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桂北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罗汉果组培苗植株发生徒长("跑苗")不结果的原因,提出培育大苗提早移栽、科学运筹水肥、低节位多次打顶、回缩短截、药剂处理等预防与补救措施,经2005年推广应用组培苗当年结果株率达到了94.47%,比上年提高了11.37个百分点,增幅达13.69%,挽回经济损失32.93万元.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与扦插苗的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巨尾桉无性系组培苗和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年多试验表明,组培苗比扦插苗造林成活率高8.17%-9.07%,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组培苗造林的各项生长指标、抗风倒(折)能力略高于扦插苗,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组培苗植株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含量,为其组培苗开发利用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华南忍冬组培苗1年生植株和扦插苗1.5年生植株的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组培苗植株各发育时期花的绿原酸含量为2.06%~3.89%,以幼蕾期的含量最高,金花期最低,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用金银花商品的标准要求。组培苗1年生植株、扦插苗1.5年生植株各部位的绿原酸含量均表现为花>叶>枝条,各部位之间含量差异较明显。扦插苗1.5年生植株花蕾、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略高于组培苗1年生植株,但两者在白蕾期花蕾的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华南忍冬组培苗花蕾的绿原酸含量虽低但与扦插苗差异不显著,根据组培苗在苗木移栽、植株营养生长、花蕾产量等方面的生长优势,可在生产中推广种植山银花组培苗。  相似文献   

4.
荸荠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4年就优质荸荠品种的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用液体培养方法繁殖组培苗,增殖倍数为6倍,每25 d继代1次、继代12次即可生根炼苗。荸荠苗脱毒率达100%。组培苗经过30~35 d的炼苗,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达到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3年来共繁殖荸荠脱毒组培苗3 400万株,建立脱毒荸荠组培苗产业化示范基地136.1 hm2,平均产量2 856 kg/667m2,比未脱毒对照苗平均增产347.8 kg/667m2。大果率65.4%,比对照的56.1%提高9.3个百分点。平均产值3 398.7元/667m2,比对照平均增值414.0元/667m2。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30-132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香樟组培苗移栽基质,将香樟组培苗移栽到3种基质的容器中培养,分别于30、90、150 d测定其成活率和苗高度,结果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2号基质(黄心土∶椰糠∶泥炭土=5.0∶3.5∶1.5),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80.70%、73.00%、67.30%; 3号基质为单一的黄心土,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63.30%、58.00%、55.70%; 1号基质(椰糠∶泥炭土=7∶3)移栽效果最差,移栽30、90、150 d后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57.30%、45.70%、44.00%,3种基质的香樟组培苗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均随移栽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组培苗苗高生长最快是2号基质,组培苗移栽3个不同时间的苗高度分别为3.60、14.90、31.33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2、0.17、0.21 cm,其次是3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70、30.16 cm,日平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11、0.15、0.20 cm;最差是1号基质,苗高度为3.30、13.60、28.27 cm,日平均高生长量为0.11、0.15、0.19 cm;150 d后1号基质与其他2种基质的香樟苗高生长差异显著(P<0.05)。移栽基质对香樟组培苗生长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香樟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以有糖组培苗炼苗为对照,对矾根等观赏植物的无糖组培苗开展了炼苗试验。结果表明,观赏植物(矾根、洋桔梗、南天竹、尤加利细叶桉、尤加利蓝宝贝)采用无糖组培苗的炼苗成活率均高于采用相对应的有糖组培苗。通过比较有糖组培苗与无糖组培苗的炼苗环境因子、技术要求和移栽成活率等,发现可采用无糖组培苗进行炼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罗汉果嫁接苗、组培苗、薯块苗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以期充分了解其生长、结果特性,为罗汉果苗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嫁接苗的长势比组培苗和薯块苗要好,其真叶数和株高的净生长量最多;结果数最多的则是组培苗,其次是嫁接苗,最少的是薯块苗。  相似文献   

8.
为简化白芨组培苗炼苗方法,采用剪除白芨组培苗茎叶的炼苗方法,提高了白芨组培苗炼苗成活率,促进苗健壮生长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甘蔗脱毒袋装组培苗室外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甘蔗脱毒健康组培苗室外移栽成活率,以聚丙烯薄膜袋为培养容器,对甘蔗新台糖22号脱毒组培苗进行袋装室外生根培养,比较不同季节和不同光照条件下袋装组培苗室外培养的污染率、根系与叶片生长及移栽成活等情况。结果表明:袋装组培苗室外生根不同培养时间污染率只有3.5%~4.7%,低于瓶装室外生根培养8.0%~14.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光照条件水平及培养环境温度高低对组培苗生根率、每株苗根系数量等影响不显著,高温季节对叶片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光照条件不同生根苗室外移栽成活率以70%光照条件的最高,与其他处理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袋装室外培养生根苗丛栽后苗生长较快,苗素质好。应用聚丙烯薄膜袋为培养容器对甘蔗脱毒组培苗进行室外生根培养,可提高生根苗的素质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以罗汉果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及施肥浓度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 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院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的关键因子,塘泥颐育苗土颐蛭石=1颐1颐1 的基质 组合效果最好,炼苗成活率最高达 93. 56% ,且长势好;合适的环境条件为温度 25耀30益、湿度 80% 耀90% ;施肥浓度以 0. 5% 为好,移栽苗生长较快且无肥害发生,最适于移栽大田。  相似文献   

