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基于抵消机制的碳交易与林业碳汇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碳交易与林业碳汇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以上海为例,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地区,减排目标要从强度限制向总量控制过渡,避免碳交易配额总量过于宽松,确保碳交易体系能够有效运行,进而获得经济与环境上的"双重红利"。碳交易本身无法对林业产生促进作用,而抵消机制的引入使得碳交易中的部分资金流向林业,从而补贴了造林增汇。目前来看,碳交易试点集中在大型城市,这些地区自身并不一定拥有良好的林业发展条件,所以增汇不宜局限于本地区,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减少抵消机制中的区域限制,将补偿作用外溢出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更多地开展造林增汇。碳交易与林业碳汇的协调发展,有赖于抵消比例与配额有偿分配比例的合理设置。在碳交易发展初期,有偿比例应控制在较低幅度,以免碳价格过低,从而无法对林业产生足够补贴。同时也应适度控制抵消比例,一方面提高CCER的准入门槛,避免低质量项目入市;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履约量来维持价格稳定,切实发挥生态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5,(3):332-337
【目的】探索四川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川西北和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果】发现这些项目在碳汇潜力、项目建设目标、造林地块选择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异同。【结论】详细核算森林资产、协调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强调扶贫和公平原则、构建有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建立了政府与林业碳汇企业在碳汇交易价格、交易量和转移支付水平方面的博弈分析框架,研究了通过博弈形成碳汇交易价格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日趋完善,碳汇Stackelberg微分博弈交易价格逐年降低,碳汇交易总量逐年提升,政府转移支付水平逐年升高,且经过政府与林业碳汇企业的多年博弈后,三者均趋于稳定,可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及林业碳汇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林业碳汇及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如何评价CDM林业碳汇项目确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大类指标,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嘉鱼县和崇阳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测算杉木碳汇林在不同林龄的碳汇收益、木材收益和林地期望价值,基于碳汇造林带来的林业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综合测算碳汇造林的生态补偿标准,并分析木材价格、碳价格和利率等经济因素变化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条件下,综合木材收益和碳汇收益的林地期望价值在林龄22 a时达到最大值43 986.01元·hm-2,与之相比,林龄30 a时木材收益仅为29 593.42元·hm-2,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的综合价值为14 392.59元·hm-2。当补偿期限为30 a时,碳汇造林的生态补偿标准为832.33元·hm-2·a-1。碳汇造林补偿标准对木材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利率,最后是碳价格。基于上述结论,建议综合碳汇收益和农户损失的木材收益制定合理的碳汇造林生态补偿标准,并加强对农户营造碳汇林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碳交易市场制度,以保障林业碳汇的供给,实现多效益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以及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论述了森林碳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国来说,林业产业的推进状况关乎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其中发挥出很大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从全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面对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国内林业产业进行发展的时候,一方面,应该加强林业造林管理,另一方面,则应该合理使用多样化的造林方法,制定出科学的林业资源管理方案.如此,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森林资源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森林在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森林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工林的面积也是遥遥领先,林业资源正在发挥着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特殊功能,尤其是在森林碳汇交易中的关键地位,为企业低碳减排提供更多的途径,已经引起了全球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承诺并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以期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厘清土地利用碳排放产生机制并合理预测碳排放,以曲周县为研究区,采用排放系数法、样地清查法、IPAT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度量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预测81类情景组合下2030年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曲周县2009—2019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建设用地是两大碳排放源;2)预测首先按人均GDP设置,进一步根据人口、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共设置81类情景组合:当GDP处于高速发展时,曲周县未来碳排放总量模拟值区间为50万~221万t;当GDP处于惯性发展时,上升趋势组区间分别为51万~119万t,最小值为45万t,下降趋势组最小值29万t;当GDP处于低速发展时,呈下降趋势的两组最小值分别为21万和12万t,另一组在2030年预测值为35万~50万t。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碳排放,摸清地类碳属性可为预测碳排放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抓手。