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祁门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保持一定水平。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第I、第V和第VI径级均为负值,说明幼树前期死亡率较高,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期望值(ex)最大值出现在第III径级,Deevey III型曲线斜率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曲线有一定波动,表明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无干扰和非完全随机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49和0.134,偏离0的程度低,种群较为稳定,这与时间序列预测结论基本一致。【结论】目前,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采取种群就地保护、封山育林保护生境、加强种群幼苗抚育管理,建立基因通道和确保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加强回归引种等将更有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促进种群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亚热带侵蚀红壤退化区,林下植被的出现和发育对上层先锋乔木种群马尾松产生了复杂的种间影响。以长汀先锋种群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2018年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度样地的马尾松种群生活史数据,建立种群静态生命表和进行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探讨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度的马尾松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差异的机制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林下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小径级的马尾松个体数量大量减少,成树的存活数量显著上升。低和中林下植被覆盖度下的马尾松种群增长性最高,高林下植被覆盖度下的马尾松种群更新困难,属于典型的衰退种群;3个覆盖度下的马尾松种群均为集群分布,但随着林下植被覆盖度的提高,种群的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林下植被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对中等径级的马尾松生长产生有利影响,但遮阴作用也大大减少了幼苗的数量。长期来看,林下植被的发育使得马尾松种群更新困难,最终会被其他阔叶树种替代并退出群落。  相似文献   

3.
珍稀濒危植物浙江楠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地区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阳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稀少.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在第Ⅳ径级以前基本上为负值,说明大量幼苗在前期死亡.Deevey存活曲线属于Ⅲ形并且斜率较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起伏式波动,说明种群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经历2、4和6个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采伐、生境破碎化和在郁闭条件下幼苗种内竞争激烈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南方红豆杉古树在中国南方地区多呈零星分布状,较难形成具有一定个体数量的种群;对其古树的种群结构及动态进行分析,可为古树种群的恢复及古树后备资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连城县2个南方红豆杉古树种群为对象,通过绘制种群径级结构和存活曲线,编制静态生命表,计算种群动态变化指数,进行了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结果】(1)两个古树种群的Ⅰ径级个体数据均较少,赖源乡郭地村种群为衰退型种群,曲溪乡白石村为弱增长型种群。(2)静态生命表显示,两个种群达到中等径级后,种群的活力和生命期望值均开始下降。(3)赖源乡郭地村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的b1变型,曲溪乡白石村的为Deevey-Ⅲ型。(4)两地种群在无干扰和有干扰下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分别为-3.03和7.5、-0.34和0.75,这与种群结构特征相吻合。【结论】减少人为干扰、提升种子萌发率及增加小径级的个体数是促进该区域南方红豆杉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采伐迹地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通过野外标准地群落调查和重要值计算,分析了福建沙县不同林龄(40a生,25a生和14a生)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群落树种组成为40a〉25a〉14a。马尾松人工林林龄越大,乔木层树种越多。(2)种群径级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胸径级大的个体占的比重较大,随径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3)马尾松种群的垂直结构: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马尾松垂直结构服从正态分布,40a生马尾松人工林,最大株数所在的树高级越大,且随高度级减少,立木株减少;25a和14a则相反。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为40a〉25a〉14a。  相似文献   

6.
