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维发 《食用菌》1992,14(2):10-11
目前金针菇栽培品系较多,大多数的栽培周期在90~120天,抗病能力较弱.笔者于1989年12月底,在徐州地区采到的野生金针菇子实体,经组织培养,对获得的菌丝体的生长条件、抗逆性、形态特征、产量性状及栽培周期作了研究,并与其它四个菌株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产金针菇新品种‘农金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农金7 号’是以白色品种‘F.0315’与白色品种‘农金6 号’为亲本,采用双单杂交选育而来,菇形好,菌柄较粗,生物转化率达99.3%,易管理,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杂交新品种‘金针菇G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珍  尚晓冬  谭琦 《园艺学报》2011,38(8):1621-1622
 以金针菇品种‘F3’和‘FM’为亲本,利用担孢子分离技术,采用多孢自交和单核菌丝配对方法进行杂交,通过多年栽培试验,从23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金针菇G1’。该品种改良了‘F3’颜色浅黄,菌盖伞形,产量较低和‘FM’生育期长,抗性差的不足,推广过程中表现出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美英 《食用菌》1989,(4):9-10
金针菇杂交19号菌株,是以日本信浓二号和三明一号为亲本进行孢子杂交选育出来的,已于1988年底通过鉴定,是国产的一个优良杂交菌株。该菌株的选育及栽培试验情况,笔者在1988年第3期《食用菌》上已作了报道,现将其品种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针菇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芝 《长江蔬菜》2003,(10):39-41
通过对金针菇的遗传特性和遗传育种手段,即驯化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等的概述,指出当前金针菇的遗传育种进展,并分析了金针菇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对育种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农金6 号’是以黄色品种‘三明一号’与白色品种‘金21’、‘金3’为亲本,采用三亲本杂交选育而来,具有菇形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8.
选取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迪庆藏族自治州之间的德贡公路旁栎树倒木上采集的颜色鲜艳、生长健壮、肉质厚实的野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初筛、复筛获得优良菌株JE-4。以市场销售金耳分离获得菌株J-5为对照,通过拮抗实验、测定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以及SSR分子标记比较2个菌株间的差异;通过生产实验分析比较JE-4与J-5的生物学效率和增产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J-5相比,初筛和复筛获得优良菌株JE-4的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温度为20~30℃,出菇温度为10~35℃,最适出菇温度为18~20℃;栽培周期(从接种至采收时间)48d;子实体呈金黄色;第一潮生物学效率为(71.26±0.55)%。2021—2022年的多次栽培示范实验中,JE-4在各示范点的第一潮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J-5,周期缩短。JE-4整齐度高,朵形较大(直径9.7cm,肉质层厚度3.9cm),开瓣充分,转色均匀,干品正面和反面均呈金黄色(菇根部为白色),无白斑,对照朵形较小(直径7.7 cm,肉质层厚度3.5 cm),开瓣不充分,干品正面暗黄色,背面灰白色;利用6对S...  相似文献   

9.
以咀嚼口感为主要指标,兼顾营养和产量指标,以F3-1、川金7号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试验,选育出子实体脆度值大幅高于亲本的黄色金针菇新菌株"蓉金567",该菌株适合工厂化及设施栽培,其子实体适宜加工成休闲即食食品。  相似文献   

10.
张丹  王瑞娟  徐珍  宋春艳  刘建雨  尚晓冬  谭琦 《园艺学报》2017,44(Z2):2701-2702
 ‘上研1号’是通过金针菇T011菌株多孢自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子实体白色,菌盖球形内扣,菌褶排列规则,呈直线形,每瓶产量可达360 ~ 390 g(1 100 mL栽培瓶)。菌丝培养期为22 ~ 23 d,出菇期为25 d。抗杂菌能力强,原基多,生长整齐,子实体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电泳,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12个栽培菌株的菌丝体和其中9个菌株的子实体进行酯酶同工酶比较;并对金针菇子实体发育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针菇菌株间酯酶同工酶谱变化较大,且在子实体阶段比菌丝体阶段表现更为明显;同一菌株在于实体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酶带数量稳定,但显色强弱有明显的变化.子实体伸长期和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酶带显色最深.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菌株间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金针菇Cl、SFV9、常C、C7、8508、8201六个菌株之间的拮抗作用,发现Cl与SFV9、C7和8508;SFV9与Cl,常C与8201,C7与Cl:8508与Cl,8201与常C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针菇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金针菇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马士和(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武汉430070)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是目前世界上产量居第六位的食用真菌(1994年世界总产22.98万吨,张树庭,1995)。促进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新品种菌株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江山白菇(F21)为育种亲本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白色金针菇新品种—江山白菇(F21-2),菌丝生长温度3℃~33℃,原基分化温度4℃~24℃,子实体正常生长温度5℃~22℃,比同类品种高2℃。新菌株平均单产0.51 kg.袋-1,生物学效率136%,种性稳定,现已成为浙江省金针菇常规栽培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六个菌株在西藏地区引种品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有高原气候代表性的拉萨市郊,试验栽培6个金针菇菌株对西藏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筛选适合当地推广生产的品系。结果显示Fv-1,Fv-2T Fv-8的生物效率和菇形能够满足要求,其中Fv-1和Fv-2的采收期较长,而Fv-8的产量集中在头两湖。  相似文献   

16.
白金针菇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梯度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GC-PAGE)对金针菇白色菌株和普通菌株的菌体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谱带分布在凝胶浓度6.4% ̄23.6%范围内,具有19 ̄23条,其中15条为金针菇共同谱带,普通菌株的蛋白质谱带与白色菌株差异明显;白色菌株间谱带相似程度较大,相似系数(SC)为0.786 ̄0.818;推广栽培品种8909(B)存在其特征性谱带。  相似文献   

17.
White Flammulina velutipes strains FM0 F21,F10 and F3-W were selected as the parental strains in a single-spore cross-breeding experiment.Thirty basidiospore-derived monokaryon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each parental strain,and mating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mating groups:FM×F21,FM×F3-W and F3-W×F10.Integrat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ybrid progenies from the FM×F21 mating group exhibited the highest mating rate (79%).However,only 59.2% of these hybrids produced measurable fruit body yields c...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液体种箱式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针菇液体种作为栽培种,进行箱式栽培子实体,侧重对不同波长的光、CO2浓度、添加植物生长剂、不同接种方式研究,得出箱式栽培的产量较袋式栽培高,生长周期短。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研究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金针菇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保健功效、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金针菇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