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2007年和2009年对广东、广西沿海部分海域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贝类产品中镉(Cd)、铜(Cu)、铅(Pb)、锌(Zn)的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差异,并采用点估计方法对贝类产品中的Cd、Cu、Zn、Pb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贝类品种的差异决定了其体内Cd、Cu、Pb、Zn含量的差异,近江牡蛎样品中Cd、Cu、Zn的含量远远高于另外4种贝类,文蛤样品中Cd、Cu、Pb的含量明显低于其他4种贝类.贝类产品中Cd、Cu、Pb、Zn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这可能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因子的季节变化有关.与<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限量值相比,贝类产品中Cd、Cu、Pb的合格率分别为65%、67.7%和100%.与其他海域贝类产品的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贝类样品Cd、Cu、Pb、Zn的含量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相比,太平洋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和文蛤的Pb、Cd的膳食暴露量处于安全范围内,而近江牡蛎的Cd膳食暴露量可能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贝类壳体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标记物的可行性,于2011年3月,分别从饶平汫洲、深圳湾、珠海高栏港、阳江闸波、湛江官渡等广东沿海域采集了近江牡蛎和长牡蛎样品。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牡蛎壳体各生长层中Ca、Co、Cd、Cu、Zn、Pb、Cr、Ni、Fe和Mn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元素在不同采样点牡蛎壳体各生长层中的含量排列顺序大体一致,壳体中必需元素CaFe、MnCuZn,排在前5位,是壳体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Ca+Fe+Mn含量约占总量的36%~40%,Cu和Zn含量也较高,保持稳定;非必需元素NiCrPbCoCd,其中有毒重金属元素Cd、Cr和Pb含量低、变动范围大,Cd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双壳类壳体可以作为监测海洋环境中Cr、Cd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葫芦藓、立碗藓、丛生真藓等藓类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滨州市城区不同地段苔藓植物配子体内Pb、Cu、Zn、Cd等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3种苔藓植物中,以立碗藓体内重金属元素Cu、Pb、Zn等元素含量为最高,分别达到93.46±9.06μg/g、144.49±15.8μg/g、177.23±13.84μg/g,而丛生真藓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最低;同时,在3种苔藓植物体内均未检测出重金属Cd。在3种苔藓植物中,Cu、Pb、Zn等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较为显著,且不同元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经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地段、不同苔藓植物配子体内主要重金属元素(Cu、Pb、Cd)含量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体而言,立碗藓、葫芦藓更适于作为污染监测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宿州市环城河两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环城河两侧环境的不同,在河流两岸各布置18个采样点,共36个采样点,分析Cu、Pb、Zn、Cd、Ni、Cr、Hg、As共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d、Ni、Cr、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27、27.32、66.07、5.73、30.18、51.99、0.34、16.81mg/kg,其中Cd和Hg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Cu超过了宿州土壤背景值,除Zn外,其余元素均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从河流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来看,Cu、Cd、Ni、Cr、Hg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北侧高、南侧低,Pb、Zn、As这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则为北侧低、南侧高,表明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环境绿化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土壤金属胁迫对烟草不同部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金属胁迫对烟叶各部位金属的累积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高浓度的镉(Cd)、铅(Pb)、铜(Cu)、锌(Zn)处理盆栽试验,测定烟叶各部位中Cd、Pb、Cu、Zn含量。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烟叶中Cu和Zn的含量下降,各部位Cd含量均上升;Pb胁迫下,各部位Cd和Pb含量上升,中部叶Cu含量下降,各部位Zn含量均下降;Cu胁迫下,除下部叶外,其他部位Cd含量均下降,烟叶Zn含量下降;Zn胁迫下,中部叶和根茎Cd含量下降,除上部叶外,各部位Pb和Cu含量均下降。可见,在Cd和Pb胁迫条件下,土壤添加Cu和Zn可以有效减少烟叶中Cd和Pb含量。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IS软件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哈尔滨市土壤重金属镉、铅、铜、锌(Cd、Pb、Cu、Zn)元素在市区内的含量分布、空间异质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样品为2008年10月在哈尔滨市区内采集的53个土样,采样面积为7 086 km2。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Cu、Zn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都在25%~75%之间,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u和Zn、Cd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Zn不仅与Cu、Cd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还与Pb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Cd元素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由道外区向道里区逐渐降低,道外区域整体偏高含量在0.22~0.26 mg.kg-1之间,属于轻污染级(0.2~0.4 mg.kg-1);Pb元素平均含量为41.1 mg.kg-1,在轻污染级别以内(35~70 mg.kg-1),其中较高区域是南岗区和平房区;Cu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东北部的道外区高于整个市区的平均值(34.54 mg.kg-1),而南部的南岗区、道里区、平房区、阿城地区低于平均值(34.54 mg.kg-1);Zn元素平均含量为108.6 mg.kg-1,略高于Zn的警戒含量100 mg.kg-1,其中道外区属于中污染级(200~300 mg.kg-1),含量在239.5~287.4 mg.kg-1。  相似文献   

9.
