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的调查结果,研究了油松群落的物种组成,计算了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64个样地中发现了177种植物,其中乔木28种,灌木51种,草本98种,隶属于49科110属。(2)乔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更为明显。依各层次植物重要值排序,乔木层优势种为油松,草本层优势种为披针苔草,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3)多样性指数在各层次表现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最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乔木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2.
格氏栲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格氏栲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重要值进行调查分析 ,初步探讨格氏栲群落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格氏栲林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分别达 0 95 8和 3 495 ,显示该群落是相对稳定性较大的群落 ,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 ;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格氏栲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群落演替趋势说明 ,要加强保护格氏栲自然更新 ,通过种子繁殖和萌蘖等方式互补 ,从而使其成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级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林分密度对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当刺槐林分密度为1450株/hm^2和1300株/hm^2时,刺槐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群落较稳定。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刺槐人工林密度选择1300株/hm^2和1450株/hm^2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甜槠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甜槠林群落结构及物种重要值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物种多样性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标测定甜槠群落不同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分析甜槠林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规律明显;总体上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次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吕梁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种,隶属于16科33属.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不同林分密度级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为:①林分密度的变化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当密度为2 250株·hm-2时,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值.②林分密度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为1 375株·hm-2和2 250株·hm-2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群落相对稳定.③除密度为3 000株·hm-2的林分外,其余4个林分密度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④研究区的侧柏人工林造林密度选择2 250株·hm-2或1 375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7.
兰州市高校校园绿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尝试采用天然群落样带调查法对兰州市几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校园绿地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重要值及多样性等特征,为城市生态学研究及校园绿化建设提供理论根据。调查结果表明:5所院校绿化树种中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均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偏少,以蔷薇科、杨柳科、蝶形花科植物为主,显示出北方地域植被的特点;除甘肃农业大学外,其它4所院校绿化树种中的乡土种比例均高于栽培和外来种;甘肃省委党校校园物种种类丰富,均匀度指数较大,多样性较高;其它4所院校绿地群落多样性水平均不高。5所院校校园乔木层、灌木层Shannon-Weiner指数(H’)和Simpon指数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9.
粗糠树是果材兼用的多用途树种。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等方法对粗糠树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粗糠树群落乔木层树种构成复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的特点。均匀度变化呈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优势度呈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海拔梯度中的变化趋势不同:乔木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横“S”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同;草本层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V”形变化趋势。落种发芽困难导致自然更新受阻、人为砍伐过度导致存量不断减少、存活率下降是粗糠树处于低危边缘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4.
15.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和盖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中调查了1hm^2群落空间垂直结构上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以及2个100m长样带上的林窗斑块和油松斑块(冠幅相互连接的油松个体被合并为同一斑块)内部的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群落的垂直空间结构上,乔木层(油松)盖度与灌木层盖度、林下总盖度(灌木和草本层的盖度和),以及林下物种丰富度(物种数量)成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盖度与草本层成显著负相关。林下物种丰富度与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但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内部,物种丰富度与盖度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水平空间结构上,随油松斑块增大,斑块内灌木层盖度下降,草本层盖度上升;物种丰富度约在油松斑块直径为12~15m时达到最大。在林窗内部,物种丰富度和灌木层盖度在林窗边缘高于林窗中央,而草本层盖度在林窗边缘较高。考虑到不同斑块大小支持不同物种的生存,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应建立由不同大小的斑块(林窗和油松斑块)组成的镶嵌式群落. 相似文献
16.
17.
四川省,重庆市人工林鼠害危害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的研究区划,四川省人工林鼠害的发生状况可明显划分为 3 个区:即岷山山系以东的黑腹绒鼠危害区,邛崃山系的赤腹松鼠- 云南绒鼠危害区和凉山山系的云南绒鼠- 中华绒鼠危害区。不同鼠害区的鼠种组成及危害树种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19.
山西太岳山天然油松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代表性树种之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了太岳山林区天然油松林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油松种群由于缺乏幼苗幼树,径级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属衰退型种群;辽东栎、青楷槭等5种阔叶树种种群的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属进展种群。油松、辽东栎、杨树、山杏、山楂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集群分布;白桦与茶条槭在小尺度范围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在中、大尺度变成随机分布;青楷槭在中尺度范围呈随机分布,但是小尺度和大尺度呈集群分布;五角枫在整个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的趋势;赤杨在尺度变化过程中由集群分布变成均匀分布。上层阔叶树和下层阔叶树呈集群分布的趋势,但下层阔叶树随尺度的变化由集群分布变成随机分布。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