之间 ,走马林场合适的林带面积为 1 85~ 2 0 0hm2 。 3、不同防火林带模式之间存在着合适的配置比例关系 ,确定不同防火林带模式的规模 ,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现状 ,走马林场茶带和乔木防火林带的面积比例接近于 1∶1。  相似文献   

16.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的研究表明:1、乔灌复层防火林带中乔、灌不同树种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同或近似,灌木树种要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防火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2、防火林带内树种的基本配置方式有凸形配置和凹形配置2种,二者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提高林带防火能力。3、林带走向应与防火季节主风向垂直,在湖北绝大多数林带的走向以东西向为宜,林中应设计与坡向垂直的林带,林带造林密度大于常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4种常绿阔叶树种枯落物的燃烧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浙江省4种常见常绿阔叶树种,冬青(Ilex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和紫楠(Phoebe sheareri)的枯落物进行燃烧性试验。结果表明:木荷落叶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烟产生速率、总烟释放量均比较低,火灾性能指数最大,其小枝的火灾性能指数也相对较大,表现出较强的阻火性能,因而木荷枯落物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甜槠落叶的总热释放量较大,火灾性能指数最小,燃烧性最强,但其小枝却相反;而紫楠落叶释烟、释热均比较缓慢,火灾性能指数较大,其小枝的火灾性能指数却最小,可见紫楠落叶耐火,小枝易燃。该研究可为浙江省防火树种筛选以及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黄岩地区乡土阔叶树种中选择东魁杨梅、油茶、木荷、女贞4个树种进行7a的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试点,结果表明,实施东魁杨梅、油茶、木荷、女贞树种混交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效果明显,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践并根据集体林区林权特点,选择了皖南东至县几个建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进行了典型调查,并总结了5个保障措施与5个营造技术措施。作者认为:必须通过各措施体系的落实,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才能顺利建成并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