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疆野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方法,对整个生殖季节新疆野杏各器官生物量和氮磷钾的生殖配置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杏生殖器官生物量在花期逐渐增加,花谢时逐渐减小,果实成熟期再次迅速增加至最大,整个生殖季节生物量平均生殖配置为43.42%。开花期间生殖器官氮磷钾含量高于营养器官,尤其是钾含量明显高;幼果初期生殖器官氮磷钾含量低于营养器官,随着果实长大成熟,生殖器官氮磷钾含量表现出升高趋势。在时空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新疆野杏较高的生殖配置有利于种群自身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燕山山地人工油松林单株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燕山山地9~48a生油松人工林20株标准木的研究表明: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表现为干>枝>根>叶,建立了多个油松林木及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提出油松人工林的RSR变化为0.135~0.293,平均值为0.193;分析了油松人工林中多年平均生产力与年生产力的变化情况,利用Logstic模型估测树龄48a时生产力为14205.3g/a,为本次调查的最高值,因此建议生产上主伐林龄应推迟到50a以后。  相似文献   

3.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B 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不同树种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Ⅰ、岷江柏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和辐射松(Pinus radiata)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240.3707 g、82.2402 g、37.7339 g、34.2295 g、26.6739 g,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769.186 kg·hm-2、272.215 ks·hm-2、72.297 kg·hm-2、68.87 kg·hm-3 和56.016 kg·hm-2.(2)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 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不同树种细根生物量(Φ<2 mm)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64.2%)>岷江柏Ⅱ(41.0%)>榆树(23.2%)>岷江柏Ⅰ(17.1%)>刺槐(17.0%).(3)林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林分根系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符合线性关系.(4)不同林分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岷江柏Ⅰ>岷江柏Ⅱ>刺槐>榆树>辐射松,岷江柏Ⅰ生产力最高,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达128.20 ke/hm-2·a-1,辐射松生产力水平最低,林分年平均净生产力只有14.00 kg·hm-2·a-1,仅为岷江柏Ⅰ的10.9%.  相似文献   

5.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燕山山地的主要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以河北木兰林管局境内1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立地条件相同密度分别为1800、2400和3000株/hm^2的3种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3种密度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1180.6、26724.6和31352.4kg/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8.9%,草本层次之,占0.7%,灌木层最少,仅占0.4%;林木平均木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略微减少,密度由低到高其平均木生物量依次为11537.5、11077.3和10357.8g/株;各密度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W干〉W枝〉W根〉W叶〉W皮的分布规律;3种密度的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基本相同,3000株/hm^2的林分结构合理,更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7.
坡形因素对麻疯树人工林个体与群体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形是一类重要的立地因子,坡形因素的生物生态学效应国内从未涉及。研究了麻疯树基地不同坡形因素对个体形态、生物量及其器官配置、群体生产力与种子生产的影响,并用生活史权衡法则解释了坡形异质性对生物量及其配置的塑造作用,从资源配置上认识了干枝比例降低与内部配置优化从而提高种子产量的树体管理原理,并从基地高产稳产上提出了凸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为研究对象,对四川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模式构建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山丘型钉螺分布的典型特征,即具有明显的小流域特征、山体广域分布特征和边缘效应分布特征;深入研究了山丘型抑螺防病林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控螺、阻螺、驱螺灭螺3种功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抑螺防病林结构模式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抑螺防病林体系布局,并调查总结了四川山丘型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5个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区樱花行道树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昆明市区樱花行道树的数量、分布、部分生长指标、抚育管理状况及其所形成的景观效果进行调查,就其2004年的经营管理效益成本做了量化分析,并提出加强抚育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天然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板栗林,为了改善野生板粟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针对野生板栗具有嫁接亲和力好、成活率高的特点.提出了野生板栗高接换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嫁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5-2010年6年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气候观测资料,对不同年际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以及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全年降水量等因子相关分析,建立了影响因子对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际退耕还林地林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生物量的变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鸡油蘑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野生鸡油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鸡油蘑共有5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小鸡油菌(Cantharellus minor Peck),管形鸡油菌(Cantharellus tubaeformis Fr.)...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南昌市自然、经济、螺情概况,从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经营主体等方面探讨了抑螺防病林工程实施成效及措施,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滩地相比,山丘区立地复杂,抑螺群落生态设计中立地与树种结构配置相适应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仁寿抑螺群落生境(草地、湿地与林地),并重点分析了坡地、平地、洼地、湖泊、农作物塘、鱼塘等生境类型、特点及其植物材料选择。最后,还分析了抑螺群落生态设计的逻辑可能性树与"地树结构模式"相适应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研了四川山丘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抑螺防病林的生长状况、布局与林内外小气候特征。结合抑螺防病林与沟渠、沟溪、河流间关系,将其总结为9种类型,并提出5种建设模式。据测定,抑螺防病林能降低地表气温1.38℃,减少光照1 049.89×10 lux,降低土壤表层温度7.43℃(0 cm~5 cm土层)和5.28℃(5 cm~10 cm土层),具有减量特性。山丘区林业血防安全体系需要从天然水系、人工沟道等水系(流)网络上建设抑螺防病的网状森林廊道。  相似文献   

16.
该文应用样方法、收获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熊猫"祥祥"野化培训圈内主食竹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物量结构特征.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短锥玉山竹两种主食竹类,拐棍竹占98%以上,种群密度两竹种分别为拐棍竹23.38株·m-2,短锥玉山竹4~10株·m-2.拐棍竹竹笋平均地径1.633 cm,竹高198.75 cm;幼竹地径0.928 cm,竹高278.00cm;成竹地径1.477cm,竹高373.04 cm.短锥玉山竹的地径0.475 cm,竹高90.65 cm.主食竹种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平均为6.855kg·m-2,其中竹笋和成竹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75%;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生物量>竹枝和竹叶,不同龄级生物量则以幼竹最低,仅占1.41%.拐棍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呈现出竹秆随高度的增加而递降的趋势,枝叶则表现为偏正态分布.通过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拐棍竹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由此建立了地径、株高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