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在初花期进行淹水处理,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及株高、根长、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同时检测菜籽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硫苷的含量,考察淹水胁迫对油菜产量性状以及油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初花期遭受渍害,会严重影响产量,20个品种平均产量下降21%。品种间耐渍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耐渍性不同,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渍害主要是通过影响油菜的角果数来影响产量,并导致油菜产油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淹水胁迫后,株高、主花序长度、主根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分枝高度升高。油菜的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下降,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没有变化。淹水胁迫使油菜的芥酸、硫苷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旭 《农业与技术》2015,(1):55-56,58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开县地区直播油菜栽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增大,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都产生影响,密度为2.2万株/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07.5kg/667m2。  相似文献   

3.
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春油菜青油-46为供试材料,在花期进行剪叶处理,研究源的减少对库器官的分化和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菜花期去叶减少了源的面积,影响了油菜光合产物的积累,使油菜株高降低,茎秆变细,分枝减少,角粒数下降,千粒重增加,角果大小、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单位角果皮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下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且去叶越多下降越大,其中去短柄叶的影响大于长柄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藏当地油菜资源的配合力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为西藏油菜杂交育种优势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13份甘蓝型油菜自交品系(编号Z1~Z13)作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亲本和169个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并对株高、一次分枝数、分枝部位、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直播油菜大地95的适宜播期、播种量和施氮量,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不同播期、播种量及施氮量下大地95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油菜生育进程主要受播期影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施氮量对油菜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目、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间距、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在不同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目在不同播种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早播可以提高油菜产量。小区产量和主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角果间距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月12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0.75 kg、尿素用量15 kg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较平均值高38.64%。油菜早播,适当提高播种量和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加油菜产量;油菜晚播,低密度高施氮水平虽然可使植株生长旺盛,但不利于群体产量发挥,适当增加密度可以保证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油菜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的多少对各部位角果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果①各枝序的角果数一般都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②主序和一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数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小;二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数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大.③油菜超高产条件下,单株最适宜利用的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11~12个和10~15个,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群体角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西藏白菜型春油菜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藏白菜型春油菜的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决定春油菜产量及含油量 的主要指标。【方法】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配置的 41 份白菜型春油菜为材料,检测春油菜株高、分枝部位、 分枝数目、主序长度、主序角果、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经济性状。 采用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检测油菜籽含油量、芥酸、硫苷含量,并对 41 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 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分枝数目、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与油菜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其他经济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含油量与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结论】分枝数目、单株角果数、 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可作为白菜型春油菜产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他经济指标为次要指标;芥酸可以作为 含油量评价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油菜角果质量与分枝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油菜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的多少对各部位角果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果:(1)各枝序的角果数一都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每角数和千粒重随一次,二次分枝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主序和一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数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小;二次分枝的角果质量随分枝烽的增减而变化的幅度较大;(3)油菜超高产条件下,单株最适宜利用的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分别为11 ̄12个和10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冬油菜双主序性状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号为05-788群体中的双主序和单主序油菜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双主序和单主序油菜在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年来罗平油菜生长期间冻害的频繁发生对油菜生产造成的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方法]利用2013年度冬播油菜生长期间遇到的3次冻害,分析了10个品种(组合)抗冻害能力以及油菜冻害的补救措施。[结果]不同品种(组合)的油菜,冻害后割薹处理与未割薹处理相比较,其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千粒重没有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冻害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最大,经割薹处理后其产量性状均可恢复到一定水平,与单株产量都呈一定的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解决油菜冻害恢复产量提供技术措施以及油菜抗冻害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旨在探索甘蓝型油菜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的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9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系数ζi(k)及关联度r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依次为单株角果总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主序有效果数>全生育期>株高>分枝部位>主序有效长>第一次有效分枝数,为甘蓝型油菜丰产优质栽培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46 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 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 8、0.156 0、0.780 4、0.819 8和0.792 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22 463~46 036.55 株/667m2 8个密度设置)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 940 株/667m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 205 ~46 036 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 940 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 分期播种法,研究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产量对土壤有效贮水量和热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高 海拔旱地土壤有效贮水量在油菜生长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出苗期和开花期土壤有效贮水量 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小,薹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薹花期、角果发育 期油菜产量与土壤贮水量正相关显著,薹花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产量增加71.7 kg·hm -2;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产量增加30.13 kg·hm-2。热量也是 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油菜产量与日平均气温、积温负相关显著,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 ℃,产量减少163 kg·hm-2;积温每升高50℃·d,产量减少251.15 kg·hm-2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油菜生长特点,从品种、播期、技术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种植应对措 施。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杂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主成分分析,把甘蓝型油菜49个杂交组合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即产油因子,角果因子,长度因子,种质因子,粒质因子,它们约占总遗传变异量的90%。根据各主成分遗传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应首先注意选择全株角果总数和主序角果数较多的,产油量高的杂种,结合选择主序较长的后代材料,然后选择分枝数较多的双低优质。根据上述选择原则,已选出10个产油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19.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20.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Ⅲ.油菜库容变化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密度、不同角果大小和植株不同部位角果的籽粒体积、单位角果皮面积上承担的籽粒数(SNPA)、单位角果皮面积上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等与粒重的关系,探讨油菜库容量的变化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主序、上部第2分枝和上部第5分枝上角果的粒重与籽粒体积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粒重随籽粒体积增大而增加的幅度不同;②籽粒体积、SNPA、SVPA和粒重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通径分析显示,调节密度主要是通过改变籽粒体积而影响粒重;③籽粒体积与角果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NPA和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函数的下降趋势。通径分析显示,角果大小对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小,主要是通过影响籽粒体积而影响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