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发酵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最佳发酵条件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法分解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对发酵条件进行探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基础发酵料为豆粕,料水比为1∶0.8~1.0,pH7.0±0.2,温度25℃±5℃接种量芽孢杆菌H-4262.5%,酵母菌HC22%、HC52.5%,乳酸菌HZ-132.0%发酵48h翻料1次,终止时间为72h,翻料料温60℃,在以上条件下发酵豆粕其抗营养因子被分解去除。  相似文献   

2.
《甘肃畜牧兽医》2014,(3):67-68
一、豆粕经销商常用大片麸片、稻壳、米糠等和磨细的黄土玉米面混合制成细小颗粒,然后着上色做成“豆粕料”,也有单用磨细的黄土制粒着色的,掺在豆粕内,致使豆粕粗蛋白含量降至30%以下。 识别: 1.闻掺有“豆粕料”的豆粕由浓香变为淡淡的香或根本无香味。 2.看豆粕颜色淡黄,加热温度高的深黄,不掺假的光泽非常明显,整齐划一,而掺有“豆粕料”的豆粕整体光泽度降低,特别是“豆粕料”基本没有光泽度;把粒度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起,使劲一搓,一看便知,真正的豆粕,即使是再细小的颗粒,用两个手指是搓不细的。  相似文献   

3.
刘自逵 《猪业科学》2017,(11):92-93
<正>1母猪料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母猪料的料型主要有两种:粉状料、颗粒料。母猪料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1配合料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母猪以粮食副产物为主配合饲料阶段,主要是将谷物副产物如油糠或油饼、小麦或大麦副产物麦麸、大豆副产物豆粕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后形成配合饲料来养母  相似文献   

4.
发酵豆粕配制抗断奶应激仔猪料饲养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母猪体况健康、年龄胎次、窝产仔数、产期尽量一致的经产杜长大杂交仔猪20窝,7日龄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补饲对照组和试验组饲料,对照组为商品普瑞纳仔猪颗粒料,试验组为采用发酵豆粕配合膨化大豆、乳清粉、进口鱼粉等原料,添加酶制剂、酸制剂及免疫活性物质等成分,自行配制的抗断奶应激仔猪料。通过试验比较仔猪采食量、日增重及腹泻率情况。结果表明,抗断奶应激仔猪试验料与商品普瑞纳仔猪颗粒料相比,能极显著提高仔猪断奶1周内日采食量,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的饵料对鲍鱼生产性能和水质的影响。选择鲍壳径长40 mm左右的皱纹盘鲍90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个组,分别饲喂配合饵料制粒料、配合饵料膨化料、原料豆粕发酵+饵料膨化+优质蛋白粉+微生态制剂环保料(EM菌液),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试验期为106 d。试验结果表明:(1)从水质变化来看,饵料膨化会提高饵料的消化率,使水质保持良好的状态;尤其是豆粕发酵后膨化并加入EM菌液和优质蛋白粉,水质更优,效果更好。(2)从饲喂效果看,饵料膨化会比普通制粒效果好,生长速度提高,增重提高,鲍鱼壳径长度增长较快;当豆粕发酵后饵料膨化并加入优质蛋白粉和EM菌液后,生长速度提高,增重提高更加明显,鲍鱼壳径长度增长更快。由此可见,在整个饲喂过程中,原料豆粕进行发酵后,配合饵料进行膨化并加入优质蛋白粉和微生态制剂(EM菌液)饲喂鲍鱼,更能保持水质优良,且生产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6.
选用筛孔孔径(Φ)为1.0+1.0、1.5+1.5、1.5+2.0、2.0+2.0 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配制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并进行仔猪饲养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粉料,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大,仔猪养分利用率降低。对于颗粒料,豆粕粉碎粒度的变化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没有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影响明显(P<0.05);豆粕粉碎粒度的减小,不同料型仔猪排出干物质含量、氮含量均降低,仔猪生产性能得到改善,但粒度为450μm的粉料组,料肉比和日增重出现了相反的结果;综合分析,仔猪阶段粉料适宜粒度为683μm,颗粒料适宜粒度为540μm。  相似文献   