11.
甘蔗茎尖胚状体脱毒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茎尖为供体诱导胚状体分化成苗,完善与改进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技术.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 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 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本试验中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等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 7.5 mg/L+ABA2.5mg/L最好;去除甘蕉宿根矮化病(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去除率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说明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门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5个草莓品种组培苗与常规苗栽培性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组培脱毒苗植株长势强,根系发达,个体生长健壮整齐,产量高且品质好。福建省宁德地区草莓栽培上大多沿用无性繁殖种苗,不仅病毒病逐年积累加重,且种性易退化,果实渐小,效率低,本研究将草莓组培苗与常规苗进行多年栽培系统比对,结果5个草莓品种的组培苗比常规苗增产15.6%~43.4%,经济效益提高32.6%~179.4%。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剑麻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剑麻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96.7%以上.生根培养天数、组培苗是否有根、是否经过炼苗等影响因素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从花梨木的组培苗炼苗技术、苗棚的搭建、苗床的准备、组培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育苗期水肥管理、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花梨木组培苗育苗管理技术,为花梨木组培苗育苗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烤烟组培苗与常规苗在光合特性及产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以烤烟品种(系)K326、粤烟97、华烟06的组培苗与常规苗为试验材料,研究组培苗与常规苗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等光合指标,并对烤后烟叶的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果]大田生育期间,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NR活性及各项光合指标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旺长期前,不同品种(系)组培苗与常规苗间差异不大,从旺长期到成熟期,组培苗各项光合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常规苗,尤其是在成熟期,K326、粤烟97、华烟06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常规苗高15.58%、8.63%、10.07%,NR活性分别高18.57%、2.26%、13.13%,P_n分别高10.15%、7.53%、7.88%。相同品种(系)组培苗内在化学品质较常规苗均有所提升,且中部叶优势更为明显;相比较而言,K326组培苗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及糖碱比均有突出表现,华烟06次之;结合经济性状来看,产值最大的是华烟06组培苗,而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最高的是K326组培苗。[结论]从光合特性、烤后烟叶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来看,烤烟组培苗与常规苗相比较在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华南忍冬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有效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的有效成分,为组培苗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培苗花蕾、扦插苗花蕾和对照品绿原酸在薄层色谱图相同的Rf位置上均有1个亮蓝色的荧光斑点,且2种花蕾斑点的大小和颜色基本相同。[结论]华南忍冬组培苗与扦插苗花蕾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相当,组培苗完全可以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杜梨组培苗生根率低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杜梨组培苗为试材,通过不定根诱导、不定根生长培养和试管苗驯化移栽环节,筛选出最适杜梨组培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炼苗方式。结果表明:1)健壮组培苗在添加了1.0 mg/L吲哚乙酸(IAA)和1.0 mg/L萘乙酸(NAA)的NN69(Nitsch & Nitsch Medium)培养基中暗培养7 d后进行不定根诱导,再转接至无生长素类物质的相同培养基中光照培养,组培苗生根率达96%;2)生根组培苗闭瓶炼苗和水培炼苗3周后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综上所述,前期“高浓度生长素和黑暗培养”和后期“无激素和光照培养”的“两步生根法”适宜杜梨组培苗的生根诱导。杜梨组培苗生根技术的优化,为杜梨无性系砧木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白芨组培苗移栽成功且生长良好,开展了白芨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研究。通过检测移栽苗的成活率、健壮度,分析了不同浓度IBA(吲哚丁酸)、不同基质配比对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白芨组培苗移栽时IBA处理的适宜浓度是1.5mg/L;E组(泥炭45%、蛭石40%、蚯蚓粪15%)和G组(泥炭60%、蛭石40%、蚯蚓粪0%)基质适合作为白芨组培苗移栽的基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求提高大戟组培苗成活率的途径。[方法]研究了3种内生真菌、不同浓度的琼脂和活性炭对药用植物大戟组培苗生长和炼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接种大戟的内生真菌E5(Fusariiumsp.)能显著促进大戟组培苗的生长,使其炼苗后的成活率达100%。大戟株高和平均生根数在琼脂为14g/L、活性炭为0.05g/L的培养基中最高,分别为(4.56±0.67)cm和(3.9±0.6)条,炼苗成活率达68%。当培养基琼脂为8g/L和活性炭为0时,大戟组培苗的生物量、主根根长和叶片数最高,分别为(0.267±0.053)g、(6.35±0.68)cm和(13.8±1.7)片,成活率达70%。与培养基成分的变化相比,添加内生真菌对组培苗的影响更显著。[结论]植物自身的内生真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这对于大戟大量繁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树莓组培苗驯化移栽试验表明:炼苗时间对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有一定影响,炼苗7d成活率最高达92.06%;以2000倍海藻素溶液浸泡组培苗5min的处理生根率最高达93.22%;河沙:草炭比为1:2的复合基质对树莓生根最有效,生根率最高达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