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景观都市主义是指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本文研究了景观都市主义的产生、概念及内涵,并以溧阳燕山公园的景观再生改造为例,从研究改变场地的污染状况和延续场地文化脉络入手,对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工业废弃地改造探讨了问题场地的策略性规划方法,以期对今后的废弃地景观再生改造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云海  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80-7182
以达州市朝阳西路景观改造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介绍了"整合、更新、新建"的规划设计理念及道路整体风貌结构的空间序列、功能结构,最后从车行道、人行道、节点空间、环境设施4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景观改造导则。  相似文献   

3.
毕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3-15455,15462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建平  罗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0-12361,12424
解析了信丰桃江滨水景观空间的规划目标及规划布局,详细介绍了各景观节点,同时分析了交通、灯光、绿化的设计思路。在尊重和充分理解规划意图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历史元素,挖掘民俗文化特征,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力求创造富有本土文化内涵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作为自然和文化的综合体,如何在其场地设计中吸取文化底蕴,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的体现,已经成为公园的设计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结合南平九峰山公园概念性规划就景观文化主题概念的提出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了人文精神建设的层面。作为农业大国,景观的营建贯穿乡村文化全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景观营造对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乡村民居建筑文化、田园文化景观、家庭生活文化、乡村风习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的影响,来着眼于研究贺州市钟山县里太村传统景观营造时的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方案和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贯彻政府提出的"绿色化"建设的理念,以绿色是生态、平衡、和平的生命力象征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以景观作为媒介,从如何营建生态环境、寻求平衡点以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复育保育、营造和平氛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方面进行景观生命形态营建的探讨,最后进一步延伸创建景观新形态,即构建景观生命综合体,将其作为景观生命形态营建的有效方式,并将营建景观生命形态作为景观行业"绿色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沿线绿化景观的营建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从公路绿化景观营建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入手,提出沿线绿化景观营建的基本思路;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公路绿化景观营建规划中贯彻大绿烫化、大景观的思想,实现景观、防护,生产等多功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刘建英  陈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128-131
研究了红色文化纪念林的内涵,并提出从平面布局构思、场所空间营造、文化情感表达3个方面研究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茅山东进林为例,以红色文化时空序列进行平面布局构思,将红色文化的情感表达融入景观场所空间营造,重点打造星火广场、梦回沙场平台、东进广场、廉政铁军平台、五星平台5个红色文化序列核心节点。希望该研究能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山林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托斯卡纳风格的居住区景观要素,从园林植物的搭配、道路的铺设、建筑小品及景观节点的细节规划以及坡地挡土墙的处理方式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托斯卡纳风格的景观设计,以为建设适于我国特色的托斯卡纳风格的居住区景观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有价值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张谦  郭强  王彦君  洪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38-22441,22527
以河南固始中华根亲文化博览园为例,介绍了项目文化背景,对场地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根亲文化的主题公园规划思路及支撑项目。。将项目总体结构规划为“一线五区”的空间结构:一线指以郑小河滨河景观带为主要游览轴线,五区为归来园、问祖园、民俗风情园、闽台风情园、创业园五大号区。详细介绍了各区的设计思路和景观节点,将根亲文化贯穿于整体设计中。笔者认为基于根亲文化的园景展示应注重对文化的物化、情境的塑造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本土文化中抽取具代表性的元素,营造结合场地现状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引入"反规划"建设思想,论述了"反规划"的概念以及它对当代乡村景观重归乡土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论述了乡土景观的涵义,以及乡土景观所蕴涵的特征;最后,归纳总结了构建乡村乡土景观的非传统性要素,即自然、人、生产生活、思想文化和信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营建乡土景观天人合一、持续发展、融于自然、因地制宜、技术支撑以及绿色经济等设计原则;论述了如何从隐性景观、平民景观两个新的视角设计营建当时当地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13.
连洁  李瀚金  杨柏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61-9962,9977
以山东教育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基地概况,突出了其基于山东历史底蕴和齐鲁大地文化精华的规划目标、理念与主题,指明了其依地就势造景、突出校园文化、体现场所精神,并讲究植物多样性的设计原则,从"一核、三轴、五区"的布局角度阐明了总体布局构思,并详细介绍了5个分区,最后分析了植物景观的构建。强调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以期营建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园林式校园。  相似文献   

14.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华南农业大学中心校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南农业大学中心校区植物景观现状、场地交通以及空间景观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规划,以中心校区的改造设计以及对环境景观的感知评价作为出发点,对学校主出入口、功能区、空间景观、绿地系统一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城市旧址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以义乌小商品旧址为例,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场地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旧址景观的设计构思与规划布局,希望能为今后城市旧址景观改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河西鱼嘴湿地公园为例,介绍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功能定位,阐明植物景观构成要素的营建方法。分别从公园的重点区域植物景观营造、植物物种配置等方面分析该公园湿地植被恢复的设计思想,并对公园景观改造中地形地貌的设计、水系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传统中小型苗圃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该文以霞浦杉仁苗圃规划改造为例,提出了充分利用及开发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营建集科研、示范、观光、游览、休闲于一体观光休闲苗圃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从教育性、地域性、趣味性和纪念性4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广西田林县利周中心校校园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为例,阐述了文化特色营建在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永进  高小慧  芮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54-1755,1758
结合苏州锦溪古镇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针对该处的景观老旧无特色、绿化生硬、面积小等缺陷,通过植物造景、文化墙、文化柱等方式,以现代风格为主调,融入传统和地域文化元素,营造具有文化内涵、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文化景观。以人为本,结合自然,创造具可持续发展性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