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夏棉生育期短,有效开花、结铃时间集中,加之近几年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前期棉株发棵慢、晚桃多。特别是麦垄点种棉花,由于在麦棉共生期棉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棉苗一般表现瘦弱,所以,生育期推迟,秋桃比例大,种子成熟度差,也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根据夏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加强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夏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是生长快、矛盾多、负担重。表现为初花期主茎叶、果枝叶及主茎日增长量最大(水肥充足主茎日增量可达3厘米以上)。营养体生长快而生殖生长受影响,故在初花期一定注意协调营养生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是无限生长型作物,合理运用缩节胺调控棉花不同生育期进程,对塑造丰产株型和群体密度与高度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棉化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一、缩节胺在棉花调控中的作用1.喷施缩节胺后棉花植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促进棉花主根生长根系发达,使棉花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和棉花苗期抗病抗风能力进一步增强,结铃后棉株抗倒伏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和棉铃分布的影响。【方法】2021年以新陆中8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因素为缩节胺和打顶处理,缩节胺2个水平,喷施缩节胺(H1)和不喷施缩节胺(H0);打顶3个水平,打顶剂喷施(D1)、人工打顶(D2)和不打顶(D3)。研究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对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主茎节间数、节间长度、果枝数、果枝长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随着缩节胺的喷施,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果枝长度、果枝夹角及株宽呈降低趋势,打顶剂喷施可以抑制棉花顶部的生长,并起到免打顶的作用。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塑造适宜机采的棉花株型。缩节胺复配打顶剂可以更好的将棉花的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转移,增加棉花营养器官的重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喷施缩节胺处理伏前桃个数显著高于处理不喷施缩节胺处理,增幅为43.3%。各打顶处理间伏前桃个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伏桃个数以打顶剂喷施处理最高,不打顶处理最低,棉花的秋桃个数以不打顶处理最低,人工打顶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4.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滴灌棉田苗期和打顶后化调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6.
通过棉花使用化学调控剂缩节安田间试验,探讨了喷施缩节安对苗期和打顶后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棉田苗期喷施缩节安使棉苗主茎的日生长量下降,主茎粗壮紧凑。四叶一心期使用缩节安22.5g/hm2抑制了棉苗的生长,该时段使用缩节安亩用量最好不超过15g/hm2。苗期化调可以有效地降低果枝始节高度和株高,增加单株成铃和有效果台数,减少脱落。1次缩节安的使用可以调控2~3个节间的长度。打顶后喷施缩节安,对倒二枝果枝长度、果节数、成铃影响最大,其次是倒三枝,最小是倒一枝。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节胺与缩节胺施用时间对棉花株型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棉花化学封顶和前期调控塑形最佳时间。【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棉花不同时间封顶施药为主区,封顶前不同时间施药调控为副区,人工打顶为对照,测定棉花株高、叶枝长、果枝长、节间长、结铃数、单铃重、实收产量以及纤维品质指标。【结果】棉田施用2次氟节胺与缩节胺进行棉花调控和封顶。棉花株高和叶枝增长量均低于人工打顶,并且2次施药间隔期越长则棉花株高增长量越少,倒1、倒2、倒3主茎节间距显著短于对照(P<0.05),棉花倒1、倒2、倒3、倒4果枝长度较对照缩短61.57%~70.57%。棉花不同部位结铃数表现为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且主要集中于棉花下部。随着2次施药间隔期缩短,棉花单株铃数、单铃重有增加趋势,而7月15日封顶棉花的单铃重呈减少趋势,但与对照(CK0-5、CK0-10、CK0-15)无差异(P>0.05)。【结论】2次施药间隔期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也有一定影响。在6月30日和7月10日2次施药可以达到棉花化学封顶效果,有助于高光效群体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大唐6号F1棉花大唐6号F1棉花是湖南大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非转基因杂交一代棉花。适宜在湖南省棉区种植。该品种生育期121天,株高135厘米,株型较紧凑,呈塔形。叶片中等大小,茎秆粗壮挺立,不倒伏。第一果枝着生节位为第5~8节,果枝节间长短属中等类型,果枝与主茎夹角小于80度。花药白色,铃呈长卵圆形,结铃性强。单株平均成铃44.8个,平均单铃籽棉重6.58克。耐枯萎病、黄萎病。  相似文献   

9.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花结铃率、单株成铃数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施肥(氮)量和化学调控。对株高、主茎果枝节间距影响最大的是化控,其次是密度和施肥量。同时为实现高产优质,提出了沿海棉区中等肥力棉田适宜的栽培密度、施肥量和缩节安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70份棉花多基因型种群(MAGIC)后代株系为材料,研究株系主要性状对花铃期喷施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的生态响应,鉴定其敏感性。【方法】试验设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2个处理,每个处理1种浓度,即缩节胺(30 g/hm~2,兑水225kg/hm~2)、缩节胺+赤霉素(30 g/hm~2+0.5 g/hm~2,兑水225 kg/hm~2),以喷清水为对照。9月15日调查棉花株式图,测定单铃重、衣分、子指、理论皮棉产量。【结果】株高、5果枝长、10果枝长、顶部果枝长、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较对照对缩节胺、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的响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缩节胺处理相比,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对株高、果枝数、总果节、5果枝长、10果枝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结铃数达到显著水平;除子指外,对其他10个指标均有促进作用。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可显著改变株高、果枝数、5果枝长和10果枝长的生态响应度,而对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和皮棉产量的生态响应度无显著改变。基于表型生态响应度数据的聚类分析将群体分为3大类,并构建了3个材料池:钝感材料池、中间材料池、敏感材料池。【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花MAGIC群体后代株系性状对缩节胺、缩节胺与赤霉素互作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响应,为生产中采用赤霉素缓和缩节胺对棉花的不良调控效应提供了依据。极端材料池的构建可以明确群体材料对环境的敏感性,为完善棉花生态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缩节胺不同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品种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不同用量的缩节胺实施化控,可明显控制棉花主茎生长,降低果枝节间高度.化控的关键时期在2~3叶期,8~10叶期和打顶前后.  相似文献   

