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洪悦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26-27,102
辽东山区具备林下参栽植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林下参产业优势明显.该文结合当地实际,从选地、选种催芽、播种、播后管理、病虫鼠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对辽东山区林下参栽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林下参生产.  相似文献   

2.
林下参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场地选择、场地清理、品种选择、种苗选择、播种和移栽、病虫鼠害防治以及封山管理系统介绍了林下参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于林下参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能促进林下参的生长质量,提高栽培的整体产量。本文主要就林下参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的林下参栽培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林下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鹏 《吉林农业》2012,(11):208-2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野山参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自然环境中采挖的野山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发展林下参种植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同时对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国元 《新农业》2020,(10):16-17
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提高和对人参健康保健的认知,人参产品的销量将会逐年增加。本人从园参选地、土壤处理、种、栽消毒、苗期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对林农发展园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下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福 《特产研究》2009,31(2):71-74
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关于林下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林下参的生理生化特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栽培技术及林下参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林下参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人参的功效和分布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喜阴植物。人参自古被誉为“百草之王”,近代医学证明: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人参具: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阴气、明目、开心益智的作用是正确的,因为人参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含特异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协调机体,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和多途径增强机体抗病的特殊功效。经常服用可身轻体健、延年益寿。这里所说的人参主要指野山参,目前我国即将出台的山参标准,已准备把林下参列为山参行列。  相似文献   

8.
9.
黄花乌头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辽东等地区广泛分布.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大量采挖,黄花乌头野生资源面临枯竭,亟需创造野生生长的环境条件,加大人工繁育栽培力度.该文结合辽东地区实际,分析了当地黄花乌头人工繁育的现状,总结了野生黄花乌头人工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为提高黄花乌头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下参就是模拟山参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把园参籽撒到或者参苗栽到原始森林里,采用人工栽培,自然生长,不进行任何人工管理的手段。经过几十年生长再挖出来,具有和野山参相似的品质和化学成分。年限越长,其价值也随之猛涨。林下参质量和价值均可与野山参妣美,有效物质含量高,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又无农药、化肥等残留。本文粗浅地介绍林下参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测定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的蒸发散量,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模型推算的后楼水库集水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分别为落叶松幼龄林720 mm/a、落叶松中龄林751 mm/a,红松幼龄林762 mm/a、红松中龄林826 mm/a、柞树林677 mm/a、杂木林741 mm/a.影响单位面积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地表枯落物量,同时蒸发量又与郁闭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地表至20 cm的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量约占总蒸发量的绝大部分;各个林分类型间的蒸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林下种植人参,可综合利用森林资源,降低栽参成本,且人参质量好、价格高。人参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属阴性长日照植物,喜斜射光和散射光,怕强光和高温,生长最适温度20~25℃,要求有稳定的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60%左右较适宜。适宜在阔叶混交林下腐殖土中生长,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渗透性强的中性微酸性壤土。不能连作。林下参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适宜林下栽培的参品种主要有长悖芦、大马牙、二马牙、石柱参、竹节参、高丽参。以长脖芦为最好。2种株选择选茎杆生长粗壮,结籽多而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做种株,以4~5年生为好。待7~8月果实…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间,属于随机分布或轻度的团状分布;平均混交度在0.699~0.828之间,为强度混交或极强度混交;胸径大小比数呈现出均衡分布的特征,整个林分树种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老龄化,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推行水稻轻简化栽培越显重要。水稻轻简化栽培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优点,是目前山区适宜推广的水稻高效栽培技术,也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介绍黔东武陵山区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现状和技术流程,分析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该技术在黔东武陵山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起,贵州省六盘市的多个村引进芦笋作为新特蔬菜进行栽培,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六盘水市山区芦笋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辽东山区胡桃楸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冠光竞争高法将胡桃楸次生林划分为上、中、下3个林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林层的树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上、中、下3个林层平均树高分别为14.86~17.02、11.18~12.77 m和7.33~8.01 m,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层树高间差异极显著,分层效果较好。上林层为林分蓄积量主要贡献层,占林分总蓄积量61.86%~78.7%;其次为中林层,下林层最少。各林层径级分布曲线不同,下林层径级分布呈反“J”曲线,中林层呈左偏单峰曲线,上林层为多峰曲线。林分整体处于中度混交向强度混交的过渡状态,3块标准地上、中林层的混交度平均值分别为0.512、0.574,为中度混交,下林层平均混交度为0.671,接近强度混交,各林层平均混交度表现为随垂直高度的降低而增大。标准地1和标准地3为聚集分布,标准地2属于随机分布。随林层垂直高度的降低,林分聚集度和竞争指数均有所增加。从林分的垂直结构判断胡桃楸次生林的林分结构相对稳定,其未来的演替方向可能为以落叶松和胡桃楸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或者以胡桃楸、蒙古栎和花曲柳为优势种的阔叶混交林,下林层的更新能力较差,应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其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固定标准地观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落叶松幼龄林、落叶松中龄林、红松幼龄林、红松中龄林、柞树林、杂木林土壤的枯落物水分蒸发量进行测量。试验表明单位面积上落叶松幼龄林的平均日蒸发量最小,农田的日蒸发量较大。影响单位面积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地表枯落物量,同时蒸发量又与郁闭度呈弱负相关,地表至20 cm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绝大部分,而20 cm以下的土壤失水很少,红松林的土壤水分在20 cm以上的土层有上下交流的现象,而农田的水分上下交流活跃带可深达25 cm。根据布兰尼—尼里德尔公式推算出了辽宁省实验林场邻域范围内的年土壤和枯落物水分蒸发量,表明蒸发量的月份间差异显著,蒸发量冬季较小而在夏季很大。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育苗、嫁接、造林技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宁夏南部山区的杏树栽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杏树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东部山区森林枯落物层的水文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主要研究了辽宁东部山区森林枯落物层对降雨拦蓄特征、对降雨的分配情况及自身的持水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林区枯落物层最大拦蓄雨量为30~86mm;有效拦蓄量为15~50mm;降雨截留率为19%~26%;大气降水中的80%~140%通过枯落物蒸发散失  相似文献   

20.
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效果研究表明:间伐11 a后,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蓄积生长率均是中度间伐区最大。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林下植物生物量以中度间伐区最大。间伐提高了蒙古栎林、杂木林的凋落物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及林分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以中度间伐区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