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H5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及防控(一)我国近1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从1996年~2004年,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主要是H5N1,对应的疫苗也只是RE-1。随着发展,到2018年,血清亚型增加很多,主要有H5N 1和H5N6,基因型也分为2.3.2.1D和2.3.4.4D,与之相对应的疫苗也在增加。2019年最新官方报道强毒禽流感主要有H5N6、H7N9和H5N1,其中两例发生在辽宁省,一例在云南省。  相似文献   

2.
2019年以来,我国台湾地区多次暴发H5亚型禽流感疫情,病原包括H5N2、H5N5、H7N7等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了解台湾地区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特点,下载GenBank Influenza Virus Database和GISAID中公布的台湾地区所有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序列,对近年来公开报道的台湾地区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与大陆地区流行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台湾地区同时存在欧亚谱系和美洲谱系两个分支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而大陆地区流行的H5亚型病毒都是欧亚谱系。欧亚谱系中,台湾地区流行的主要是第2.3.4.4a分支病毒,而大陆地区流行的主要是2.3.4.4d分支病毒,两个地区流行的H5病毒谱系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台湾地区的禽流感生态系统与大陆地区南方相似,因此台湾地区流行的美洲谱系H5亚型禽流感病毒有通过野鸟传播传入大陆地区的潜在风险,应提高警惕,加强禽流感调查监测,严厉查处非法走私禽类及其产品的活动。本研究为我国H5亚型禽流感防控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多血清亚型当前H5N1、H5N2和H5N6等多个血清亚型的毒株同时在禽群中出现,其中H5N6亚型成为优势亚型,而H5N8亚型病毒在家禽中已鲜见报道。多基因型Clade2.3.4.4基因型为主要流行分支;Clade 2.3.2.1基因型毒株的数量迅速下降,分布区域大幅减少;而Clade 7.2基因  相似文献   

4.
正1 H5亚型禽流感从2013年秋到当前,我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多个不同流行毒株同时存在。按基因型划分:分布在2.3.2、2.3.4、7.2三个分支上。其中,感染鸡的有2.3.2分支上的H5N1,2.3.4分支上的H5N1、H5N6、H5N8,7.2分支上的H5N1(两种类型)、H5N2(两种类型)。感染水禽的有2.3.4分支的H5N2、H5N6、H5N8,或许还有2.3.2分支的H5N1。目前,中国发生感染的地域扩大了,当  相似文献   

5.
近期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继在欧洲、亚洲和大洋洲部分地区的14个国家暴发。其中,欧洲疫情呈现出传播迅速、野禽传染家禽的特点。分析发现,此次流行的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第2.3.4.4分支,与2014—2015年在全球流行的H5N8病毒属于同一个分支,但病毒已发生了较大变异;此次在欧洲开始暴发的H5N8疫情主要由野生鸟类引起,候鸟在此次禽流感病毒环球传播中起主要作用。伴随着候鸟迁徙和周边国家的疫情形势,我国家禽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较大,提示应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加大对家禽和野鸟的监测力度,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针对我国主要流行的H5亚型Clade7.2、Clade 2.3.2和Clade2.3.4.4分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不同流行株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将Clade7.2分支禽流感疫苗株CK/LN/S4092/2011(H5N1)(Re-7)、Clade2.3.4.4分支疫苗株DK/GZ/4/2013(H5N1)(Re-8)和Clade2.3.2.1e分支疫苗株DK/AH/S1246/14(H5N1)(Re-10)混合作为免疫原免疫4周龄BALB/c雌鼠,4次免疫后无菌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在聚乙二醇促融剂的作用下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及HI试验筛选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血凝素蛋白(HA)的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B10、2A10、2C8、3E6、4G9和H2B1。经检测1B10、2A10、2C8和H2B1能够与当前AIV流行的分支反应,具有较好的广谱性。本研究为H5亚型AIV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发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一、2018年度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2018年1-12月,累计送检样品约2000份,H5N6病毒,约占95%;H7N9约占4.5%,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主要流行高致病禽流感H5N6亚型。(一)H5N6病毒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仍处于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8.
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毒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与对鸡的致病性。对2015—2016年广东地区的临床送检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对4周龄SPF鸡点眼、滴鼻攻毒。结果分离得到4株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其HA基因属于Clade2.3.4.4,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攻毒组鸡5d内全部死亡,同居组9d内全部死亡;攻毒后鸡持续排毒,在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脏器中病毒滴度高,且对组织造成广泛性损伤。4株所测试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对鸡具有高致病性和水平传播能力,提示需加强H5N6亚型禽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正据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H5N6有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的趋势,通过病毒基因遗传进化研究,阐明了H5N6病毒的基因起源和进化机制,确认鸭群在H5N6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以来,H5N6不断在我国及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3年秋到当前,我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多个不同流行毒株同时存在。按基因型划分:分布在2.3.2、2.3.4、7.2三个分支上。其中,感染鸡的有2.3.2分支上的H5N1,2.3.4分支上的H5N1、H5N6、H5N8,7.2分支上的H5N1(两种类型)、H5N2(两种类型)。感染水禽的有2.3.4分支的H5N2、H5N6、H5N8,或许还有2.3.2分支的H5N1。在养殖场日常防控措施方面,要注意根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本实验室从发病野鸟组织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8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black-headed gull/Tibet/1-2/2021(H5N8),简称为BH Gull/TB/1-2/2021(H5N8)。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基因组测序并经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KRRKR↓GLF,符合高致病性AIV(HPAIV)的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上HA基因属于2.3.4.4b分支,外部基因与部分内部基因(PB1、PA、NP、NS)均与2020年~2021年分离到的H5N8亚型AIV相应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PB2基因与一株H9N2亚型AIV PB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9.25%;M基因与近两年流行的2.3.4.4b分支H5N1亚型AIV同源性最高,且处于同一分支,推测该病毒为一株重组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分支H5-Re8、2.3.4.4b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近。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系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有效复制,但其在A549中的复制效率高于其在MD...  相似文献   