12.
根据棉花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经验,采用不同时期和浓度喷施缩节胺进行制种化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缩节胺处理棉花制种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缩节胺用量为10g/667m2,其结铃性、铃重和产量较高,比清水对照增产37.49%~52.4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有效地控制了棉花营养生长、促进了提早开花结铃,降低了棉田阴蔽,减少了蕾铃脱落。过早高剂量使用缩节胺,会对棉花营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导致植株节间过短、植株矮小、植株的通风透光差,授粉时遗漏花过多,结铃性和棉花制种的产量下降。在双隐性核不育制种生产上,以蕾期2g、花期6g、打顶后2g各喷施1次效果最好,同时应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和天气状况适时适量灵活运用,掌握前轻中重后轻和少量多次的原则,达到制种高产、稳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通过对棉花叶面喷施化学药剂氟节胺,研究不同时期喷施氟节胺1号和氟节胺2号对棉花日生长量、棉株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节胺可以抑制和延缓棉花顶端生长优势,促进棉株多结铃和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新科棉1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09002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新棉1038×原69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苗蕾期长势一般,花特征特性"新科棉1号"为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铃期长势较强;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0.4厘米;茎秆茸毛少,主茎节间较短,果枝节间匀称;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叶功能好;结铃性一般,铃卵圆形,单铃重5.8克;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果枝数1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背景下的化学调控棉花增产稳产可行性,为农业植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模拟田间干旱背景条件,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2种打顶方式,副区设置干旱复水后3、6、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和无缩节胺喷施对照处理,分析延迟化控条件下,棉花的株型结构及产量变化。【结果】棉花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倒四叶叶面积、株宽横截面面积及籽棉产量均与喷施缩节胺延迟天数呈负相关,延迟6 d缩节胺处理棉花相较于延迟9 d处理和对照处理增产显著,株型更为紧凑,在棉花茎粗、果枝夹角等指标上优于延迟3 d处理,可有效防止棉花早衰。相较于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提高了棉花主茎叶片数、倒四叶叶面积、伏桃个数和籽棉产量,在棉花株高及其他农艺指标上与人工打顶差异不显著。【结论】棉花蕾期受干旱胁迫后,适当延迟6 d喷施低量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能够激发受干旱胁迫后棉花的补偿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棉花增产稳产的潜力,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DPC对朱砂叶螨为害棉蛛的耐害补偿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蕾期受朱砂叶螨为害后,适量施用DPC(缩节胺)可提高受害植株的耐害补偿能力,减少产量损失。其耐害补偿效应主要表现在棉株生长速率加快,缓解受害棉株高、果枝数、结铃受到的不良影响。其耐害补偿效应强弱取决于棉株长势水平和施用DPC的剂量。朱砂叶螨为害棉花后具体施用DPC的剂量需根据棉苗长势水平而定,以充分发挥DPC增强受害棉株耐害补偿功能的作用。一般一类棉苗施用4次DPC〈总剂量为142.5g/hm  相似文献   

17.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棉株喷施甲哌鎓(缩节胺)可调控棉株生长,使植株主茎节间缩短,株型紧凑,防止旺长,促进蕾、花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本文根据2013年—2019年对148团棉花化调后植株长势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化学调控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氟节胺和缩节胺复配使用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为机采棉中后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氟节胺和缩节胺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于棉花盛蕾期、初花期、打顶期进行施药,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组。【结果】 第1次喷施氟节胺和缩节胺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15.00~27.00 cm,除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30 g/hm2外,其他处理缩短约4.89~12.43 cm(P<0.05)。第2次施药后,棉花株高增长量在2.00~7.59 cm,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30 g/hm2、氟节胺300 g/hm2+缩节胺50 g/hm2、氟节胺600 g/hm2+缩节胺50 g/hm2处理的棉花株高增长3.08~4.69 cm(P<0.05)。第3次施药后,各处理与人工打顶的棉花株高基本不再增加。当氟节胺600 g/hm2、900 g/hm2、1 500 g/hm2+缩节胺70 g/hm2时,棉花有效果枝数增加7.75%~10.64%。经氟节胺和缩节胺处理,棉花倒1至倒3果枝枝长平均减少了8.23~9.68 cm,并且与人工打顶差异显著(P<0.05)。喷施氟节胺与缩节胺,棉株上部铃增加19.72%~71.85%,而中部铃只有在氟节胺浓度为600、900和1 500 g/hm2时增加5.71%~32.65%。【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复配使用后,可有效控制棉花株高,且2种药剂复配浓度较高时能更好的优化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经历25~30d。棉株现蕾后即从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期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期,棉花蕾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就是保持棉株稳健生长,多措并举,促控结合,防止徒长、旺长,搭好丰产  相似文献   

20.
喷施缩节胺3-4天后,棉花主茎的日生长量开始下降,8-12天抑制主茎节间生长达到最大期,18-20天药效消失。若喷施缩节胺后第2天就滴水,或边喷药边滴水,或喷施后一个星期滴不上水,会降低其作用。喷施缩节胺后3-4天滴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