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崇明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松花菜制种生产中容易出现开花不结籽或结籽少等问题,为此作者筛选出6个符合育种目标的松花菜品种,并以其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再生植株培育及留种技术研究,以解决松花菜制种难的问题。该文分别研究了松花菜的定植期、割球时间、割球后管理对松花菜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并对比再生植株和小株作父本的制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植株主要适合早中熟松花菜品种(生育期小于80 d)的提纯和杂交制种;播种期应适当提早,建议生育期70~80 d的中熟品种宜在7月15日前播种、生育期50~60 d的早熟品种宜在7月25日前播种;花球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根茎基部的老叶和病叶,早熟品种保留8张健壮叶片、中熟品种保留4~5张健壮叶片,留存的叶片长度以30 cm左右为宜;花球采收后,浇水施肥间隔时间为7~10 d;适时盖棚保温,最低气温在0℃以上时夜间不闭棚。  相似文献   

2.
松花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松散型花椰菜简称松花菜,因花球松散、梗青球白、甜脆可口、久煮不烂、味道鲜美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喜爱。福建、浙南地区的居民早已将松花菜作为主要的花椰菜消费类型,并且其加工产品松花菜干在市场上也供不应求。研究表明,松花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比紧花球花椰菜高。近年来松花菜已逐渐向浙江的台州、宁波、杭州和江苏等北方发展,将有可能成为我国花椰菜消费的主要类型,发展潜力与前景十分看好。现将松花菜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瓜花期高温热害对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杂系列二号"黄瓜为试材,于2014—2015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控制试验,设计3个日最高气温处理(36、39、42℃),以最高温度25℃为对照(CK),所有处理日最低气温设计18℃;不同处理设计持续时间1、3、5、7d;研究黄瓜花期高温对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黄瓜叶片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日最高气温42℃处理7d最低,分别较CK减少了59.6%、72.5%、70.1%,光补偿点则呈相反的趋势;在日最高气温36~42℃内,随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黄瓜的果质量、最小果径、最大果径、含水率均呈减小的趋势,39℃处理7d对果实外在品质影响最为严重,分别较CK减小了24.2%、20.9%、32.4%、1.4%;花期高温胁迫下,果实维生素C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39℃处理7d较CK减少了11.3%;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处理温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呈现出降低趋势;研究认为高温胁迫下黄瓜花期植株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且随着高温胁迫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其降低幅度逐渐增大,果实质量变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短期高温胁迫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合成,随胁迫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黄瓜的气温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灌溉,分析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矿化度的微咸水滴灌,可以提高枣果实单果重,同时也可以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改善了枣果实品质;通过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单果重、纵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4个指标可作为不同矿化度微咸水滴灌对枣果实品质影响评价的综合指标,且单果重、纵径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正向标,可滴定酸含量为负向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表明,枣果实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咸淡1∶4、咸淡1∶3、全淡水(对照)、咸淡1∶2、咸淡1∶1处理,可见,用咸水和淡水按1∶4、1∶3的比例配制的微咸水进行滴灌,有利于提高枣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六年生露地栽培葡萄‘夏黑’为试材,分别用0(CK)、100、200、300、400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于果实转色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同时评价其对葡萄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的硒处理浓度,以期为外源硒在延缓和预防葡萄叶片早衰及葡萄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300 mg·L-1的硒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200 mg·L-1的硒处理有效抑制了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升高,延缓了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好果率。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和果实常温贮藏保鲜效果排名分别为300 mg·L-1>200 mg·L-1>100 mg·L-1  相似文献   

6.
以松花菜新品种浙01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花球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花球形态变化,花球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多酚、芥子油苷等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松花菜花球从小到大,花球即从相对紧实转为松散,花球高度在生长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而球径及球质量还能继续增长。花梗颜色从淡色逐渐转变为绿色,花球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长1~2倍。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总多酚以及抗氧化能力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差异,但总体变化不明显。花球中共检测到12种芥子油苷,包括8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其中主要的脂肪族芥子油苷为3-甲基亚磺酰丙基芥子油苷,主要的吲哚族芥子油苷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  相似文献   

