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射阳县夏播玉米部分田块秃顶、缺粒极为严重,产量损失在40%以上,严重田块几乎失收。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分析了玉米秃顶、缺粒的原因,生产上及早开展科学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这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4年徐州市夏玉米出苗后出现生长缓慢,植株黄化,叶片发紫、枯黄、心叶卷曲甚至枯死,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很少或无根毛)等症状。6月下旬对此进行调查,基本确定造成该市较大面积(0.7万hm^2)夏玉米出现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情况全省玉米产量再创新高。2012年全省优质高产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各项主推技术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农机农艺结合进一步提高,全省玉米机播率84%,机收率60%左右。玉米整个生长期除前期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外,中后期气候条件良好,授粉充分,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增加。产量达1747.75万t,同比增加51.25万t,增幅3.02%。二、成本收益据全省15个基点县428个农户调查汇总显示:2012年河南省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4.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我市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危害夏玉米的病害 ,该病在优质玉米主产区栾川、伊川、宜阳等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由 1996年最初发生的 30 0hm2 扩展到现在的 4 6 6 7hm2 。一般发病田病株率 2 0 %左右 ,严重田块病株率达 10 0 % ,严重影响夏玉米的正常生长。经1998~ 2 0 0 0年调查研究 ,初步摸清了该病发生规律 ,并探索出有效防治措施。1 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浸状腐烂 ,引起组织软化 ,并有腥臭味。一般从小喇叭口期 (7月上旬 )开始发病 ,在植株基部叶鞘上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 …  相似文献   

5.
1幼叶发紫此症状多发生在玉米出苗后,叶片先为绿色,但不舒展,茎秆细小,后茎叶出现红紫的暗绿色。先从老叶尖端沿叶缘处变深绿带紫色,继而变黄枯死,然后逐渐向幼嫩叶发展。此症多发于早春、未施磷肥的田块、或地势低洼处。以农大108、登海9号、11号品种多见。主要原因是缺磷或根  相似文献   

6.
实地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新沟村、下坝村、照中村、照一村等5个村2017年的小麦、玉米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作物的品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样本中46%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自留种;37%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2014;7%的农户选择种植小麦品种永良18号;甘春20号、陇春26号、陇春13号的种植比例仅占2%~4%。从对玉米的品种调查情况看,75%的农户种植制种玉米,19%的农户种植先玉335,且该品种集中在暖泉村和照中村,金穗10号、金穗3号、利合16等3个品种的种植比例仅占2%~3%。另外水资源、劳动力、农资、政策补贴等因素均对小麦、玉米生产的发展有影响,提高良种推广和政策补贴水平对保障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高台县小麦及玉米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照中村、照一村、新沟村、下坝村等5个村2015年的小麦、玉米施肥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的小麦、玉米施肥以氮素和磷素投入为主,钾肥投入量少或基本不施。调查区普遍施用的化肥品种以尿素、磷酸二铵为主,小麦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61.3%和37.4%,玉米田施用量分别占总施用量的71.9%和26.1%,复合肥、硝酸铵、钾肥很少。作物生产过程中小麦仅有29%的农户追肥1次;玉米有64%的农户追施2次尿素,41%的农户追施2次磷酸二铵。小麦的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PFP)均低于全国水平;玉米的氮肥、磷肥偏生产力(PFP)也低于全国水平,钾肥的偏生产力(PFP)相对较高,且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2,(16):37
上期玉米种子问卷调查和12316金农热线农户反馈结果:共调查70名用户,85%农户都会在家附近农资店购买种子,常见购买品种有石玉9号、海禾17、吉东16、辽单565等;有63%农户选择玉米与大豆间种;50%农户的玉米产量较往年偏低;15%的农户购买过假冒种子;78%所购买的种子都会有售后服务;98%农户认为今年种子价格与往年价格相比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通过调查一般田块因空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20%以上。现将玉米空秆空粒的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玉米空秆、倒伏的防治途径 空秆、倒伏具有普遍原因,又有不同年份、不同情况的特殊原因,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预防。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叶县区域内不断出现玉米苗期黄花枯死等异常症状,2014年发生的更为普遍,群众对此反映相当强烈。县农业局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相关农户,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形式,对叶县玉米苗期出现的异常症状的特点、原因及综合预防防治措施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变革,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2000年调查,全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达2.3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1%,一般田间病株率为8.4%,严重发生田块病株率达20%~3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现已成为我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2.