综上,曲周县可通过人口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承载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核算项目之间的承载关系,并以合肥市为例,从强度、贡献率和碳汇增减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深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2年,合肥市净碳排放量由275.54万t增加到1537.33万t,能源消费是第一大碳源,且只有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长;(2)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用地类型碳吸收强度基本稳定,城镇工矿用地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建设用地类型;(3)对合肥市碳排放贡献明显的是耕地(为负)、城镇工矿用地(为正)和农村居民点(为正);(4)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转为城镇工矿用地是碳汇损失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碳源控制上,以能源消费为抓手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管理上,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扩展,尤其是占用耕地,是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0—2020年我国羊肉价格出现的波动上升态势,运用HEGY季节单整检验和FDSD季节模型识别羊肉价格的季节波动特征,运用SVAR模型和FEVD、IRF工具分析替代品价格对羊肉价格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羊肉价格波动呈现确定型季节特征和积分型趋势特征。羊肉价格的确定型季节波动特征表现为每年秋、冬季节上涨,春、夏季节下跌,并在春节前后达到涨跌极值,气温因素和节日效应明显;2)猪肉、活鸡和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的当期传递弹性依次为0.010、0.038和0.634;3)猪肉、活鸡和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波动的相对贡献程度为16.4%、5.9%和31.2%;4)分时期看,替代品对羊肉短期价格冲击明显、长期替代关系稳定;5)分品种看,牛肉、猪肉对羊肉的需求替代关系最为明显,但特点不同。羊肉价格对牛肉价格冲击的响应程度高、但衰减速度快;对猪肉价格冲击的响应则具备持续性。固有的季节性消费规律促使我国羊肉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较强的当期需求替代导致猪肉、牛肉价格对羊肉价格的显著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度的计量,采用模型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功能的方法,分析2000—2015年该旗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6年间,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从耕地向草地、从草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000—2015年,全旗碳固定量从183.25万t减少到181.65万t,土壤保持量从170.58万t减少到107.32万t,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研究区草地质量的降低使得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减少。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表现为草地 > 耕地 > 未利用地 > 建设用地 > 灌木林 > 林地 > 盐碱地 > 水域 > 沙漠。综上,在今后的生态治理中,应考虑在扩大草地面积、保护农田的基础上,适度利用草地、农田等生产生活用地,提高草地质量,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生态系统良性演化,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促进规模养猪户参与碳交易对实现中国的"碳中和"和农民增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户用沼气CCER项目为例,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农业碳交易价值认知对规模养猪户参与该项目的影响,探讨利用农业碳交易项目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农民增收的可能路径。结果表明,规模养猪户对农业碳交易项目的市场价值认知有待加强,同时约有93.21%的样本规模养猪户表示愿意参与沼气CCER项目,其平均期望碳价为15.26元/t。市场价值认知有助于改善规模养猪户的参与意愿,而非市场价值认知则能提高规模养猪户参与农业碳交易后的期望碳价。未来拟扩大养殖规模、家中接入互联网和村庄认同度较高的规模养猪户更容易受到市场价值认知的影响,表现出更强的农业碳交易参与意愿;未来拟扩大养殖规模和村庄认同度较低的规模养猪户则更容易受到非市场价值认知的影响而表现出更高的期望碳价水平。因此,需要关注到价值认知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宣传农业碳交易项目的价值,从而保障该项目在农村地区更好地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手工搜集的2010—202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76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刻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绝大多数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出,反映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处于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进程中;2)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部门逐年增多,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改革的局面;3)不同阶段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聚焦点各不相同,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形成阶段(2010—2016年)主要聚焦于以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焦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4)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在清查集体财产、核定集体资金、身份确认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太湖北部湖区鲢、鳙食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粮食收储制度对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基于2013-2016年全国17省176家粮食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从产权属性和规模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粮食加工企业在经营效益上的差异.结果 表明:多元市场主体对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抬高原料粮价格,最终导致粮食加工企业收益减少;面对...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共设计7个模拟尺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对试验区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对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龙海市模型的最佳模拟尺度为125 m×125 m,在该尺度下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精度分别为:82.73%、76.65%、69.52%、88.49%.龙海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各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程、人口、可达性因素是决定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可为研究龙海市未来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