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研究对象,向供试土壤中通入臭氧,通过改变臭氧通入量和臭氧通入的频次,进行百菌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通入量达到400 mg时百菌清降解效果最好,对百菌清初始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50 mg/kg的土壤总降解率分别为67.3%、67.7%和68.8%;在臭氧通入的初期,通入频次由1次/d增加到4次/...  相似文献   

2.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驯化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以0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一株菌在柴油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 d降解率达到了71.7%,具有开发潜力,可以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接种量、温度、柴油浓度、N源6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6 d、pH值为5.0、接种量为5%、温度为35℃、柴油浓度为1 000 mg·L-1、N源为(NH,4),2SO,4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3.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低温下降解阿特拉津的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吉林市农药厂排污口和长春市裴家垃圾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够在低温条件下(10℃)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L1和N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Biolog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两株菌分别为深红酵母菌(Rhodotomla glutinis)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Burkholderia glumae);通过室内降解条件优化确定2株菌对10mg·L^-1 AT最佳降解条件:初始pH为7,碳源为葡萄糖,L1的接种量为10mE(1.53×10^8个),N8的最佳接种量为2mL(2.48×10^8个),第15d最大降解率L1为80.7%,N8为73.6%。在最佳降解条件下,L1和N8对初始浓度为5、10、15、20、25mg·L^-1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反应多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3.10d.从而为生物降解阿特拉津提供了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野认菜安全生产及为制定标准化操作技术规范提供科学依据,对百菌清等3种杀菌剂在野湫菜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依据最高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可在野淡菜上用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7d;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在野状菜上用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6.
用2种方法对园林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煤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获得海桐煤污病病原茵若干株,经鉴定均为子囊茵亚门座囊茵目煤炱科煤炱属Capnodium sp.的种类;同时还测定了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2种杀菌剂对其中1株病原菌(GN1)的室内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百菌清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GN1)均有很强的毒力;而其中甲基托布津的杀菌力比百菌清的强.在不同浓度之间,甲基托布津以0.0025g·mL-1(即400倍液)杀菌效果最好(抑茵圈直径平均为5.20cm);百菌清则以0.0033g·mL-1(即300倍液)杀茵效果最好(抑茵圈直径平均为4.40cm).2种杀茵剂的持效期不同,甲基托布津为10d,百菌清为7~10d.  相似文献   

7.
从施用由猪粪堆肥制成的有机肥的土壤中筛选、驯化出一株能以氯霉素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命名为CAP_CXMF.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探讨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以及不同外加碳氮源对降解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霉素初始浓度为300 mg/L、接种量10%、温度20℃、转速160 r/min、pH为7时,该菌株对氯霉素的降解率达72.55%,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膏和葡萄糖后的降解率分别为73.15%和72.80%.该菌株对氯霉素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可以用于治理环境中的氯霉素污染问题,并为生物降解抗生素提供一种新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8.
百菌清的长期施用已使土壤环境逐渐受到污染,农药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迁移、代谢和积累后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长期施用百菌清的土壤中经过初筛、复筛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百菌清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能够降解百菌清的菌株,通过该菌株16Sr DNA同源性分析,推断该菌株为葡萄球菌属。探讨了该菌降解百菌清的最佳条件:在百菌清浓度为500mg/L,接种量3%,温度37℃,p H值为7.0的条件下培养72h,降解率达到76.54%。  相似文献   

