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碎不仅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段,同时还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从我国蛋鸡饲料的加工现状,饲料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成本、蛋鸡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影响等4方面介绍,探讨饲料粉碎粒度对蛋鸡的影响。最终说明饲料粉碎粒度在蛋鸡饲料的生产中至关重要,然而除粉碎粒度外,粒度分布对蛋鸡饲料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深研究饲料粒度分布对蛋鸡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加工工艺过程对饲料养分及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岩民 《饲料工业》1999,20(5):36-39
饲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影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研究表明,饲料粉碎粒度家禽以800μm为宜,仔猪而言谷物的适宜的粉碎粒度为50Oμm,肥育猪600μm,母猪40Oμm左右。混合均匀度不同的饲料,对猪生产性能有影响,饲料制粒对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消灭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作用,但同时也破坏了一些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饲料制粒可以提高采食量和缩短采食时间,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而原料的粉碎和调质是制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肉鸡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粉碎粒度过大会导致混合不均匀、颗粒品质欠佳等不利影响,并且对动物的采食及采食后的物理性消化产生影响,粒度过小则会对动物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调质过程主要是使饲料受到水热作用,使其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等,调质温度是调质环节的关键参数,温度的高低对蛋白质变性及淀粉糊化程度有直接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率.同时,调质温度过高会导致饲料中添加的酶制剂及维生素等严重失活,反而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肉鸡饲料粉碎粒度和调质温度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粉碎粒度、调质温度与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饲料是维持畜禽生命的基础,也是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枢纽。粉碎是饲料加工的关键步骤,适宜的粉碎粒度对节约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料品质及发挥畜禽生产潜力具有积极影响。文章就饲料原料粉碎粒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饲料品质和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肉鸡产业精准饲养技术体系的构建及节本增效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粉碎是饲料加工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序,饲料(玉米、小麦、豆粕)粉碎颗粒的大小及粒度分布影响着饲料品质,进而影响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养分消化率及生长性能。因此,本文对饲料粉碎粒度及粒度分布对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最适的粉碎粒度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理论参考,为饲料企业生产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6.
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饲料粉碎粒度与均匀度11 粉碎粒度 Cabrera等(1994)报道,玉米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无影响,将高粱粉碎粒度从1000μm减至400μm时,产蛋率、蛋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减少玉米、高粱的粉碎粒度不能改善4~14日龄与7~28日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Healy等(1994)报道,对于玉米、硬胚乳高粱与软胚乳高粱,使7日龄肉仔鸡0~7d增重达最高与饲料转化率达最佳的粒径分别为700、500与300μm;Healy等(1994)认为,如果对高粱进行合理加工,其对肉仔鸡的营养价值与玉米相似。堪萨斯州立大学人员发现,将饲料粒度从1000μm降到50…  相似文献   

7.
饲料粉碎粒度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长山 《中国饲料》2000,(16):21-22
饲料费用占畜产品生产总成本的 65 %~ 75% ,因此提高原料利用率对控制生产成本具有重大影响。几乎所有饲料原料都要进行粉碎 ,粉碎可以加大谷物的表面积 ,从而可与消化酶系等更好地发生反应 ,利于消化吸收 ,但也加大了生产成本。因此粉碎所增加的费用 ,只有与提高饲料转化率相当 ,才有价值。1 饲料粉碎费用饲料粉碎费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粉碎时每千瓦小时的产量。我们在饲料生产中曾作过研究 ,用锤片式粉碎机将玉米粉碎到平均粒度为 1 0 0 0、80 0、60 0、40 0 μm。当粒度从 1 0 0 0 μm降到 60 0 μm时 ,粉碎能量略增 ;粒度从 60 0 μ…  相似文献   

8.
饲料加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徐斌为了达到保证饲料质量,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之目的。在生产配制饲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饲料的粉碎粒度配合饲料粉碎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畜禽对其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一般来说,如果物料粉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水分和颗粒粒度的高粱制粒或膨化对不同原料粒度、肉鸡代谢能、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720只雄性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以2×2×2因子设计,即2种加工方式(制粒和膨化),2个调质水分(1.6%和0.8%),2个颗粒粉碎粒度(650和850μm)。结果显示:在添加1.6%水分的膨化日粮中,制粒制粒和颗粒耐久指数较高。850μm的粒径增加了饲料颗粒耐久指数。各处理组对肉鸡日增重和屠体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10~13 d饲喂颗粒饲料和添加1.6%水分的饲料的肉鸡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均较高(P<0.05),与添加膨化性饲料相比,高粱制粒饲料回肠赖氨酸和甘氨酸消化系数显著提高(P<0.05)。在评价饲料加湿效果时,饲料添加1.6%水分后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升高(P<0.05)。1.6%水分的膨化饲料较0.8%水分显著提高了21 d肉鸡采食量(P<0.05),在42 d时,0.8%水分的颗粒饲料显著提高了采食量(P<0.05)。结论:以650μm的粉碎粒度和1.6%的水分制备颗粒饲料在肉鸡生长后期可以提高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而膨化工艺提高了42 d肉鸡饲料颗粒制粒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以及消化道指标的影响。试验将玉米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筛片孔径:1.5、3.0、4.5 mm),得到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232、319、380μm的3种玉米原料,采用相同的配方及工艺参数加工成含不同粒度玉米的肉鸡饲粮。选用1日龄中速黄羽肉鸡母鸡216只,随机分为3组并分别饲喂上述3种肉鸡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玉米粉碎粒度大小对肉鸡全期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喂玉米粉碎粒径为319μm饲粮的肉鸡生产性能最佳;玉米粉碎粒度大小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肉鸡的肌胃体重指数随着玉米粉碎粒度增加而增大(P0.05);65日龄肉鸡的回肠体重指数和小肠体重指数随玉米粉碎粒度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综上所述,建议配制肉鸡颗粒饲料时采用筛片孔径为3.0 mm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玉米,此条件下玉米几何平均粒径为319μm。  相似文献   