7.
庞承汉  李琼华 《养猪》1994,(4):27-28
60头23千克的肥育小猪,随机分成3组,选用豆粕、豆粕+南宁正大151精料、豆粕+鱼粉为蛋白质饲料来源的3种日粮进行对比试验,结果,3个组间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及每千克增重耗料成本,豆粕组和豆粕+鱼粉组相差不大,但比豆粕+151精料组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OTA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5个区县15个猪场131份饲料样[玉米14份、豆粕11份、麸皮13份、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17份、猪全价配合饲料76份]进行OT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和DDGS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92.86%、63.64%、76.92%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22.12、10.81、7.78和22.46μg/kg,仅发现玉米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7.14%。乳猪料、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怀孕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5.70%、85.70%、94.44%、90.00%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4.39、15.74、11.66、13.07、47.75和15.40μg/kg,仅发现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00%,其他配合饲料中OTA含量均较低。综上所述,不同饲料或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存在差异,本调研结果发现玉米和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部分超标,其他猪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9.
发酵对豆粕中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种酵母菌A-1、B-1、C-1和木霉S-1对豆粕进行单菌发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豆粕在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条件下,粗蛋白、粗纤维、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适宜条件为接种量6%,料水比为1∶1,发酵时间为48h,其中酵母菌A-1、B-1、C-1对提高粗蛋白和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效果显著,粗蛋白提高了15.8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了58.27%,植酸降低了80.11%。木霉S-1能显著降低豆粕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54.74%。  相似文献   