研究铜离子胁迫下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软体组织和壳矿化组织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一定铜离子质量浓度范围内,近江牡蛎体内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对照组与2个实验组的牡蛎软体组织中铜(Cu)质量含量分别为67.42,255.50,299.83 mg·kg~(-1),实验组的Cu质量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水体铜离子浓度的升高锌(Zn)质量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为984.17,1 075.00,1 120.83 mg·kg~(-1);而砷(As)和铅(Pb)呈下降趋势,镉(Cd)质量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牡蛎软体组织中的Cu和Zn含量通常高于壳中的含量。随着水体Cu~(2+)质量浓度从0.10 mg·L~(-1)上升到0.15mg·L~(-1),牡蛎壳中央的Cu质量含量分别为10.25,11.17,17.83 mg·kg~(-1),壳边缘的Cu质量含量分别为10.33,12.83,19.75 mg·kg~(-1),实验组的Cu质量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壳边缘新形成部分的Cu质量含量略高于壳中央部位。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海口湾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海口湾的牡蛎、文蛤体中重金属质量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口湾牡蛎体中Zn,Cu,Cd,Pb,Cr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分别为101.750,161.751,0.686,1.200,2.993mg·kg-1。文蛤体中Zn,Cu,Cd,Pb,Cr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分别为14.060,1.155,0.071,0.145,0.225mg·kg-1。文蛤斧足、外套膜和闭壳肌、内脏团中Zn,Cu,Cd,Pb,Cr等5种重金属的质量含量均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海口湾贝类样品重金属污染指数较小,环境质量优良;对贝类组织器官选择性食用将大大降低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村镇生活垃圾重金属含量及其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中重金属Hg、Pb、Cd、Cr、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0.74±0.48)、(21.80±17.61)、(3.36±11.01)、(108.63±84.01)、(36.83±10.91)、(80.09±42.24)mg·kg~(-1);依据《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Hg、Pb、Cd、Cr的超标率分别是1.74%、3.44%、14.29%、2.09%。村镇生活垃圾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表明: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HgCrCuZnPb,其中Cd和Hg分别为重度和轻度污染;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8(重度污染),Cd和Hg的贡献最大;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CdHg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宝鸡市城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测定了宝鸡市30个农田土壤样品Hg、Cd、Pb、As、Cr、Cu和Zn 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累积性指数、地累积指数和商值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30个土壤样点Hg、Cd、Pb、As、Cr、Cu和Zn含量分别为0.035±0.028、0.102±0.020、26.06±3.35、5.27±1.95、91.75±6.16、29.95±1.95和60.26±8.77mg·kg-1。30个样点Hg、Cd、Pb、Cr、Cu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但所有元素的污染等级均为无污染。与加拿大保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农田土壤质量指导值相比,铬对所有样点均有造成一定生态风险的可能,其余元素均为无风险。  相似文献   

14.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北京顺义区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分析了其中7种重金属元素(Cu、Zn、Cr、Pb、Cd、As和Hg)的全量,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As、Cd、Cr、Hg、Cu、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85、0.136、61.47、0.073、22.43、20.38 mg· kg-1和69.75 mg· kg-1,As、Cd、Cr、Cu和Zn含量平均值超过了北京地区环境背景值,但所有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Shapiro-Wilk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r呈正态分布,Cd、Cr、Cu、Pb元素与As元素相关性显著.土壤各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Zn>Cr>Cd>Cu>Pb>As>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45,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标准Ⅱ级,污染等级为“警戒线”级;菜地、果园、荒地、林地、苗圃、设施农业用地和水浇地的土壤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09、0.765、0.720、0.669、0.781、0.786和0.729,表现为菜地>设施农业>苗圃>果园>水浇地>荒地>林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重金属锌(Zn)、铜(Cu)、铅(Pb)、汞(Hg)、铬(Cr)、镉(Cd)在不同质量分数(a,b,c)胁迫下小叶丁香叶片解剖学特征,并应用石蜡切片法配合显微摄影技术,对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加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升高,小叶丁香栅栏组织的厚度在逐渐变厚,海绵组织的厚度逐渐变薄,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也随之增加,上下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变化不大。