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切割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林分单株生物量而言,马尾松人工林中的幼苗、幼树、小树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在中树、大树阶段。马尾松单株生物量大小与干扰强度成反比.在单株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立木级马尾松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与干扰强度无直接相关关系;就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而言.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总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时间代替空间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查湾自然保护区枫香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径级结构分布图、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枫香种群幼苗个体较少,幼树和中树个体较多,老树个体少而稳定.与Deevey存活曲线对照,枫香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早期死亡率较低,后期死亡率较高,死亡率高峰出现在Ⅸ龄级.生存函数曲线表明,枫香种群呈现出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安徽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动态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安徽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次生甜槠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分析方法,绘制了群落优势种甜槠种群的径级结构分布图,编制了甜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根据生命表绘制了标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以及两种生存函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甜槠种群的标准生存曲线呈左偏正态型,即总体幼苗数虽较多,但Ⅰ龄级幼苗数则偏少。如该种群自然发展下去,将极有可能从稳定型转为衰退型。另外,通过对生存函数曲线研究还发现:宁国板桥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减少,后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了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主要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主要优势种群各径级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冀北山地杨桦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山杨、五角枫和蒙古栎种群,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基本上属于进展型种群,而白桦种群的小径级和高径级的个体都较少,主要以幼树和中树居多,属于衰退型种群。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Ⅲ型。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的Ⅱ径级、Ⅳ径级和Ⅵ径级中,白桦种群呈现大径级株数增加的趋势,白桦种群维持困难;山杨种群和五角枫种群小径级株数呈现减少的趋势,中径级株数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山杨和五角枫保持相对稳定性,而蒙古栎呈现衰退的态势。因此对4种优势种群,分别实施不同的经营措施,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0.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径级结构属于正金字塔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凹曲线,结合生存函数曲线,能充分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种群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幼龄期Ⅰ、Ⅱ径级和衰亡期Ⅺ径级的梭梭种群死亡概率和死亡速率都较高,第Ⅴ~Ⅶ径级梭梭种群生存质量较好,生命活动达到旺盛期,属于成年旺盛梭梭种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以深入了解飞机草对不同群落稳定性条件的适应性表现,为飞机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通过分析飞机草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和时间序列预测,探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飞机草种群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飞机草在不同稳定性群落下其种群年龄结构不同,稳定性较强群落的飞机草种群结构发展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v Ⅰ型;稳定性为中等和差的群落的飞机草种群多处于增长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或接近DeeveyⅡ型曲线.[结论]高本土植物覆盖度和丰富度、少人为干扰、强稳定性的群落能有效抑制飞机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2.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贵州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集中分布地——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从种群的环境条件、大小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研究该种群的动态特点。结论如下:(1)雷公山秃杉种群,在林下光线好,人为扰动小的环境条件下,幼苗储备量丰富,种群为迅速增长种群。群落郁闭时,幼年个体及成年个体的被压木死亡。(2)秃杉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表明,在种群的生活史中,各径级的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2种函数都存在前期波动大后期趋于比较稳定的特点。幼年阶段存在明显的自疏和他疏现象。(3)人为干扰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结构出现明显的断代现象,因此应加强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从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3个方面分析了河南洛宁淡竹种群的生活史特征,选用丛生指标、Moristia指数、负二项指数3个参数分析了淡竹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静态生命表中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大而逐渐降低反映出该种群的生存力逐渐下降的态势;物种生物学因素是影响淡竹种群生存力最主要的因素;淡竹种群的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Ⅱ型;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淡竹种群1年生、2年生的淡竹个体表现为集群分布,3年生以上的个体表现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与生长动态,为探究马尾松—杉木优势树种的生态特征林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设立固定样地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优势树种马尾松、杉木的径级结构、胸径生长、年轮、树高和胸径关系。【结果】调查样地内的马尾松为第一优势种,但幼树较稀少,林冠下实生与萌芽大量分布的杉木为亚优势种;树木年轮显示出两优势树种的树龄相近,但马尾松的胸径生长量大于杉木,树高生长量也比杉木大。【结论】成熟林林冠层马尾松在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地位会降低,而杉木的优势地位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珍稀保护植物十齿花种群的结构动态和分布格局特征,在贵州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置了10个有代表性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得野外资料。