11.
选用656只0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了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各处理组中分别选取5只公鸡,共20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考察日粮中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饲养试验前期,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养试验后期及全期,粒度≤449μm组的肉鸡的生产性能略优于其他组,且334μm组的饲料转化率较好(P<0.05)。(2)不同粉碎粒度豆粕的体内养分消化率差异较显著,449μm组日粮的能量代谢率、粗蛋白、干物质和大多数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29μm和210μm组(P<0.05)。(3)449μm组的肉鸡空肠内容物的总蛋白水解酶活性相对最高,分别比529μm、334μm和210μm组分别提高了6.72%、6.26%和10.68%(P<0.05)。  相似文献   

12.
饲料加工工艺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及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品质的饲料产品不仅取决于配方好坏、原材料的优劣,同时加工工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饲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影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文中从饲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膨化与否、制粒效果方面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品质的饲料产品不仅取决于配方好坏、原材料的优劣,同时加工工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饲料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影响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率,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文中从饲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膨化与否、制粒效果方面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遗传进展对家禽生产力的提升贡献巨大,目前,研究人员开始通过加强肉鸡生命早期营养来促进其生长发育。本文重点分析了孵化期的环境条件、鸡胚给养、出壳后的早期饲喂、饲料粉碎粒度以及一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肉鸡生长发育以及肠道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56只0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进行了为期42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各处理组中分别选取5只公鸡,共20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考察日粮中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消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饲养试验前期,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养试验后期及全期,粒度≤449μm组的肉鸡的生产性能略优于其他组,且334μm组的饲料转化率较好(P〈0.05)。(2)不同粉碎粒度豆粕的体内养分消化率差异较显著,449μm组日粮的能量代谢率、粗蛋白、干物质和大多数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29μm和210μm组(P〈0.05)。(3)449μm组的肉鸡空肠内容物的总蛋白水解酶活性相对最高,分别比529μm、334μm和210μm组分别提高了6.72%、6.26%和10.68%(P〈0.05)。  相似文献   

16.
Leonard M Thompson等用含有3种不同粉碎粒度(精细粉碎、中度粉碎和粗粉碎)的小麦日粮饲喂肥育猪,以观察小麦粉碎粒度对猪平均日增质量、耗料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粉碎理论可知,粉碎耗能正比于饲料颗粒表面积的增加,即欲粉碎的粒度越小,耗能越多。鸡的天性喜食整粒或大粒饲料,饲料加工时为减少饲喂损失及增加采食量,肉鸡饲料常制成颗粒料。随着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浓缩饲料和预混饲料正在国内市场出现。农民饲养者购到这两种饲料后可加入自产玉米或豆饼而配成全价饲料。因个体生产者情况千差万别,加工条件不一,所以加入能量饲料的最佳粒度不一定(也无必要)与大规模饲料厂粉碎的粒度一致。为探讨添加这部分能量饲料(约占配合饲料总重量的65—70%)的粉碎最佳粒度而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姜粉(300μm、149μm、74μm、37μm和8.4μm)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只1日龄肉仔鸡,饲养在可控温鸡舍内的24个金属笼内。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姜粉,试验组日粮中添加5g/kg的5种不同粒度姜粉。每周统计每笼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以及饲料转化率。试验期第21d和42d,每个处理选取8只鸡取血样,测定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及生化指标。试验结束后将肉鸡屠宰测定屠宰率及腹脂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没有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姜粉的试验鸡平均日增重增加,屠宰率也有所提高(P=0.014)。日粮中添加姜粉提高了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01),但是降低了其中丙二醛和胆固醇的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姜粉的试验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浓度在21日龄时有增加的趋势(P=0.092),42日龄时高于对照组(P=0.002)。减小姜粉粒度可以线性地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胆固醇浓度(P<0.05),线性地提高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P<0.05)、42日龄时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21和42日龄时的总蛋白浓度。因此,日粮中添加5g/kg的姜粉可以改善肉仔鸡的抗氧化性能,其功效随姜粉粒度从300μm到37μm的减小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饲料粉碎粒度对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碎是饲料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畜禽对饲料消化利用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其目的和作用:一是提高物料的利用价值;二是提高饲料产品的加工质量。粉碎工艺是饲料加工过程中提高饲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使饲料得到合理利用的必要手段之一。粉碎粒度的大小应根据原料种类、饲喂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饲料加工技术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饲料的饲喂价值,提高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的有害成分,在饲料生产中通常需先对饲料原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本文概述几种饲料(原料)的加工技术对饲料价值的影响。l玉米的粉碎饲料生产中应用谷物原料一般都先经过粉碎。粉碎加工能增大饲料表面区,暴露于家畜消化道内更多地与消化酶接触,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但粉碎谷物都有一个最适粒度,以饲猪为例,饲料粉碎过细易引起猪胃肠损伤,粉碎得太粗,饲料转化率降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Wordra等测定了粉碎的两种不同粒度的玉米对肥育猪的生长影响。试验粉碎的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