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人工红松幼龄林阶段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幼树快速生长,使其提前结果,还能提高经济效益,节省幼林抚育成本,加速郁闭成林从而达到提早发挥森林各种功效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红松幼龄林阶段对其进行合理施肥,不仅能够明显促进幼树快速生长,使其提前结果,还能提高经济效益,节省幼林抚育成本,加速郁闭成林从而达到提早发挥森林各种功效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冠下红松幼树叶绿素含量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4年和1985年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和桦木林内,分别在生长初期、盛期和末期,通过对天然更新红松幼树叶绿素总量,a/b比值和高生长分析,证明:阔叶红松林下红松幼树叶量少,衰老快和宿存时间短,致使单位干重针叶的叶绿素相对积累。但由于其叶重比(LWR)小,针叶生长缓慢,当以整株干重为单位时,其叶绿素含量远低于桦木林下,影响了幼树的生长和存活。通过光、温和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调查,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阔叶红松林蓄积过大,林下光照不足。为解决这个矛盾,改善幼树更新和生长的条件,建议适时择伐,以提高森林环境质量,促进幼树生长和森林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林下光照条件与红松幼树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凉水林场经过3a(1986年—1988年)的生态因子观测、红松幼树生长量调查及红松幼树的模拟遮光试验,表明林下光照条件与红松幼树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生长在林下的红松幼树对光照的要求比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在其它环境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人为降低光照使红松幼树生长骤然减慢。光照条件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不仅在于生长季,也在于非生长季,且后者比前者的影响效果更显著。红松幼树的生长随年龄的增大其需光量逐渐增强,因此,在经营红松人工林及杨、桦等次生林时,应遵从红松这一生物学特性,及时抚育,逐渐加大透光疏伐的强度,以满足红松幼树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选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苗圃地培育的同种源同批次红松(Pinus koraiensis)裸根苗木,于2013年春季,将苗木分别定植于全光下的皆伐造林地(王家沟)、老山实验站的苗圃地(老山站)、容器中(容器基质使用苗圃地原土);3种栽培条件的红松苗木均按株行距1 m×1 m进行配置,培育过程中均不施肥;2021年,测定相应指标,以土壤养分、树高、地径、胸径、针叶形态、根系形态、幼树生物量、幼树养分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土壤养分条件对红松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条件,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存在差异,苗圃地土壤养分相对充足;造林地土壤养分相对不足,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只有苗圃地的75.0%、82.8%;容器中土壤养分极度缺乏,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只有苗圃地的40.9%、17.1%。苗圃地红松幼树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苗圃地红松幼树胸径生长量比造林地、容器中的,分别高出64.3%、207.1%;苗圃地红松幼树根系表面积比造林地、容器中的,分别高出20.8%、53.9%;苗圃地红松幼树生物量比造林地、容器中的,分别高出115.7%、279.3%。苗圃地土壤氮、磷养...  相似文献   

6.
对枳椇幼树的物候期、播种方式、茎生长规律、叶生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为搞好前期的栽培管理工作,促进树体生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柿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美国产CI— 30 1PS光合作用测定仪对 4个柿树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表明 :其光饱和点为 10 5 1~1380 μmol·m-2 ·s-1,光补偿点为 2 5~ 42 μmol·m-2 ·s-1;同一品种不同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及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 ;柿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呈“中午降低型”双峰曲线变化 ,最高峰出现在上午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下午 16 :0 0 ;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为双峰曲线 ,不同品种间的峰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钾营养对设施油桃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沪油018"幼树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中钾营养对油桃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施入不同量(100,150,200g 株)钾肥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强为200μmol (m2·s)时分别为4 8,3 98,3 56μmol/(m2·s),对照则为2 10μmol (m2·s)。处理组油桃RuBP酶羧化效率(CE)为0 0200~0 1084,明显高于对照(0 0085)。100g 株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CE。施钾肥明显地增加了叶表温度(Tleaf)和胞间CO2浓度,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关分析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钾量与叶表温度、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CE呈显著负相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花期根剪对苹果幼树叶营养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田间3年生富士/海棠进行花期根剪处理.根剪后叶全N含量降低,但经4~6周得以恢复,同时造成叶片可溶性精含量降低,而对叶P、K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后叶Pn显著低于未处理植株,4周后渐渐恢复,但仍低于对照,说明根剪对Pn造成不可逆影响。光合日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红松分杈对各测树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Zncc.)是东北地区主要树种之一。红松分权虽然影响树高、材积和形数生长,但未改变立木相关生长因子之间的固有规律。由于红松分杈降低了材种质要,影响使用价值,所以在培育红松用材林时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早期结实和过早分杈。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分杈是有规律性。分权个数为2~n(n为分杈次数),分杈与树木年龄、胸径及立地条件有密切关系最后为红松分叉立木提出新的树干解析方法,为测树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松落针病流行规律及最佳防治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东部山区人工红松林中,设置了10处固定观测点,对红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maximum)的流行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该病害于每年4月下旬开始显露病状,5月中旬开始落叶,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落叶盛期;罹病针叶落地后,很快出现子囊盘,于6月下旬开始开裂,7月下旬为盛期。子囊孢子飞散盛期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峰期为7月下旬;在距地面0.3至4.8m的空间范围内子囊孢子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子囊孢子的飞散与温度、湿度、降雨密切相关,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多有利于子囊孢子飞散。用硫磺烟剂或代森铵液剂防治该病,均可收到良好效果;7月中旬为最佳施药期。  相似文献   

