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资源短缺等问题,且农业污染现象严重,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主要是将农业资源进行重复利用,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沼气发酵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能量转换、物质循环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最佳途径和中心环节,可以将废物转化为农业用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沼气及其发酵物在生态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效益及具体利用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低碳农业是一种先进的"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以最少的生产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产生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减少农业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文章主要阐述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科研生产中积极探索和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观光体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中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观光休闲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应对气候变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倡导的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农业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主要体现在:发展农田循环生产模式,增强农田碳汇功能,实现物质减量化投入,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发展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减少废弃物污染,提高牧业竞争力;发展农菌循环链,延长农田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复合生物循环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农业企业循环产业模式,实现农业节能减排的工程化。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观光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低碳化发展是实现低碳经济中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介绍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观光休闲农业低碳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应对气候变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辰  孙波  赵其国  李辉信 《土壤》2014,46(1):7-14
针对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全球变化的双重目标,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基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高值农业的原则,从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发展对策主要包括: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及财政补贴;立足各地农情,大力发展区域低碳农业适应性体系;推广低成本低碳农业适应性技术,发展农村低碳农业合作组织;优化低碳农业发展外部环境,提高公众低碳农业认知意识。  相似文献   

7.
氮肥高效施用在低碳农业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低碳农业是我国集约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理解氮肥高效施用是实现低碳农业的关键,可以更加明确如何集成优化农业管理措施增加产量、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提高土壤固碳效应,综合实现固碳、减排、增产的低碳农业发展目标。本文概述了低碳农业评价指标的三个阶段性研究特点,从田间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拓展为涵盖固碳效应的净温室效应,再拓展为涵盖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的综合净温室效应以及兼顾作物产量的温室气体强度。提出了如何利用当季作物试验来估算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收支、结合生命周期评价当季作物综合净温室效应和单位产品温室气体强度的方法。按照现阶段低碳农业的评价指标,以我国稻–麦轮作生态系统集约化生产的低碳农业模式为案例,解析氮肥施用在低碳农业各组成包括作物产量、固碳效应、CH4和N2O排放、农业措施碳排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氮肥高效施用在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净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实现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沼气技术与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发展以沼气技术为中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及具有新疆特色的沼气生态模式,以推动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发展沼气技术的对策建议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持续协调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发展低碳农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低碳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生态高值农业模式。低碳农业是节约型农业,具有低能耗特点.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低碳农业是安全型农业.具有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闽北地区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但目前关于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位于闽北地区的福建省南平市炉下镇为研究对象, 探讨构建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特尔斐法(Delphi)和模糊综合评价(FCE)相结合的方法对闽北地区低碳农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以期实现对低碳农业效益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评价的转变。通过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指标值, 形成了一个具有3个层次、20个具体指标的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炉下镇低碳农业效益进行了实证评价应用, 结果显示: 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值为0.723 9,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指标值分别为0.698 2、0.592 3和0.472 0。应用结果表明, 该体系适应于闽北地区低碳农业效益综合评价, 对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简述低碳农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趋势及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建立零碳排放示范区;完善低碳农业金融支持体系;建立黑龙江省农业碳汇交易场所等构建低碳农业支持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河池底的污泥不断进行着沼气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吸附在污泥上。沼气开采做为能源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沼气开采又能减少恶臭而有害的H2S气体和温室效应很高的CH4气体,减少其逃逸到空气中,改善空气质量;沼气开采也能促进水体自净功能的提高,改善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上海农业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是上海的重要碳汇资源,但考虑了农业活动的碳排放后,是否还是净碳汇呢?本文利用《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上海近年来的农业活动的碳吸收和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发现近年来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减少,其碳吸收能力也在不断减弱。上海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施用化肥和灌溉。总体而言,上海农业仍是个巨大的净碳汇,数量约为380万t.a-1。由于耕地面积和技术条件限制,上海通过农业增产提高碳吸收能力的潜力很小,但通过改良耕作技术,推广生态、低碳的农业耕作方式,仍有较大的碳汇发展潜力。其关键在于把农业碳汇纳入市场体系,激励农户的低碳耕作行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的奶牛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是降低农业产业园区废弃物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该研究构建了适合园区规模的循环农业模式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某典型奶牛产业园区为案例,将园区现行的利用全混式厌氧反应技术(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的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与湿法两相耦合厌氧消化、干法序批式厌氧消化、干法连续式厌氧消化3种不同沼气工程模式进行对比,运用能值理论及计算方法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园循环模式进行了评价,选择最适宜园区发展的沼气工程模式。结果表明,该园区能值投入率为17.57,能值产出率为0.41,环境负载率0.33,可持续发展指数1.23,以CSTR湿法单相厌氧消化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整体效益优于其他3种模式。研究对其他园区的循环农业模式评价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论述沼气在控制畜禽粪便、农药、化肥、城乡生活污染,缓解能源危机,减轻不可再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沼气发展中存在的理论技术研究不系统、不深刻,政策管理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将沼气和能源、环保、卫生、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结合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完善投入机制等对策,以期推进中国沼气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循环型农业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诠释循环经济的定义,简述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江苏省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循环型农业建设模式进展及苏北地区推广“沼气生态村”所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出了江苏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低碳技术在农作物秸秆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积极发展低碳技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且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可避免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节能减排、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3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低碳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同时大力倡导开发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生态建设中,沼气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发展农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分离浮罩式沼气池性能优越,克服了固定水压式沼气池许多缺点,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分离浮罩式沼气池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践与探索经验,对沼气在保护区及其他地方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概括了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根据大量的探索实践,总结分析了安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类型及应用效果。实践表明,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保护、资源消耗及农村能源短缺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