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茱萸叶片DNA提取方法及ISSR反应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成熟叶片中多糖及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传统CTAB法提取其叶片DNA效果较差,该研究在传统的CTAB提取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经DNA原液电泳检测及PCR产物的电泳检测表明,该法适用于提取硅胶快速干燥保存的山茱萸叶片的DNA。在此基础上,对山茱萸ISSR反应体系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模板用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引物UBC847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2℃,引物最佳浓度为0.8μmol/L,模板最佳用量为70 ng,初步构建了山茱萸ISS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2.
仙茅根茎DNA的提取及其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仙茅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从而为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仙茅根茎为材料,采用CTAB法探讨了仙茅根茎DNA大量提取中CTAB浓度、PVP用量及Na Cl浓度对其DNA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仙茅根茎DNA的大量提取方法的最优组合为:CTAB的浓度为2%,PVP的加入量为0.20 g,Na Cl的浓度为4 mol/L。为了得到仙茅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以(CT)8 RG为引物,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最优反应体系(25μL)为:1×PCR Buffer,模板DNA浓度为50 ng,Mg2+浓度为2.50 mmol/L,d NTPs浓度为0.20 mmol/L,引物浓度为0.40μ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50 U。  相似文献   

3.
枣叶片DNA的提取以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实验过程中,DNA提取质量和适合的PCR扩增反应体系是2个关键因素.利用CTAB法对枣树叶片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抽提到了较高质量的枣基因组DNA,可用于AFLP实验分析;通过对酶切-连接体系和PCR扩增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实验分析,建立了适合枣AFLP荧光反应体系,并得到清晰的DNA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试验对Taq酶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和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宜构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宜含量为:0.07 U·μL-1 TaqDNA聚合酶、0.35 μmol·L-1ISSR引物、0.3 mmol·L-dNTPs,2.0 mmol·L-Mg2+、1.2 ng· μL-1模板DNA.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 s,46℃退火45 s,72℃延伸2 min,40个循环.  相似文献   