13.
用优势树全高和胸径的关系评价红松林的立地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柞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和春榆,水曲柳红松林是小兴安岭南坡红松天然林中常见的6个立地类型。不同立地类型红松优势树高,胸径和年龄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在决定红松优势树高,胸径和年龄三者之间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在决定红松优势树高上的意义不大,而优势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性密切,符合Richards方程。采用优势树在一定胸径(40cm)时的高度值表达立地指数,  相似文献   

14.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5.
红松疱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4年以来对20a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疤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进行了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在该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基础上,对发病率为16.9%的重病林分,采取间伐、修枝和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其间伐强度20—30%,保留密度约1700株/ha,修除1.5m以下侧枝,松焦油涂柴油(1∶1)涂干防治保留的轻病株。防治后3a,林分发病率降至4%,林分蓄积生长量显著增加,防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对云南松苗期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松是云南高原山地更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微波照射云南松种子后,测定了盆栽苗期的变异数据,对不同剂量微波源的处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微波辐射,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有助于幼苗的生长。尤其对提高飞播或直播造林质量具有潜在的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松林种子、鼠类和幼苗动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红松林的种子,鼠类和幼苗幼树作为森林发生和演替的钮带。把它们之间的相互调节和相互依存关系归结为3条基本假设:①不考虑其它干扰因素时,红松种子按理想的自养发育过程指数增长,受鼠类的影响而不断减少;②鼠量随种子数量增加而增加,随自身的衰亡而减少;③幼苗幼树随鼠埋藏作用而增加,随自身稀疏过程而减少。其数学模型为 通过对(Ⅰ)解行为的分析给出红松林生态系统稳定条件为a_2=b_1,a_2b_1>b_2~2(=a_1~2),同时也证明了数学稳定与生物学生态学稳定的,关系,指出了动态平衡和种群波动应是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为开发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科学依据,并建立和分析了人为采种和捕鼠条件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纸浆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了湿地松纸浆林管胞长度和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和纤维素含量径向由髓心向外都呈递增、稳定的模式,8—10年后趋于稳定;木素、多缩戊糖含量在径向上表现出递减、稳定的模式,10—12年后趋于稳定。树干纵向,管胞长度、长宽比由基部向上先增加而后递减,木材基本密度则呈递减的模式。湿地松木材幼龄期为10年左右,其幼龄材管胞长度短、长宽比小,基本密度小,纤维素含量较低,木素及多缩戊糖含量高。基于湿地松木材管胞形态、基本密度和化学成分含量等纸浆材原料工艺技术指标要求,确定湿地松纸浆林最低主伐林龄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1992年6-10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740m)用现代化学、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N素供应状况,优势树种林木N素营养与土壤N素供应关系及与物侯的关系。优势树种间N素营养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根层土壤含水率、全N含量、NO3-N和NH4-N含量与其上层动态趋势相似并和下层土壤有较大相关性;(2)原始阔叶红松林冠层优势树种林木特别是红松在生长季对NO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