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枣黑斑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枣黑斑病是一类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导致果实果肉腐烂,不堪食用。为了进一步建立新疆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合理预防红枣黑斑病并对其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新疆红枣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国内研究的成果,对病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了红枣黑斑病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红枣黑斑病是影响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在国内一直无正式登记用药。经过开展多年试验筛选,选择5%氨基寡糖素水剂防治红枣黑斑病,并在新疆兵团、河北省、山东省一年三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免疫诱抗剂5%氨基寡糖素对红枣黑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红枣安全。目前已在红枣黑斑病上取得了正式登记。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地区红枣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枣黑斑病是一种外来入侵病害。2008年以前,该病在阿克苏地区有零星发生,随后几年,该病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和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13年,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的红枣黑斑病发病率达15%~40%,部分枣园红枣黑斑病发病率高达100%,造成  相似文献   

4.
梨黑斑病是梨的三大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侵染病害。文章综述了前人对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梨黑斑病的侵染与发生规律、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田间的致病性进行了阐述。进行梨黑斑病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能有效的把握梨黑斑病的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技术,对梨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朝宇 《农村科技》2014,(10):25-26
<正>随着新疆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广泛应用,阿克苏地区红枣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各种病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一、黑斑病1.主要症状红枣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早期,叶片褪绿;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规则形扩大并连成一片,叶片随之变黄卷曲,并脱落。红枣黑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12团2连近4年枣园田间湿度、不同修剪方式、不同品种等与黑斑病发生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果园田间湿度是引发红枣黑斑病的主要因素;红枣品种不同,黑斑病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骏枣极易感染黑斑病,其次是灰枣,金昌发病率较轻。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红枣黑斑病在阿瓦提枣园中发病率不断升高,尤其是2010年雨水较多情况下,即使使用杀菌剂,有些枣园的发病率也在60%以上。该病采后继续发病,造成好果率不到20%,如果不能尽快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阿瓦提县红枣战略的实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针对红枣黑斑病,以阿瓦提县红枣为研究材料,探索化学药剂的有效施用方式,取得一定成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试验目的对阿瓦提县各红枣示范园区进行红枣黑斑病发病情况调  相似文献   

8.
为甘薯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心香和烟薯25两个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共设置无损伤、表皮损伤和薯肉损伤3个处理,分别接种黑斑病病原菌(C. fimbriata),探明甘薯的损伤程度对黑斑病侵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心香和烟薯25的表皮和薯肉损伤均会受到黑斑病病原菌的侵染而产生病斑,心香薯肉损伤处理的腐烂指数高达86.67%,烟薯25薯肉损伤处理的腐烂指数大于60%,而表皮损伤的甘薯腐烂指数均小于30%,无损伤的甘薯能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不同品种的甘薯受到黑斑病病原菌侵染后的传播特性不同,抗性中等的心香品种以纵深传播为主,高抗品种烟薯25以表面横向传播为主。因此,伤口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途径,减少甘薯的损伤可减少受到黑斑病病原菌侵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产生的主要毒素种类,以及栆果黑斑病病果中的毒素种类和含量,为红枣加工和食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0株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枣果黑斑病不同严重度发病枣果和人工接种果实中毒素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株交链格孢供试菌株可产生4种毒素,分别为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TeA、ALT、AME和AOH在不同病级发病枣果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均有检出,其中TeA检出含量最高,范围为3.1×103~5.5×103mg/kg;AME、AOH和ALT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2×102~6.4×102mg/kg,1.2~3.8×102mg/kg和0.09~5.08 mg/kg。人工接种链格孢菌后,无伤、有伤枣果内均检测到大量TeA。不止在发病枣果中检测到了毒素,无伤接种未发病枣果亦发现大量毒素,且未接种健康枣果中亦有少量链格孢霉毒素。【结论】新疆红枣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均可产生链格孢霉毒素,且产毒量高,危害严重,影响了新疆红枣的产量及商品价值,患病枣果无法安全食用。在红枣鲜食加工和风险评估中应引起关注和重视,并在红枣种植和贮存期间减少病原菌侵染,以避免更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讲述了红枣产生黑斑病的管理和栽培上的成因及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红枣黑斑病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随着南疆地区红枣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展,再加管理滞后、气候异常,红枣黑斑病发生越来越重,红枣产量损失20%~30%,发病严重时减产率高达50%~70%。一、发病症状1.叶片症状展叶后即表现症状。叶片上先是出现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最外缘黄色,内缘黑色到褐色,交界明显。2.花器症状受害花柱头和雄蕊产生黑色斑点,萼片从顶端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讲述了红枣产生黑斑病的管理和栽培上的成因及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采集红枣黑斑病病果和红枣根围土壤,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红枣黑斑病生防菌。通过分离得到2种病原菌,编号为ZY01和ZR01,经鉴定均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采用平皿对峙法,共得到7株对病原菌ZY011拮抗效果高于60%的菌株,19株对病原菌ZR01拮抗效果高于60%的菌株。其中,对2种病原菌拮抗效果都高于60%的生防菌有5株,此结果为大枣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菜黑斑病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油菜黑斑病在信阳地区发生日益严重,成为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文阐述了油菜黑斑病的症状特征、发生和危害情况,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为防治该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测定其生长最适培养基、温度、pH值;并从未发病枣园及发病枣园但未染病红枣树下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从灰枣和骏枣上分别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分子测序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链格孢属菌种(Alternaria altemata),并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拮抗菌JK1(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和JK5(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tilis).[结论]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7,菌株JK1和JK5对病原菌生长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苗黑斑病是世界性的杨树幼苗叶部病害,它不仅侵染叶部引起早期落叶,还能侵染嫩茎、果穗,严重时造成育苗失败。 本文对杨苗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专化型、寄主范围、致病性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各类寄主、不同期寄主所表现出的症状;侵染循环及发病规律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苗木、种子进行检疫,用苯来特、福美双等杀菌剂处理带菌种子防治杨苗黑斑病等一系列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喀什地区农民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到位及投入不足,导致部分红枣园内红枣果实病害发生,严重制约着喀什地区红枣产业的发展和林农增收。本文通过对红枣病害的致病菌分离鉴定和室内药剂防治的效果研究,了解红枣黑斑病、缩果病的发病原因和规律,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并进行推广应用,为今后红枣病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甜瓜黑斑病的病原、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并与甜瓜其他主要叶部病害的病状特征进行了比较,最后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甜瓜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甜瓜黑斑病的病原、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并与甜瓜其他主要叶部病害的病状特征进行了比较,最后从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甜瓜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红枣黑斑病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大面积发生的一种病害,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田间黑斑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除噻菌铜外,其余6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霉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凹玻片法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和抑霉唑对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果实接种测定表明,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对黑斑病具有很好的保护,抑霉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硅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抑霉唑、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均表现出很高的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活性及病斑扩展的作用,可作为在果园防治红枣黑斑病的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