5.
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桉树嫩叶总DNA,进行ISSR分析,分别测试了退火温度、模板DNA浓度、Mg2 浓度、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桉树ISSR-PCR分析较适宜的扩增条件是:25μL PCR反应体积中,buffer(10 mM Tris-HCl,pH9.0,50 mM KCl,0.1%Triton X-100),1.25 U TaqDNA聚合酶,4种dNTPs各0.2 mM,0.4μM引物,2.0mM MgCl2,50 ng模板DNA。最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5个循环:94℃变性45s,52℃~55℃复性45s,72℃延伸90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6.
建立以芽为试材的软枣猕猴桃DNA提取方法,可实现样品的随时采集和ISSR分析。以软枣猕猴桃品种桓优1号为试材,分别采集展叶期的叶片和落叶期的芽,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材提取的DNA无降解,OD260/OD280值介于1.72~1.85,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两者ISSR扩增条带一致。该方法为后续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山竹子基因组DNA提取及SRAP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山竹子基因组DNA,并以me1和em3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山竹子进行了SRAP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使用CTAB free缓冲液进行前处理可去除大部分的杂质,获得的DNA纯度较高,OD260/OD280均在1.7~1.9之间,RNA消化彻底,DNA无明显降解,进行SRAP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好。在25μL反应体系中,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Taq DNA聚合酶0.5 U,Mg2+2.0 mmol.L-1,dNTPs 0.15~0.2 mmol.L-1,模板DNA 10~50 ng,引物0.6~0.8μmol.L-1。该体系适用于山竹子SRAP分析,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与克隆、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cDNA指纹图谱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短柄袍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45-47,52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茶树ISS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树I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对影响茶树ISSR反应较大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5个因素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合于茶树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最佳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0.75U/μL,10×buffer(含Mg2+)2.0mmol·L-1,模板DNA20ng,dNTP0.1mmol·L-1,引物0.3μmol·L-1。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60℃退火40s,72℃延伸90s,34次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0.
海南木莲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海南木莲DNA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采用预先去杂CTAB法提取的海南木莲DNA比其它方法简便、高效,DNA杂质少,得率高;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对海南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适于海南木莲的ISS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40 ng模板DNA、0.15 mmol.L-1dNTPs、0.40μmol.L-1引物、2.5 mmol.L-1Mg2+和1.5 UTaqDNA聚合酶;最后用16个海南木莲样品对优化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扩增效果稳定,特异性高,可以用于海南木莲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思茅松人工林集材作业技术的现状,在云南对于中小批量的采伐,目前多采用集材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材。提出了一些对集材工艺与设备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研究了思茅松种子场圃发芽过程、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苗木生长量、菌根接种效果等,揭示了:①在思茅松的中心产区,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呈线性正相关;②常温下,思茅松种子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芽率降低;③伴生菌根菌接种是思茅松育苗的关键技术,苗木出土约3个月菌根接种良好是培育壮苗及苗木按时出圃的根本保证;④思茅松家系间苗期生长差异显著,为其遗传参数研究提供了早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与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相互关联关系,反映出林分结构状态的演变。在8、16、32这几个临界时刻,“立木度/蓄积度”的数值都趋近10,这是思茅松林分演变的3个周期,对应着周期性的转移概率序列。用在判断林分生长、预测林分演变过程、确定林分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普洱市清水河5种不同密度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年凋落物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种思茅松人工林月凋落规律相似,呈单峰型变化,在全年间,3~4月的凋落物量占全年的68.31%~73.51%,其余各月比较低;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养分的多少与凋落物量密切相关,人工林全N的归还量最高,全Mg的归还量最低,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的顺序为:N>P>Ca>K>Mg;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分两个阶段,旱季凋落物分解速度相对较慢,雨季凋落物快速分解,整个分解阶段呈现"由慢到快"的规律,年分解率受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丽梅  胥辉 《林业科技》2009,34(3):19-23
以景谷县文朗示范林场不同树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思茅松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20块标准地,实测标准木120株。通过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树干、木材、树皮、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与D、H和V的相关性密切,同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还与CW、L有较高的相关性。利用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不同模型分别进行拟合选型,确定了思茅松单木各维量的最优估测模型。经各项指标检验,所确定的生物量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顸估水平,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很好的对思茅松单木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进行估计,为思茅松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林分系统在地球上形成确定的地理分布区域, 其包含幼林、中林、成熟林、过熟林等许多林分,在各地位级上形成“正态分布”, 表达了林分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状态。外界环境是非均匀分布的“能量”和“物质”、即多样性的“立地环境”。因此思茅松的不同地位级、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许多林分, 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规律都表现为由幼林走向过熟林的多种“坐标序列”, 每一条“坐标序列”产生的净生长量, 都大于耗散掉的死亡量。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初始密度的林分, 由初始郁闭走向过熟林分的演变过程,都可以用y=A D±B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它揭示出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 进入过熟林分以后, 林分结构变为多个“世代”组成的“异龄林分结构”, 而各个“世代”发生的“株数递减/蓄积量递增”过程都不同。“世代更迭”的行为不遵守“时间倍增”规律, 而是更为复杂的自组织行为, 因此称为“非周期行为”。“周期行为”趋向复杂的“非周期行为”是一条演化通路, 表达出思茅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物质流”。这种“物质流”必定是与外界环境的“能量流”进行能量、物质交换所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根系的生物量模型是森林生物量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天然林思茅松单株为研究对象,按东西南北4个方向挖掘和测定最大侧根的生物量.基于线性转换的幂函数模型和SAS软件的协方差模型,分析东西南北4个不同方向上的侧根生物量模型差异,在差异显著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哑变量构建基于根径单变量(DR)和根径平方与根长乘积复合变量(DR2LR)的对数转换后的四向侧根生物量的线性模型.研究表明:(1)基于单变量和复合变量的4个方向的侧根生物量模型差异性检验,北向的侧根均与其他3个方向的侧根生物量有显著的差异,而其他3个方向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基于单变量和复合变量分别构建侧根生物量哑变量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 8和0.754 4;复合变量模型的表现优于单变量的侧根生物量哑变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1~4年生)林地土壤肥力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营造思茅松人工林,只要合理施肥,就能有效地维护其林地土壤的肥力。其经营过程中施用尿素能够显著提高思茅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其土壤的化学性质;施用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对思茅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当其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也能防止林地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19.
思茅松是松材线虫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新寄主植物,对思茅松天然林区症状观察的同时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思茅松上松材线虫病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寄主上的有所不同,即松针当年陆续脱落和感病中期还有流脂现象。  相似文献   

20.
调查结果显示 :思茅松林木受松实小卷蛾危害后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大 ,高生长平均损失量为 0 5 0m ,其高生长损失率平均为 16 4 0 % ;对林木径生长影响不大 ,反而能促进径生长 ,促进径生长量平均为 0 11cm ,提高径生长率平均为 3 6 3%。经分析在 35个思茅松种源中对松实小卷蛾抗性较强的种源有通关、木乃河 8# 、木乃河 11# 和曼歇坝 1~ 18# 等 11个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