12.
2022年2月以来,美国持续暴发由2.3.4.4b分支引发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累计扑杀家禽近4 800万只,给当地家禽产业造成巨大损失,引起全球广泛关注。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美国流行毒株与欧洲同期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但又相对独立。北美和欧洲流行的毒株与我国Re-14疫苗株属于同一分支,其相互间的HA基因氨基酸同源性较高(98.6%~99.5%);在美国,H5N1亚型毒株还导致赤狐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美国疫情的暴发给我国禽流感防控带来了诸多警示和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强化野生动物和病原变异情况监测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禽流感的流行情况 H5N1病毒是2005年以来危害我国养禽业三大进化分支病毒,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流行性。WHO、FAO、OIE联合制定了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HA基因的命名标准,将其划分为0~9共10个Clade,其中2分支和7分支变异最快,也最为严重。Clade2.3.2病毒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了解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越南的发生、流行和进化情况,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科学家们研究越南从2001年开始分离的近300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在过去的7年有6个遗传显著差异的病毒传入越南。H5N1亚型进化出现于2003年类A/duck/HongKong/821/2002病毒,属于HA进化分支1,持续流行越南南部直到2007年5月。  相似文献   

15.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5月,国外家禽共发生62例H5亚型禽流感和13例H7亚型禽流感。2018年我国共报道8例家禽发生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涉及地区为广西、青海、湖南、贵州、湖北伝南、江苏。2019年至今报道了3例家禽发生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涉及地区分别为云南、辽宁、新疆,分离病毒的血清型分别为H5N6、H5N1、H5N6亚型。2017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肉种鸡及商品蛋鸡H7N9亚型禽流感发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1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监测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一株低致病性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chicken/Hebei/S1/2019(H5N6)(简称CK/HeB/S1/19).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点,本实验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2.3.4.4h分支,碱性裂解位点为P...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121-2125
为了解第2.3.4.4分支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抗原位点,本试验对A/chicken/Yunnan/1/2014与Re-5的HA1蛋白进行比较,对Re-5母本病毒的差异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重组病毒。用Re-5阳性标准血清进行HI试验,比较重组病毒与Re-5母本病毒的HI滴度,发现D61N、R69K、S145L、S149A、N171D、R178M、Q185R、K234Q、N256H、A279T、V281M、N289H等12个位点改变后导致HI滴度发生改变,是第2.3.4.4分支病毒的主要抗原位点。对2010-2012年第2.3.4.4分支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HA序列进行分析,与Re5疫苗株HA1序列进行比对,进行点突变构建重组病毒,HI试验表明,Re5-2010、Re5-2011、Re5-2012、yn2014-Re5与Re5HI滴度分别相差了2,3,4,5个滴度,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变异越来越大。互相替换Re-5和yn2014的HA1或HA2,发现Re5-yn2014与Re5、yn2014-Re5与yn2014的HI滴度一致,说明其抗原位点主要在HA1蛋白区域。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该分支病毒的变异和对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我国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及其规律,对我国2012—2015年分离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行了HA基因的扩增、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流行毒株主要分布在第2.3.2.1分支、第2.3.4.4分支和第7.2分支。制备流行毒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与相应疫苗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计算抗原相关系数,并对各分支流行毒与相应疫苗之间的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e-4、Re-5、Re-6、Re-7、Re-8疫苗株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系数在0.17~0.67之间,表明不同分支之间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支内流行毒与疫苗之间的血凝抑制抗原相关性差异会越来越大,抗原性变异程度增加,这与HA1主要抗原位点差异分析的结果一致。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必须及时更新疫苗,使用与流行毒匹配性更好的疫苗。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和对该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15年秋季以来,clade2.3.4.4的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率逐渐增加,成为我国华东地区流行的优势毒株。经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与抗原性相关的血凝素(HA)氨基酸呈现出一定规律的进化趋势,导致抗原性发生变化。研究以A/Puerto Rico/8/34(H1N1,PR8)AIV为内部基因供体,以clade2.3.4.4中的H5N2亚型毒株A/chicken/Yangzhou/YZ1111/2015(YZ1111)的表面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NA)为外部基因供体,并删除YZ1111株HA基因中编码多碱性氨基酸的序列,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成功拯救出1株重组病毒r YZ1111。r YZ1111在鸡胚和MDCK细胞上均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对SPF鸡胚和鸡均无致病性。表明在分析H5N2亚型AIV抗原变异的基础上研发出疫苗候选株,为防控变异的clade2.3.4.4 H5N2亚型禽流感提供了备选疫苗。  相似文献   

20.
1株野禽源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对2015-2016年广州地区野生鸟类进行流感监测,分离得到1株H5N6流感病毒。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属于Clade2.3.4.4,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具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典型分子特征。各基因片段分别与H5N6亚型的猫和家禽等的不同宿主病毒株相应片段具有较高相似性,揭示了野鸟作为流感病毒孵化器的可能性,提示需加强对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