夏玉米中期追肥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重要生产技术。对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区农户采纳该项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4.7%的农户采纳了该项追肥技术,并对农户不愿追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为今后夏玉米追肥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来自滇西南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杂交玉米技术对农户收入、农户生计策略和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方法】利用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农户收入决定因素和农户生计策略决定因素,并采用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测度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贡献。【结果】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杂交玉米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0.5%;杂交玉米种植面积比重每增加1%,农户人均粮食作物收入增加2.5%。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农户间收入不均等的效应仅为0.005。【结论】在滇西南山区,杂交玉米技术既可增加农户收入又不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4.
玉米制种技术是影响玉米种子质量的关键,为给玉米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种子,现将我公司新品种种星58的制种技术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1播种前的准备1.1制种地及农户的选择制种地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温度和常见的害虫,同时也要考虑制种地的地形特征、固有肥力和杂草的情况,避免因贫瘠和杂草带来田地不均匀的问题。最好不要选用以前种植过玉米的田块。还要考虑到相邻田块的条件,是否需要隔离。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梨树县农户春玉米氮肥施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北地区农户春玉米的施肥现状,2012~2014年连续3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梨树县各乡镇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2014年农户的施肥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追肥农户比例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分别为36.8%、27%和19.1%,然而,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种植玉米的农户追肥比例有较大差异,在风沙土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有64.5%采用了追肥,在黑土、冲积土和其他土壤类型上种植玉米的农户中施用追肥的比例分别只有14%、8.3%和9.6%;施氮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适宜区间内(160~240 kg·hm-2)的农户比例为40.8%,有54.1%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240 kg·hm-2),且追肥农户的施氮量比一次性施肥农户更高。根据农户的追肥意愿调查,有80.8%的农户认为追肥能够增产,而选择一次性施肥的农户中有80.1%是因为一次性施肥方便,但如果能提供好用的追肥机械,仍有76.2%的农户会选择追肥。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作物持续高产,采用田间试验法对农户习惯管理方式和高产管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了藁城和深州市高产田的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生境特征及NPK养分投入平衡等。结果表明,与农户田比,高产田小麦和玉米产量藁城分别增加28.6%和11.6%,深州分别提高8.4%和11.2%;两种作物各生育期不同土层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和钾含量均高于农户田,而硝态氮含量前者低于后者,同一田块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钾均随土壤深度加深逐渐降低,上层显著高于下层。明确了不同区域小麦和玉米氮磷钾需求数量和比例,且高产田氮磷钾施用量较农户田更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逐处扩大,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近年来通过田间调查和农户反映,有部分地块发现玉米空秆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为此提出产生原因和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玉田县地处冀东,有耕地108万亩,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为掌握全县农户施肥情况,有针对地指导农民科学施肥,2009~2011年度,我们开展了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933户小麦种植户和1901户玉米种植户。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2017年的调查,临沭县玉米种植区只有52%的农户使用了该项技术,仍有48%的农户不了解该项技术;有意愿使用该项技术的农户占75%,余下25%的农户不愿接受这一技术。本文分析了当前制约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普及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制约、技术水平制约、耕地环境制约、经济承受力制约等方面,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作为全国禽蛋生产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0.7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1万公顷。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从2002年开始,玉米粗缩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田块发病株效率5%——30%。较重田块发病株率为7n%——9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通过近几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