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焦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属的各种血孢子虫所引起的,本病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许多国家,如前苏联、英国、印度、印尼、日本和中国等,危害牛只相当严重,但往往被忽视和忽略。2003年8月我们从金山地区“发热稽留”的病牛血检中查到红细胞中的寄生虫,该虫可能属环形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是多种动物都能发生的传染病 ,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等。其临床特征是发热、贫血、黄疸 ,严重时导致死亡。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乡镇莫利村革某带 2岁病牛前来就诊。牛在头产后 2 0d去奶站集中挤奶 ,回来后发病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 ,稽留不退 ,呼吸急促 ,奶量迅速下降 ,用青霉素治疗不见好转。1 临床检查  病牛消瘦 ,精神沉郁 ;呼吸急促 ,达75次 /min ,体温 4 0 .5℃ ,心跳 110次 /min ;眼结膜、口、唇等处出现不同程度苍白 ,胸前、腹部中度水肿 ,瘤胃蠕动音弱 ,有时腹泻 ,或排干硬粪便 ,尿黄 ,乳房表面有片状红…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脊椎动物,进入动物血液和骨髓,附着在红细胞上,吞噬和破坏动物红细胞,引起动物贫血、黄疸、高热稽留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目前该病在我国20多个省市流行,给当地的猪、奶牛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附红细胞体的宿主范围十分广泛,猪、牛、马、犬、鸡等许多动物其中包括人也能感染,关于圈养野生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尚不多见。2004年,武汉某动物表演团的一些野生动物相继感染附红细胞体而发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建昌县某养牛小区从山东某地区引入的部分黄牛在一个月以后接连发生了牛焦虫病。笔者同本县动物疫控中心工作人员接诊7个牛群165头黄牛,其中发病96头,死亡9头。所有发病黄牛均相继出现精神萎顿,后期沉郁,体温升高、饮水减少、食欲下降或废绝等症状,部分病牛出现血红蛋白尿,有的怀孕母牛发生流产。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主要症状病牛体温40~41℃,且稽留不退;心跳95次/min以  相似文献   

5.
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牛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病原通过病牛或隐性感染牛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再经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造成其他牛感染。病牛尿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引起其他牛感染。新疫区的本病多由引进病牛、牛群密集及饲养管理不良所致。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至40.5~42℃,高热稽留,其精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症状是发病急骤、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世界动物组织将其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胎衣不下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对9 头胎衣不下病牛和12 头产后健康奶牛产后30d 内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产后7 ~10d 内,病牛全血比粘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产后健康牛(P< 0-05或0-01) ;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比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0-05 或0-01) ;红细胞压积呈降低趋势。病牛恶露排尽时间、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显著延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升高,可能与体内血粘度持续升高、血液微循环障碍、子宫内分泌物排出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牛主要以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为特征。1病原附红细胞体形态呈球形、卵圆形、逗点形或秆状。大小为  相似文献   

9.
1999年8-9月间,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农户散养牛发生一种以高热稽留、血尿为特征的病例。该病呈点性散发,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牛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牛双芽巴贝西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先后发病的16头病牛,均是3-5岁的母牛,在人工授精后15天左右发病,最早的为授精后12天,最迟的为授精后20天;同时发现5例病牛体表有微小牛蜱寄生,1例病牛有牛皮蝇蛆寄生。其中5例病牛经乡村兽医用抗菌素、高糖、维生素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陆良、曲靖、师宗、马龙等县发生水牛恶性卡他热。定病性的依据是: 1.病牛主要临床表现:高热稽留,双眼角膜混浊,口、鼻粘膜发炎糜烂。只有水牛发病。病牛都有与绵羊接触史。死亡率92%以上。 2.以病牛全血500毫升静脉接种试验牛3头,其中2头发病典型。 3.病牛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记载的变化相似。 4.病牛白细胞兔体继代可出现定型热  相似文献   

11.
焦虫病又称梨形虫病、血孢虫病,是由多种无色素血孢虫——焦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其可经蜱进行传播.焦虫寄生于病牛的红细胞内,破坏红细胞,病牛出现高热,严重贫血,排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1 病原 此次引起发病的传媒为青海血蜱,其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亦寄生于牛、马和野兔等动物,其主要分布于半农半牧区或农区,见于四川、青海和甘肃等地.  相似文献   

12.
正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单细胞原生物,主要在动物血液中寄生,能够游离于血浆中或在红细胞表面附着,可导致各种人和动物发生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病。奶牛患病后泌乳量会减少、生育力降低,还会有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发生死亡。该病比较容易反复,治疗难度较大,应加以重视。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只是食欲不振,增加饮水,双眼流泪。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牛体温升高至40.0~41.8℃,呈现稽留热。呼吸加速,脉搏达80~100/min,瘤胃蠕  相似文献   