小叶丁香在不同质量分数重金属胁迫下均表现出抗性,对重金属Zn抗性作用大小为Zn(100 mg.kg-1)>Zn(200 mg.kg-1)>Zn(150 mg.kg-1);小叶丁香随着重金属Cu的质量分数增加抗性越来越强,Cu(300 mg.kg-1)>Cu(200 mg.kg-1)>Cu(100 mg.kg-1);小叶丁香只对Pb(50 mg.kg-1)产生了抗性,随着Pb质量分数的增大,小叶丁香对重金属Pb的抗性逐渐减弱,说明浓度越低抗性越强(Pb(50 mg.kg-1)>Pb(100 mg.kg-1)>Pb(15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Hg的抗性大小为Hg(2.00 mg.kg-1)>Hg(1.10 mg.kg-1)>Hg(0.2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Cr抗性作用为Cr(100 mg.kg-1)>Cr(150 mg.kg-1)>Cr(200 mg.kg-1);小叶丁香对重金属Cd抗性作用大小为Cd(1.75 mg.kg-1)>Cd(1.00 mg.kg-1)>Cd(0.25 mg.kg-1),研究结果为在重金属污染区选择抗性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太谷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太谷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测定了太谷县20个土壤样品As、Cd、Cu、Hg、Pb、Zn6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累积性指数、地累积指数、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土壤样点As、Cd、Cu、Hg、Pb、Zn含量分别为8.50士1.28、0.072±0.005、21.87士5.46、0.156±0.111、30.98±9.65、72.64±48.40mg·kg。20个样点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无~中度污染水平,但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相比Hg为重度累积。土壤中Pb、Zn、Cu部分来源于交通运输、钢铁7台炼和农业生产,而Hg污染来源可能与灌溉有关,其余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广州南沙、中山一带嗣垦农田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围垦农田土壤样品中Cu、Pb、Cd、Ni、Cr和Zn含量均大于广东省相应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u(56.06mg·kg-1)、Pb(48.30mg·kg-1)、Cd(0.72mg·kg-1)、Ni(41.15mg·kg-1)、Cr(115.1 mg·kg-1)和Zn(200.1 mg·kg-1)分别为背景值的3.30、1.34、12.82、2.26、2.28和4.23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Ⅱ级标准(pH<6.5)比较,土壤样品中Cu、Cd、Ni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3.7%、88.6%、59.6%和28.9%.以GB 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Nemerow指数法进行评价,土壤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86,属3级轻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等相关标准比较,农作物中Cu、Pb、Cd、Ni、Cr和Zn含量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0、28.9%、2.6%、48.3%、12.3%和6.1%.由此可见,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土壤污染以Cd为主,而农作物污染则以Ni、Pb、Cr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竹笋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及竹笋可食部分重金属健康风险,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浙江省和江西省8个竹笋生产基地的土壤和竹笋中5种重金属(Pb、Cr、Cd、As、Cu)含量。结果显示:生产基地土壤中Pb、Cr、Cd、As、Cu平均含量分别为35.5、47.5、0.22、8.5、25.5 mg·kg~(-1),其中Pb和Cd含量最高分别达到54.2、0.58 mg·kg~(-1),超出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LY/T 1678—2014)的限值;竹笋中重金属Pb、Cr、Cd、As、Cu含量范围分别为6.0~39.7、9.0~105.4、0.70~19.9、1.4~4.6、322.0~1 648.9μg·kg~(-1),均未超出标准森林食品质量安全通则(LY/T 1777—200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限值。竹笋生产基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RI)较低,虽然江西省花桥镇和绕二镇Cd单项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但竹笋可食部分对重金属积累较少,通过竹笋摄入5种重金属健康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对大宝山矿山槽对坑尾矿库尾砂和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尾砂中Cd、Pb、Cu和Zn残渣态占绝对优势,占其总量的百分数均在85%以上.农田土壤中Cd、Cu和Zn都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其总量的60%、60%和90%以上,Pb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占其总量的93.44%.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较尾砂大,尾砂和农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以Pb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