9.
为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解决农副产品农药超标问题,采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P-2,研究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能以多菌灵为碳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培养5d时对100mg.L-1的多菌灵降解率达60.6%,而另外加入氮源蛋白胨,可提高降解率达91%。降解多菌灵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40℃、pH 5.1~8.1,且降解率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生长银杏树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两株能降解MTBE的纯培养微生物,其中一株为球菌(BC-1),另一株为杆菌(BC-2),对这两菌株进行了室内培养降解试验.结果表明,两株纯培养微生物均能在好氧和一定MTBE浓度条件下.利用MTBE作为惟一的基质碳源生长;培养6 d后,均能降解溶液中绝大部分的MTBE(浓度在5~81mg·L-1之间),降解率达99%以上;BC-2的降解速度快于BC-1,短期(<4d)降解效果也优于BC-1;高浓度的MTBE能抑制菌体的生长,甚至导致菌体细胞的死亡,BC-2对MTBE的耐受性优于BC-1;试验中检测到的MTBE降解产物有TBA、丙酮、TBF等,这些降解产物也能被微生物继续降解.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zx2和zx7是普施特高效降解菌,研究其生长和降解特性旨在为普施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瓶培养法,对芽孢杆菌zx2和zx7的生长特性及单菌和复合菌对普施特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x2和zx7均可在普施特初始浓度≤200 mg· L-1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生长良好,zx2在温度25~35℃和pH4.0~7.0时生长良好,而zx7适宜在温度30~35℃和pH5.0~8.0时生长,可见在适应性上二者互补.在最佳条件(温度32℃、pH6.0和普施特初始浓度为200 mg· L-1)下,zx2和zx7在无机盐培养液中对普施特降解动态均符合阻滞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3.8 d和2.8 d,培养6d时普施特降解率分别为85.81%和90.27%.在培养过程中,zx2的pH是降低的,而zx7的pH基本不变,可初步表明二者降解机理不同;zx2和zx7复合菌(1:1)对普施特降解率比单菌低,为82.70%,这可能是因为zx2或zx7降解普施特的过程中利用了对方产生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2.
An efficient procedure was describ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nocotyledonous oriental hybrid lily, Lilium cv. Siberia.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via leaves regeneration, The leaves of leaflets which derived from bulbs were sliced into 1.0 cm long and were co-cultivated with A. tumefaciens strain LBA4404/pB2AE12, which harbored a vector carrying the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DREB2A genes in the T-DNA region. The suitab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 was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reached 0.5-0.6 (OD600), 15 min infection time, 20 mg.L^-1 acetosyingone, and 10.6 mmol.L^-1 NH4NO3 medium was used for co-cultivation 3 days, delayed 7 days for selecting by 30 mg.L^-1 kanamycin containing regeneration medium. Efficient shoot regeneration was observ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mg.L^-1 naphthaleneacetic acid, 0.5 mg.L^-1 benzyladenine and 0.1 mg.L^-1 Kinetin after about 6 weeks culture. The presence ofDREB2A gene in the genomic DNA of regenerated plants was detected by means of PCR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不同辣椒色素及不同色素浓度对百菌清于水溶液中的光解。结果表明,百菌清在水中的光解速率为辣椒黄色素>辣椒红色素;随色素浓度的增加,在100 mg·L-1的辣椒色素水溶液中,辣椒黄素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而在50 mg·L-1的辣椒红色素溶液中,辣椒红色素有显著的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采用单一诱变(紫外线辐照法、亚硝基胍法)和复合诱变(硫酸二乙酯-紫外、亚硝基胍-紫外)等方法进行诱变育种。经抑菌圈筛选、苯乳酸含量测定及遗传稳定性鉴定,最终由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优良突变株,其苯乳酸产量高达712 mg·L~(-1),比出发菌株246 mg·L~(-1)提高了2.89倍,为后续工业化生产苯乳酸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15.
低碳氮比畜禽粪水厌氧消化液短程硝化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畜禽粪水厌氧消化液存在低C/N、后续可生化性差等问题,提出利用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处理高氨氮畜禽粪水厌氧消化液。结果表明:在(29±1)℃条件下,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DO在0.6~0.9 mg·L~(-1)之间,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之后在恒定曝气量下使反应器内DO为0.1~2.88 mg·L~(-1)时,在处理高氨氮粪水过程中,通过对比四组不同pH和游离氨(FA)发现,当pH=8、FA=18 mg·L~(-1)左右时更利于亚硝化菌的优势竞争并可长期稳定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应用MPN法测得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OB)数量之比为600∶1。SBR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COD负荷和氨氮负荷分别为2.0~3.5 kg·m~(-3)·d~(-1)和0.6~0.8 kg·m~(-3)·d~(-1),COD去除率为63%~71%,NH~+_4-N去除率在94.9%以上,NO-2-N积累率(NAR)达到94.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毛稔叶片作为外植体,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种类激素的浓度配比对毛稔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与光照12 h·d-1有利于毛稔愈伤组织形成,毛稔叶片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6-BA+2.0 mg·L-12,4-D+0.1 mg·L-1 NAA,光照12 h·d-1诱导40 d,愈伤诱导率为96%;叶片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极低,分化率随6-BA浓度升高而升高,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2.0 mg·L-16-BA,分化率为1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NAA,生根率为88.89%。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不同pH值、赤霉素(GA3)浓度和光照时间对白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芷种子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5.0~9.0均可萌发,其中以pH7.0~8.0条件下萌发率较高;用150mg·L-1的GA3浸种处理6h更有利于白芷种子的萌发;白芷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萌发,其中以光照12h·d~(-1)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白芷种子萌发效果的最佳组合为:用150mg·L~(-1)的GA3浸种处理6h,播种在pH7.0~8.0条件下,进行光照12h·d~(-1)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3个不同花色蝴蝶兰V31、夕阳红和大红花品种的丛生芽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增殖过程中其增殖系数均随B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一定浓度的NAA促进蝴蝶兰生根,但是在丛生芽增殖与生根方面,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适宜于V31品种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  相似文献   

19.
枣未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树雄性不育3号(JMS3)和金芒果枣为材料,建立了枣树未成熟胚高效再生植株体系。对枣未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枣未成熟胚可以通过直接萌发和经子叶发生愈伤两条途径再生完整植株,冷藏处理是促进未成熟胚直接成苗的有效方法。枣未成熟胚经0~4℃冷藏60d,接种在MS+蔗糖30g.L-1+琼脂3.3g.L-1培养基上,胚直接成苗率高达93.3%。将去除核壳时受损伤胚的子叶接种到MS+麦芽糖20g.L-1+琼脂3.3g.L-1+TDZ 1.0mg.L-1+NAA 0.2mg.L-1培养基上,40d后出愈率为98.9%。所得愈伤经MS+麦芽糖20g.L-1+琼脂3.3g.L-1+TDZ 1.0mg.L-1诱导40d后出芽率可达74.1%,丛生芽率达70.4%。在生根培养基1/2MS+蔗糖20g.L-1+琼脂3.3g.L-1+IBA1.0mg.L-1+IAA0.01mg.L-1上40d后生根率为80.8%。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牡丹‘凤丹’体细胞胚发生培养体系,以牡丹‘凤丹’的合子胚、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种胚发育时期不同质量浓度蔗糖处理及不同的培养基对牡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10 d是体细胞胚直接诱导合适的发育时期,诱导率为33.00%,3种外植体中,种胚的诱导率最高;利用质量浓度为90 g.L-1的蔗糖溶液处理种胚2 h,体细胞胚诱导效果最好,在MS+2,4-D 2.0 mg.L-1+6-BA 2.0 mg.L-1培养基上获得较高的体细胞胚,诱导率为3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