13.
11类哺乳类和鸟类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证实鸽、鹌鹑、鹅、鹿、瘤牛、牦牛、德宏水牛(沼泽型水牛)、摩拉水牛(江河型水牛)、驴、小耳猪和山羊红细胞表面存在补体C3b受体(C3breceptor,C3bR),表明红细胞免疫系统(Redcellimmunesystem,RCIS)的概念亦适用于这11类动物。文中对红细胞C3bRR和ICR分别代表红细胞表面C3bR“空位”和“占位”状态的会意做出了解释。对11类动物中哺乳类与鸟类动物红细胞C3bRR和ICR测试的统计结果进行剖析,可知:总体上讲,3种鸟类红细胞表面补体C3bR活性显著小于8类哺乳动物(P<0.05,有少数例外),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能力则极显著地大于8类哺乳动物(P<0.01);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能力和其表面C3bR活性在不同动物种、型间有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1头患病的阿拉伯狒狒进行症状观察和血液涂片检查,利用盐酸缺氧土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患病动物出现高热稽留、厌食、贫血等症状,血液涂片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每个视野中有较8-12附红细胞体,利用盐酸缺氧土霉素治疗动物康复。由此可见,症状观察结合血液涂片检查可以诊断阿拉伯狒狒的附红细胞体病,盐酸缺氧土霉素对附红细胞体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牛泰勒虫病牛泰勒虫是寄生在牛红细胞内的虫体,以环形虫体居多。环形泰勒虫在北方流行。本病由残缘璃眼蜱传播,主要在舍词条件下发生。多发于1~3岁的牛,患过本病的牛可获得2.5年的免疫力。患病牛多呈急性经过。潜伏期14~20 d。初期高热稽留,精神沉郁。淋巴结肿大,有痛感。食欲废绝,可视黏膜、肛门周围、尾根等皮薄处有出血斑。贫血。奶牛和哺乳母  相似文献   

16.
牛的胃肠炎大致分两类:一类是饮食性胃肠炎,另一类是传染性胃肠炎。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的胃肠炎百余例,疗效较显著,现小结如下:1临床症状病牛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病初体温增高40℃~41℃、粘膜潮红、口干有臭,舌苔色黄且增厚,皮温不均,耳根、四肢末端变冷和剧烈而持续性腹泻,排出物水样,并拌有粘液、假膜、血液或脓性物、有恶腥臭味,病牛表现腹痛不安,里急后重,严重下痢的病牛大便失禁,肛门及尾部都沾有粪液,最后因病牛严重脱水及酸中毒,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2治疗2.1西药以抗菌…  相似文献   

17.
大理市暴发奶牛焦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奶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其形状有环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梨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两个虫体常将其尖端成锐角相连,潜伏期为8-15d,有时更长些。首先表现为体温升至40℃~41.5℃,可持续一周或更长。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贫血明显,可有75%红细胞被破坏,通常有血红蛋白尿出现。在病初,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15%,  相似文献   

18.
李世龙 《兽医导刊》2011,(10):20-21
一.病原体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牛、羊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原虫性寄生虫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病、类边虫病、赤兽体病、红皮病等。猪附红细胞体呈环形、卵圆形、逗点状或杆状,  相似文献   

19.
采集长沙地区某奶牛场疑似患病牛鲜血及牛舍周围吸血类昆虫(牛虻、厩蝇和蚊子等),分别作镜检观察,腹腔接种至试验小鼠体内(0.5 mL/只)进行培养和观察.为进一步证明其传播途径,将12只试验兔分别放置于牛舍不同方位饲养1周,进行临床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病牛鲜血涂片染色后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呈圆点状或球状的无浆体虫体,绝大部分位于红细胞边缘,少数位于中央,染虫率达30%,患牛抗凝血在试验小鼠体内进行培养后,第4天开始在小鼠红细胞内查到虫体,第17天达到感染高峰;吸血类昆虫血液涂片、染色后,其中385片在血液红细胞内观察到虫体,虫体查出率达77%;吸血昆虫内容物在试验小鼠体内的培养情况大致与患牛抗凝血情况相同;在临床感染1周后的第6天,7只兔在血液红细胞中查到虫体,兔感染率达75%.  相似文献   

20.
肉牛巴贝斯虫病也叫做焦虫病、蜱热,是由于红细胞内寄生有几种巴贝斯虫而发生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常见病原为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等,需要通过硬蜱传播,病牛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贫血、黄疸以及血红蛋白尿。由于该病的发生、流行与蜱的滋生和消失紧密相关,因此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现对肉牛巴贝斯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牛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