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西黄土高原苹果产区主要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和洛阳市洛宁县,苹果种植面积10.7万公顷,是我国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主产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苹果品种结构,改变豫西黄土高原产区晚熟苹果品种比例过大的现状,2012年从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引进玉华早富。  相似文献   

2.
<正>豫西是我国黄土高原苹果重要的优质产区,近年来经常受到各种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果树的安全生产,给种植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经多年调查发现,影响豫西果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霜冻害、抽条、风害、鼠害、鸟害等。本文针对几个主要自然灾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豫西地区苹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灵宝市位于豫西边陲、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优质苹果产业带的东塬,享有“亚洲第一高山果园”、“苹果之乡”的美誉。1灵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灵宝市1921年引进苹果栽植,历史长达近百年。近年来,灵宝市先后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市)、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十强县(市)等。  相似文献   

4.
张宏 《中国果树》2019,(1):114-116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最为洁净的一片黄土地,是世界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发展潜力巨大。分析了黄土高原建立优质苹果核心产区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现状,提出了黄土高原建立我国优质苹果核心产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促进黄土高原优质苹果核心产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及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树形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了不同海拔类型果园高光效树形应用后果园农药肥料减施效果.提出了该产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背景下苹果适宜树形模式及整形修剪技术,为我国黄土高原产区苹果药肥减施栽培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也是世界优质苹果最集中的产区。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果业提质增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抓老园改造同时,推进矮化栽培,从而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动果业转型升级发展。1传统果园栽培特点现有的传统果园栽培特点是行距小、株距不合理、不重视拉枝技术。从幼树起就没有拉枝,成龄后树形呈"扫帚"状,果园密闭,通风透光差,树冠大,个高,干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豫西黄土高原区域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发展趋势,在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间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技术规范》,从砧穗组合、苗木选择、栽植密度、架材选择安装、整形修剪及配套栽培措施等6个方面制定了豫西黄土高原区域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果实套袋技术是果树生产管理的重大技术措施,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豫西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果实套袋率在60%以上。果实套袋对果实病虫如轮纹烂果、炭疽病、蛀、食果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起到了  相似文献   

9.
介绍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区引种概况及在当地的引种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天红2号苹果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苹果生产按生态条件可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渤海湾区、西南高原区、北部寒冷区、黄河故道区5大产区。近几年来。我国苹果加快向资源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形成了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个苹果优势产业带。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和90%。其中的黄土高原区特别是渭北塬区.是世界上唯一符合苹果生产7个气象条件的最佳适生区,  相似文献   

11.
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2010年全县果园种植面积达5.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1.6%,总产量36万t,产值达14.7亿元,果品纯收入10.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23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  相似文献   

12.
陈鹏  李小爱 《北方果树》2018,(3):43-43,51
静宁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支撑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最主要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75万hm^2,果品总产量72万t,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益占到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两大苹果产区提高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果园合理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分别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县3个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两大产区土壤养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线性规划求解优质果实矿质营养丰富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富士’果实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而钙、铁和锌含量则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铁、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与果实中的铁、硼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环渤海湾产区影响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对果实钙有最大的正效应系数,而土壤有效硼和全氮负效应系数较大;黄土高原产区对果实钙含量影响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铁对果实钙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线性规划求解出两大苹果产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增加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为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钾、铁、锌含量,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7.7 g·kg~(-1)以上);黄土高原产区则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含量,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苹果园覆盖技术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六世 《落叶果树》2011,43(2):9-10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苹果产区干旱和无灌溉条件对苹果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制约问题,于2008~2010年进行了果园覆盖技术试验,效果明显,已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苹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地处农业部确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山西苹果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山西第一大宗水果,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据业务部门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省果园面积达54.1万hm^2,果品产量555.2万t(吨),其中苹果面积33.7万hm^2,产量407.5万t(吨),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62.5%、73.4%。  相似文献   

16.
推广使用防雹网 给果园架设防雹网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的防灾技术,但在我国尚处于试验推广阶段。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区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苹果产区,也是雹灾多发区,每年都会因雹灾造成很大的损失。果农如果有经济条件,可给果园架设防雹网。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渭北地区苹果生产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苹果生产按生态条件可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环渤海区、西南高原区、北部寒冷区、黄河故道区5大产区.近几年来,我国苹果加快向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形成了环渤海和西北黄土高原两个苹果优势产业带,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和90%.其中的黄土高原区,特别是渭北塬区.是世界上唯一符合苹果生产7个气象条件的最佳适生区.……  相似文献   

18.
延安南部苹果抗旱建园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南部的黄土高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的核心产区。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层深厚、无环境污染,为生产绿色苹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该地区现有苹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重茬地建新园对老园进行改造,且尽量减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提前繁育大苗、土壤改良培肥、高标准建设新园三方面对苹果重茬地建新园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渭北旱塬苹果产区老园更新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陇东黄土高原是甘肃省红富士苹果重要生产基地,其中静宁县、泾川县、正宁县、庆城县等都是有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县。2006年4月13~16日,陇东黄土高原遭遇多年罕见低温霜冻天气,大部分地方气温降到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并伴有降)和大风天气,此时正值苹果花蕾分离期,造成大面积冻害。据庆阳市农业部门4月17日统计,全市苹果受冻面积1.2万hm2,占挂果园面积的46%。5月下旬,全市又组织业务人员入园调查苹果受冻减产情况,抽查5个县区不同方位果园25处,共17.4hm2,调查结果表明,全市苹果减产幅度达32.67%,预计减产5.88万t,减少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