7.
《上海蔬菜》2014,(3):93-94
<正>19浙松60天松花菜由浙江温州吴桥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生长势强,整齐度高。2013年品种试验表现为: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定植,10月中旬可陆续采收上市。该品种株高60cm左右,开展度105~110cm,叶片浅绿色,蜡粉中等,花球半圆球形,黄白色。10月中旬采收时,花球尚未完全松散,此时花球横径22cm左右,纵径15cm左右,平均单球重770g,花茎奶白色稍带浅绿,口感品质佳。20珊瑚65天松花菜由浙江神良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生长势强,整齐度较高。2013年品种试验表现为:6月下旬播种,7  相似文献   

8.
不同松花菜品种引进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4个松花菜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富贵100天’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5个松花菜品种生育进程、植物学特征、产量效益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品种‘浙松一代90天’与对照相当,产量为2 163 kg/667 m2,花球质量好、经济效益好,适合当地推广种植;其他3个新品种花球质量、产量都比对照差;‘浙松一代90天’可作为当地中熟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12个国内市场主栽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微咸水灌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草莓品种的叶柄长、平均茎粗、SPAD、根长、K+/Na+、根冠比、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盐害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草莓苗期耐盐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T1(3 g·L-1)处理条件下,9号("冀纯")、11号("白雪公主")、12号("章姬")草莓品种盐害指数分别为19.58%、13.92%和18.68%,均低于20%,属于高耐性草莓品种范畴;淡水处理条件下,12个草莓品种叶片MDA含量较低,T1处理12个草莓品种叶片MDA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增加,其中9、11号和12号3个草莓品种较对照增加值最低,说明细胞膜受到的膜脂氧化伤害最低;随着微咸水灌溉浓度的增加,12个草莓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降低.通过盐害指数法、草莓叶片MDA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得出3个适宜微咸水灌溉的高耐盐性草莓品种9号("冀纯")、11号("白雪公主")、12号("章姬").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施氮缓解因微咸水补灌引起的西瓜氯离子毒害机制,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氮水平,探讨氯在西瓜叶片中的含量、分布及其与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瓜生长期,适量施氮会增加叶片氯含量,而收获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对照(CK)相比,施氮180 kg·hm~(-2)(T4)叶片氯含量在膨瓜期提高10.6%,在收获期则降低21.3%。叶片氯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膨瓜期最为明显,T4处理比CK提高107%。氯主要集中在基部叶片和中部叶片,且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与叶片全氮含量呈负相关,中部叶氯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可见,在微咸水补灌条件下,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西瓜叶片氯含量与累积量,基部叶片氯含量与全氮含量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番茄品种“妞内姆1618”为试材,利用5个不同浓度的咸水(2、3、5、7、9 g·L-1),以淡水(0.3 g·L-1)为对照,分别在番茄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滴灌,研究不同时期咸水灌溉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设施番茄咸水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前期≤5 g·L-1咸水滴灌,产量及单果质量较对照降低不明显,但7、9 g·L-1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而后期≤9 g·L-1各咸水处理较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却使中期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咸水滴灌提高了前期、中期的维生素C及有机酸含量,但却使果实后期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使前期、后期果实硬度增加,且均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土壤含盐量低于0.3%的滨海盐碱区,根据番茄不同时期进行适宜浓度咸水滴灌,能够达到保产提质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禅友  汪汇东  丁毅 《园艺学报》2005,32(5):911-914
 对12个长豇豆品种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 室温(20 ±3) ℃作对照, 5 d后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4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6个早熟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相应对照显著升高2.3%~8.1% , 3个晚熟品种显著降低; 8个品种SOD活性显著升高27.82% ~128.52%; 4个早熟品种APX活性显著升高10.53%~39.36% , 3个中晚熟品种略有降低。这3项指标能反映豇豆品种耐寒性, 耐寒性品种3项指标升高, 以SOD活性变化最剧烈。CAT和POD活性变化不适合作为长豇豆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特早熟松花菜新品种浙农松花50天在杭州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播种密度,设置6个不同播种期(6月24日、7月1日、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7月20日)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30000、33000、36000株/h m2)复因子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植株性状、花球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  相似文献   

14.
以渭北地区“烟富6号”/M26/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控水方法,分别为CK(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充分灌溉7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W1(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轻度亏缺灌溉50%θf)、W2(果实生长前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和生长中期充分灌溉75%θf)、W3(果实生长前期充分灌溉75%θf和生长中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研究了4种不同控水方法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索了控水方式调控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效率的机制,以期为该区果农节水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它3种控水处理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果面色度L*和a*、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降低。不同控水下的WUE总体趋势表现为CK>W2>W3>W1,而W2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显著高于CK 22.2%。综合比较4种控水方法下的苹果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满意度,W2处理综合满意度最高,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W2、CK、W3、W1。  相似文献   

