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促进农机农艺的结合,探索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的技术优势,选取5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玉米植株性状信息采集和秋后取样测产,证明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的表现均好于等距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水平,提出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并研究该技术模式下玉米的增产效果.通过农艺与农机相融合,挖掘辽宁玉米的增产潜能,提高玉米产量,促进辽宁玉米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形势下,为保障辽宁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提高春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增加农民收入,特开展玉米疏密交错种植技术试验研究。阐述玉米疏密交错种植技术定义及模式,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玉米生产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实现玉米增产和农民增收,提升辽宁省玉米生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辽宁南部地区的玉米产量,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深松在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疏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中应用深松技术,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业收入,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挖掘玉米增产潜能为目的进行田间试验,对比几种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对玉米植株性状、产量的影响及其可操作性,确定适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实际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南海城耿庄地区玉米大垄双行双株疏密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玉米大垄双行双株疏密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流程及应用效果,为该玉米种植模式在辽宁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为了选出适宜玉米机收最佳的玉米种植模式,彭阳县农机化推广服务中心在灌区、中部干旱带、山区玉米种植区进行了玉米种植模式试验研究,旨在通过试验完善适应于单种、套种、地膜玉米机收的种植技术模式,通过农机与农艺配套结合使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李军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1,(4):93-94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作物。采用科学的、配套的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与效益的重要手段。简述实施玉米高产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意义,对整地、播种、施肥、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予以详细介绍,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16.
17.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秸秆覆盖是减少棵间无效水分蒸发,提高根层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大兴县的3年使用表明,覆盖秸秆3.0t/hm2,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结构,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且越是干旱年份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夏玉米出苗率提高4%~13%;可使作物总干物质产量提高26%,籽粒产量提高20%。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技术具有明显节水增产效果,在半干旱的夏玉米种植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顺国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1,(6):16-18
为摸清"喷施宝"产品在水稻上的肥效,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2010年在辽中县开展喷施宝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喷施宝"后,株高、叶色、分蘖率、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喷施宝"可使水稻每公顷增产420kg,增产率为7.0%,增加效益1260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