10.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二次制粒加工教槽料对哺乳仔猪小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头LY(长×大)母猪所产乳猪按7日龄窝重一致的原则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10窝,饲喂不同加工处理的乳猪试验教槽料。处理组1乳猪饲喂的教槽料采用普通一次制粒,并使用未膨化的玉米和豆粕原料;处理组2乳猪教槽料采用一次制粒,使用膨化玉米和膨化豆粕;处理组3乳猪教槽料采用二次制粒工艺、未膨化玉米和豆粕原料;处理组4乳猪教槽料采用二次制粒、膨化玉米和豆粕。结果表明:处理组4乳猪十二指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和R NA含量指标,显著大于处理组1(P<0.05)。处理组4乳猪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DNA和R NA含量等指标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组。而处理组4空肠黏膜乳糖酶活性显著小于处理组1,处理组2和3之间无差异(P>0.05)。本试验证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生产的教槽料有利于哺乳仔猪生长与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12.
前  言配合饲料生产中最大的成本项目是能料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两者分别占配合饲料成本的 50~ 60 %和 2 0~ 2 5%。在商品饲料生产中 ,最常用于猪日粮的能量饲料原料是谷物 ,比如玉米、小麦、高粱和大麦 ,以及一些植物油和动物脂肪。豆粕 ,由于其优良的营养价值 ,则是应用最广的蛋白质源。尽管这些谷物被广泛用于商品饲料生产之中 ,但其在大部分热带国家的产量并不足以满足这些国家的需要。在菲律宾 ,商品饲料的年产量大约是 70 0万吨 ,增长率为 8%。最常用的饲料配方 ,含 60 %谷物和3 0 %油籽 (豆粕 ) ,其余则为微量成分。前述谷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加工工艺为普通调质制粒(NCP)工艺和高温调质低温制粒(HCLP)工艺;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水平为0、5%和10%。试验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提高肉鸡前期料和后期料的淀粉糊化度、颗粒耐久性(PDI)和颗粒硬度(P<0.05);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后期料PDI显著提高(P<0.05);加工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对肉鸡前期料颗粒硬度以及后期料淀粉糊化度和PDI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与NCP工艺相比,HCLP工艺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平均日增重(P<0.05);肉鸡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随着饲粮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湿料发酵豆粕对鸡蛋质量和蛋鸡粪便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8000只健康蛋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5%湿料发酵豆粕的日粮,饲养时间为10 d。试验期间测定湿料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含量、粪便消化率和蛋壳灰分。记录鸡蛋性质及形态的变化,通过SEM测定蛋壳微观形态。结果表明:湿料发酵豆粕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芽孢菌、乳酸菌及酵母菌。与对照组相比,粪便在上层和中层筛的比重降低,底层筛中比重上升。蛋清韧性增加,蛋壳粗灰分含量提高了4.16%(P < 0.05),其中磷含量上升,钙含量降低。SEM结果表明,使用5%的湿料发酵豆粕饲养后蛋壳内部纤维密集,整体结构致密,厚度减少了7%。结果提示,蛋鸡饲料中添加湿料发酵豆粕可提高鸡蛋的性能并改善饲料在蛋鸡体内的消化率。 [关键词] 湿料发酵豆粕|蛋鸡|蛋壳|蛋清|粪便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外源添加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工厂化规模生产,测定4个料水比水平(1∶0.3、1∶0.4、1∶0.5、1∶0.6)在发酵0、24、48、72 h时的发酵温度、pH以及初水分、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选择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最优生产参数,而后在该最优参数下设计加酶试验组和无酶对照组,比较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发酵72 h,底物温度先升高后下降,pH缓慢下降,初水分含量逐渐提高,粗蛋白质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7.29%,真蛋白质含量在1∶0.4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3.3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38.10×10-2mg/g。2)加入蛋白酶后发酵豆粕真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9和4.11个百分点(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0.36个百分点(P<0.05),豆粕大分子蛋白质降解程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复合益生菌可实现对豆粕低料水比发酵,添加蛋白酶可进一步改善发酵豆粕的品质。推荐发酵参数为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总添加量0.5%,蛋白酶添加量为0.01%,料水比1∶0.4,发酵48 h。酶菌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豆粕中可利用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发酵豆粕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6头健康荷斯坦犊牛,按照体重、出生日期相近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头,分别饲喂发酵豆粕试验料和以膨化大豆为主要成分的牧场原有品牌犊牛料。结果显示,使用发酵豆粕能够使犊牛平均日增重提高0.1kg/头,饲料转化率提高0.04,降低配方成本3.60元/t。试验表明,发酵豆粕使用效果优于膨化大豆,能够提高犊牛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投入和生产成本,能够在犊牛料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断奶仔猪配合饲料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早期断奶仔猪料,仍存在致仔猪一定程度拉稀腹泻的现象。作者认为可能的原因为:仔猪配合饲料高蛋白含量、一些限制性氨基酸尤其是苏氨酸的添加问题、高豆粕含量问题、未采取阶段饲养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发酵菜粕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在饲料中用发酵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仔猪,对仔猪的生长速度、料肉比进行测定,以进一步确定发酵菜籽粕能否代替豆粕饲料。添加发酵菜籽粕的饲料与全部添加普通豆粕的饲料相比能提高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平均日增重增加,差异显著(P0.05),料肉比降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菜籽粕能代替豆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参数(料水比、温度、酶添加量和处理时间)对角蛋白酶降解豆粕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效果的影响,并以小麦麸为酶解豆粕的辅料探究酶解豆粕干燥速率和干燥后物料结块程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5℃、添加6 kg/t角蛋白酶、料水比为5:4、酶解24 h,豆粕中约60%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37%的大豆球蛋白被降解;65℃恒温干燥后,与纯酶解豆粕相比,添加30%小麦麸的酶解豆粕的干燥速率变化不大,但是干燥后物料结块现象不明显;纯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0增加至7%,6~18目颗粒占总物料含量由20%增加至40%;添加30%小麦麸的豆粕酶解干燥后,6目大颗粒含量变化不明显,6~18目颗粒含量由25%增加至30%。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酶解豆粕中添加30%小麦麸能够有效降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减少在高水分条件下酶解豆粕结块。  相似文献   

20.
以初始体重(8.65±0.64)g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通过5周室内养殖试验,研究3种不同品牌的商品饲料(发酵豆粕料组、普通料1组,普通料2组)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体组成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发酵豆粕料组中华绒螯蟹在壳长、壳宽、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均与普通料1和2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料组幼蟹肌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总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普通料1组,高于普通料2组,但呈味游离氨基酸总量占总游离氨基酸的百分比大于其他两组。这表明投喂含适量发酵豆粕的饲料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存活率和肌肉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