根据径级结构图、高度结构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十齿花种群动态;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十齿花幼苗幼树总体上比例较大,但多数样地的种群有衰退的趋势;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个体死亡率逐渐增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但在不同发育阶段,集群程度有所差异,随着种群径级的增大和高度的增长,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十齿花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受十齿花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认为,林窗的形成有利于十齿花幼树幼苗的更新,保持十齿花种群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后代生命表参数的亚致死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关于昆虫病原真菌对昆虫生命表亚致死影响的研究较少,而由真菌侵染所产生的亚致死影响对于寄主昆虫的种群动力学至关重要,并最终影响着目标昆虫的害虫地位。论文旨在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亲代3龄若虫经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处理及对照子代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生命表参数的亚致死影响。【方法】应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分析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后代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以蒸馏水处理的个体作为对照。应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采用t-test比较分析球孢白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烟粉虱的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与对照之间在成虫前期、总产卵前期、1-4龄若虫存活率和生命表参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成虫前期(20.59 d)相比,亲代接种球孢白僵菌使后代个体的成虫前期显著延长(26.58 d)。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后代存活率(0.195)要比对照个体(0.76)低。球孢白僵菌处理烟粉虱后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和总繁殖率(GRR)分别为0.063 d-1 、1.065 d-1、6.85,30.613 d和41.883,而对照烟粉虱后代种群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137 d-1 、1.147 d-1、33.443、25.575 d和51.44。【结论】亲代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烟粉虱其子代种群增长要比对照组慢,死亡率高,但生殖能力并无显著性影响。该研究可为了解昆虫病原真菌对烟粉虱的长期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肖达  张帆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176-3185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生命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昆虫发育、繁殖、存活及种群动态影响的工具。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生命表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在田间释放时经历的是昼夜波动温度。与恒温相比,波动温度能显著改变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论文通过构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比较分析异色瓢虫在两种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为规模化生产、释放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 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生活史数据间的差异;应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并利用TWOSEX-MSChart 的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种群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由年龄-阶段特定存活率(sxj)和年龄-特定存活率(lx)可知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存活率明显降低。由繁殖力曲线(fxmx)可以看出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产卵时间长,产卵量高。两种条件下异色瓢虫期望寿命(exy)均随年龄增加而缩短,且温室条件下其期望寿命更短。生殖价值(vxj)是个体对未来种群的贡献,随着异色瓢虫雌虫的羽化生殖价值增加,当雌虫产卵生殖价值达到最大,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的生殖价值要明显低于室内恒温下的。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395和0.0613 d-1,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50和1.062 d-1,净增殖率(R0)为257.3和13.3后代/个体,种群平均世代周期(T)为39.7和42.7 d。【结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生活史特性和种群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许多生命表参数,依据恒温下得到的生命表数据进行田间释放应用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影响其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云冷杉种群结构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匀滑技术和谱分析等方法,在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基础上,对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臭冷杉种 群和红皮云杉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臭冷杉径级结构呈典型的倒J 型分布,幼苗和幼树在 种群中所占比重大,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红皮云杉结构近似呈倒J 型分布,幼苗所占比重较大。2)臭 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出现2 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4 龄级阶段,另一个 出现在第9 龄级阶段;红皮云杉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也基本一致,每个龄级阶段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比较稳 定,没有太大差异。3)臭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I域型和Deevey-III型之间,更趋于Deevey-II型;红皮云杉 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II型。4)臭冷杉和红皮云杉种群的生存率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小,-积死亡率 曲线都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大。5)臭冷杉种群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变化基本一致,红皮云杉也具有类 似的变化。6)谱分析显示,臭冷杉种群天然更新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受基波的影响较大,说明臭冷杉种群在整个生 命过程中的数量动态变化,主要是受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红皮云杉种群天然更新也存在明显的波动,但受基波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藏墨脱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展开样地调查,编制小果紫薇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小果紫薇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以及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种群动态量化方法进行预测,以揭示近自然分布的小果紫薇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果紫薇种群属于增长型,整个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值Vpi与V'pi(考虑外界干扰时)均大于零,但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说明小果紫薇各龄级有相近的死亡率;死亡率和损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龄级时间后小树、中树和大树个体数量都将得到增多。小果紫薇种群若能维持现有生境,并适当进行轻微的人为干扰,将具有较好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维持种群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