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的调查结果,研究了油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了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64个样地中发现了177种植物,其中乔木28种,灌木51种,草本98种,隶属于49科110属。(2)乔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更为明显。依各层次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油松,草本层优势种为披针苔草,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3)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最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乔木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2.
格氏栲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格氏栲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 ,初步探讨格氏栲群落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格氏栲林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分别达 0 95 8和 3 495 ,显示该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 ;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格氏栲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群落演替趋势说明 ,要加强保护格氏栲自然更新 ,通过种子繁殖和萌蘖等方式互补 ,从而使其成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级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林分密度对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当刺槐林分密度为1450株/hm^2和1300株/hm^2时,刺槐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群落较稳定。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刺槐人工林密度选择1300株/hm^2和1450株/hm^2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甜槠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甜槠林群落结构及物种重要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甜槠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甜槠林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次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吕梁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种,隶属于16科33属.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不同林分密度级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为:①林分密度的变化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当密度为2 250株·hm-2时,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值.②林分密度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为1 375株·hm-2和2 250株·hm-2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群落相对稳定.③除密度为3 000株·hm-2的林分外,其余4个林分密度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④研究区的侧柏人工林造林密度选择2 250株·hm-2或1 375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利用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以及重要值,对松树山主要森林群落(油松)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落结构方面,松树山油松天然林垂直结构层次分明,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油松胸径大部分集中在15 ~25 cm,占全部油松的56.50%;(2)从各层植物组成特征来看...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高校校园绿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利萍  焦健 《广东园林》2007,29(5):44-47
初步尝试采用天然群落样带调查法对兰州市几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校园绿地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等特征,为城市生态学研究及校园绿化建设提供理论根据。调查结果表明:5所院校绿化树种中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均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偏少,以蔷薇科、杨柳科、蝶形花科植物为主,显示出北方地域植被的特点;除甘肃农业大学外,其它4所院校绿化树种中的乡土种比例均高于栽培和外来种;甘肃省委党校校园物种种类丰富,均匀度指数较大,多样性较高;其它4所院校绿地群落多样性水平均不高。5所院校校园乔木层、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H’)和Simpon指数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临安昌化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法对临安昌化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结构,计算分析各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的重要值,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草本层取小样方进行调查测量,了解草本层的植物构成并计算了草本层的盖度。分析临安昌化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后认为,该常绿阔叶林属顶级群落,具重点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粗糠树是果材兼用的多用途树种。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等方法对粗糠树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粗糠树群落乔木层树种构成复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的特点。均匀度变化呈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优势度呈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中的变化趋势不同:乔木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横“S”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同;草本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V”形变化趋势。落种发芽困难导致自然更新受阻、人为砍伐过度导致存量不断减少、存活率下降是粗糠树处于低危边缘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植物种共77种,隶属18科51属,区系组成相对简单,多为抗旱或抗盐类植物。油蒿种群重要值最大,在9个样地中,分布于7个样地,重要值居于前两位,是我国干旱区优良固沙半灌木。调查区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普遍偏低,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反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带状营造红松与天然阔叶树镶嵌技术,不仅能够保护物种多样性,恢复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可以大量节约造林成本,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的保护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岳山地处我国重要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中部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和我国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的过渡带上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包括拥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油松和辽东栎天然林,太岳山林区是山西省中南部乃至华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该地域不论从我国华北地区自然保护还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角度,都是具有重大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林分生长及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将林分划定为三种类型,即油松人工用材林、油松人工水源涵养林、油松人工水土保持林。在10,20,33年生时的不同林龄阶段.对三种林分类型适时进行密度调整,以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和盖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中调查了1hm^2群落空间垂直结构上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以及2个100m长样带上的林窗斑块和油松斑块(冠幅相互连接的油松个体被合并为同一斑块)内部的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群落的垂直空间结构上,乔木层(油松)盖度与灌木层盖度、林下总盖度(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以及林下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成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盖度与草本层成显著负相关。林下物种丰富度与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但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内部,物种丰富度与盖度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水平空间结构上,随油松斑块增大,斑块内灌木层盖度下降,草本层盖度上升;物种丰富度约在油松斑块直径为12~15m时达到最大。在林窗内部,物种丰富度和灌木层盖度在林窗边缘高于林窗中央,而草本层盖度在林窗边缘较高。考虑到不同斑块大小支持不同物种的生存,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应建立由不同大小的斑块(林窗和油松斑块)组成的镶嵌式群落.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每种密度林分设计3块样地。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度、平均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并用方差分析做显著性比较。研究结果及方差分析表明:间伐能促进林分生长,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增大显著;间伐能促进林分平均高、林分蓄积量增加,但影响并不显著;马尾松中龄林适合的保留密度为1750株/hm2。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重庆市人工林鼠害危害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的研究区划,四川省人工林鼠害的发生状况可明显划分为 3 个区:即岷山山系以东的黑腹绒鼠危害区,邛崃山系的赤腹松鼠- 云南绒鼠危害区和凉山山系的云南绒鼠- 中华绒鼠危害区。不同鼠害区的鼠种组成及危害树种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总结 ,摸清了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的历史 ,现状及进展情况 ,提出了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油松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代表性树种之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了太岳山林区天然油松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松种群由于缺乏幼苗幼树,径级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辽东栎、青楷槭等5种阔叶树种种群的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属进展种群。油松、辽东栎、杨树、山杏、山楂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集群分布;白桦与茶条槭在小尺度范围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在中、大尺度变成随机分布;青楷槭在中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但是小尺度和大尺度呈集群分布;五角枫在整个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赤杨在尺度变化过程中由集群分布变成均匀分布。上层阔叶树和下层阔叶树呈集群分布的趋势,但下层阔叶树随尺度的变化由集群分布变成随机分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