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3.
放养柞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由种茧质量、制种技术、放养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从目前柞蚕生产情况来看,影响柞蚕丰产丰收的主要因素是种茧质量问题。为利于柞蚕生产,使养蚕农户确实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现就柞蚕种茧生产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种茧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爱华  吴文勃 《新农业》2013,(23):56-57
凤城市是全国闻名的柞蚕茧主产区,柞蚕放养规模与柞蚕茧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凤城市具有发展柞蚕生产的诸多有利因素,也有延长柞蚕产业链条的基础;只有挖掘柞蚕生产潜力,广延柞蚕茧深加工链条,柞蚕产业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工种植柞树建柞蚕春蚕保苗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1 场地选择 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左右.  相似文献   

6.
柞蚕是我省的重要特产之一,年产柞蚕茧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放养柞蚕又是我省山区的传统产业。据调查,丹东地区有84.5%的乡镇,77.9%的村和70.2%的村民组放养柞蚕。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10%。但是由于部分蚕场管理不善,问题不少。约占全省蚕场  相似文献   

7.
<正> 鲁山县蚕业模范阎清选放养柞蚕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养蚕,既学到了传统的养蚕经验,又学习了科学养蚕知识。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养蚕配套技术,使柞蚕生产高产、优质、稳产。他放养的蚕,每50。克卵量产茧稳定在2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5,(13)
<正>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 5 0万亩,正常年景全市年放养柞蚕1.7万把左右,总产量1万吨左右,产量占丹东市的75%,辽宁省的20%,全国的18%。凤城市21个乡镇(区)全部有柞蚕场,全市93%的村和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21个乡镇(区)都有专业技术人员。2014年全市放养柞蚕120.9万亩(15113把),总产茧9712.18吨,总产值4.0021亿元。养蚕户均收入2万多元。整个柞蚕产业链包括柞蚕制种、放  相似文献   

9.
柞蚕发源于中国的山东半岛,作为经济昆虫在未被开发利用前,属于野生状态,栖息在天然柞林里自生自长。柞蚕业的提倡,早在东汉初期即有。公元3世纪,古人从以柞蚕茧作绵发展到能够抽丝捻线织绸,至宋、元之际,柞蚕业进入发展时期。到明代中期以后,柞蚕业发生巨大变革,开始由采集利用野生蚕茧,逐渐过渡到人工放养生产柞蚕茧了。柞蚕的人工放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贵州柞蚕品种101与河南柞蚕品种河33在贵州省的黔北与黔东南放养调查比较,对其产卵数、二日孵化率、普通孵化率、发育整齐度、收蚁结茧率、千粒茧重、茧层率、茧层量、幼虫统一生命率、不受精卵率、全龄经过、全茧量等主要经济形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品种河33表现的各性状都接近贵州省主要生产用种101,较适合在贵州放养,建议在必要时可利用该品种作为生产用种进行繁育。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地域辽阔,在柞蚕生产上由于地域和气候不同,自然分成一化性柞蚕生产区和二化性柞蚕生产区。河南为一化性柞蚕生产区,一般只放养春柞蚕。整个柞蚕生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就春柞蚕放养来说,也包括许多技术环节。现将河南柞蚕丝茧育放养技术以柞蚕生长发育为主线进行编排,以期更简明地了解和掌握春柞蚕生产技术,达到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目的。1柞蚕的放养程序A网引法→饲料调节→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2.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3.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4.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柞蚕丝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织造各种柞蚕茧绸、装饰绸,还作为一些工业、国防用丝制品的原料。本章就对柞蚕茧做简要介绍,旨在提高蚕农对柞蚕茧的认识。一、对柞蚕的简介柞蚕在外国称为中国柞蚕,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柞蚕种。它与印度柞蚕、日本柞蚕(又名天蚕、山蚕)同属异种。柞蚕生长在野外的柞树即栎树上,用人工看护,称放养。中国柞蚕品种很多,目前放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杨旭  姜雪丽 《新农业》2010,(2):59-61
丹东市是我国主要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和辽宁省的25%、40%,素称"柞蚕之乡"。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有47个乡(镇)、297个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全市乡(镇)、村、村民组总数的60.3%、44.3%和51.8%。  相似文献   

17.
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季柞蚕在野外放养,常常遭受低温霜冻、大风和虫鸟等为害,稚蚕期遗失率很高,从而降低柞蚕茧产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5年反复试验,利用北方温室大棚的休闲期,进行柞蚕稚蚕期温室大棚饲养,人为地创造适合稚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极大地提高了稚蚕保苗率,进而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放养柞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柞蚕茧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美丽、光滑、轻柔的丝绸曾远销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誉。目前,随着人们对衣着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向营养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形势下,迫使我们不但要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而且对占柞蚕茧产品百分之九十的柞蚕蛹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开展柞蚕蛹食用方面的研究,这对促进传统的柞蚕事业发展有重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系统选育的方法,对柞蚕遗传性较强的茧层率性状进行连续有目的地认真选择,培育出柞蚕多丝量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这2个品种健康好养,抗病性、抗逆性好,千克卵收茧量平均达380 kg以上,千粒质量10 kg以上,茧层率连年达16%以上,分别比河南省柞蚕现行品种三三高出9.5%,18%,46%,目前在生产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