15.
姜姗 《北方园艺》2010,(11):110-112
试验设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氮素与一串红叶片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串红生长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保护酶活性升高,但生长后期均持续降低;而叶片POD活性在全生育期内则持续增加。以Ca(NO3)2.4H2O(N)70 mg/100 gH2O(N70)处理为最好,能够有效地延缓一串红叶片衰老进程,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奥跃生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法,设置正常浇灌营养液(对照,CK)、根系浇灌含有100μmol·L-1褪黑素的营养液(MT)、根系浇灌含有25%PEG的营养液(D)和25%PEG的营养液+根系浇灌含有100μmol·L-1褪黑素的营养液(D+MT)4个处理,研究了PEG胁迫下褪黑素对生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褪黑素在生菜中抗旱栽培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生菜幼苗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地上地下部分干质量、根冠比、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同时干旱胁迫下褪黑素增加了生菜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降低了叶片PSⅡ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除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外,干旱胁迫下根施褪黑素幼苗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其中SOD活性差异在叶片和根系中均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根施100μmol·L-1褪黑素能够通过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梗松花菜等5个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雪松45天产量偏低;松花王50天花球绒球花枝抽生快、散花早,需待进一步试种;庆丰(50日)综合性状最好,产量和单球重较高,花球美观,可作为早熟品种进行栽种;庆丰(65日)和松花王65天花球大而美、长势强,产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作为增加蔬菜市场品种花样,可进一步推广试种。  相似文献   

18.
以“宁杞7号”为试材,在枸杞种植方式、田间管理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7个不同盐浓度微咸水对枸杞进行灌溉,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微咸水对枸杞实施灌溉后枸杞果实表型性状、有效成分、土壤电导率和pH的变化,以期了解不同盐浓度微咸水灌溉对枸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对枸杞果实表型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微咸水滴灌对枸杞品质有正向影响,适量浓度的微咸水灌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枸杞总糖、总黄酮、多糖、维生素E、甜菜碱和β-胡罗卜素含量,降低枸杞脂肪含量;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大,且对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影响更明显,对土壤pH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T5(添加原盐浓度为2.425 g·L-1)是枸杞耐盐性的一个临界点,可适当选用该盐浓度进行枸杞微咸水灌溉。  相似文献   

19.
钾肥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黄花梨产量与品质,以5 a生黄花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水平对黄花梨叶片物质代谢、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株施K2SO40.27~0.81 kg能显著提高黄花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不同程度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黄花梨产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和总酸含量分别提高10.57%~9.09%、4.0%~16.2%、6.9%~11.3%、1.8%~11.4%和5.0%~15.5%,硝酸盐含量降低0.4%~3.6%.以中钾处理(株施K2SO40.54kg)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黄花梨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和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宜的钾能促进黄花梨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怀地黄叶片为试材,在怀地黄块茎膨大期用PP333200.0mg/L和CPPU 0、0.667、1.333、2.000mg/L喷施怀地黄植株,于7、8和9月采取怀地黄叶片,测定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PP333和CPPU处理后提高了怀地黄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值,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不明显。各处理怀地黄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进逐渐增加,PP333浓度为200.0mg/L时,随着CPPU处理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月CPPU 0.667mg/L有最大值为47.13mg/g;8、9月均在CPPU 1.333mg/L时有最大值,分别为61.61、110.26mg/g。怀地黄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生长时期,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高。7月随着CPPU处理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CPPU 2.000mg/L时有最大值为3.22mg/g;8、9月随着CPPU处理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CPPU1.333mg/L时有最大值,分别为6.49、6.53mg/g。对照和各处理的POD活性和SOD活性随着生长期的推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生长时期,各处理与对照相比POD和SOD均有所增加。随着CPPU处理浓度的增加,POD活性在7月先升高后降低,在CPPU 1.333mg/L有最大值,为27.50U·g-1·min-1;8、9月POD活性逐渐升高,在CPPU 2.000mg/L时有最大值,分别为33.33、30.83U·g-1·min-1。SOD活性随着CPPU处理浓度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7、8、9月均在CPPU 2.000mg/L时有最大值,分别为138.86、148.00、138.10U/g。总之,PP333和CPPU组合处理提高了怀地黄的光合色素、POD和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改善了植物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