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塘沽区农村主要污染源调查取样分析,总结了塘沽区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污染源水体氮磷浓度进行取样分析,并利用实地取样分析的数据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上述污染源进行了排放量估算,对塘沽区农村污染源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塘沽区农村主要污染源氮磷等标污染负荷达到3357.35t,农村主要污染源总氮排放负荷达到3306.85t,污染负荷率为98.5%,总磷排放负荷达到50.49t,污染负荷率为1.5%。  相似文献   

2.
浅议中水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多种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中水的概念与利用历史。阐述了中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制约我国中水利用推广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促进中水利用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利用水可循环规律,建设雨水、污水以及中水回用等资源的收集、回收与综合处理系统,从而实现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开辟小区能源的新途径。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强化和提升水的循环,是解决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再生水回用模式及环境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使得各国对再生水回用日益重视。通过回顾国内外对再生水利用的研究结论和实践,阐释了再生水回用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构建了费用效益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以重庆市为例,利用构建的公式,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分析了该市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重庆市大部分行业再生水利用率极低,有一定的提高潜力,需从水价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唐莲  白丹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94-196,199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武口市森林公园的含砾砂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中水灌溉条件下砂砾质土壤在不同灌水量、多次连续灌水、降雨淋洗等不同来水条件下水分、污染物运移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微污染水用于绿化灌溉对砂砾质土壤中污染物运移及累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回用农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污水通过适当处理、达到相应使用标准后(再生水),可成为多种用途的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利用污水资源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灌溉农田。然而,城市生活污水中存在不明确的化学成分、病原微生物、氮磷、盐类和重金属等,不适当的处理和灌溉可通过渗漏和地表径流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明显的影响。本文初步分析再生污水对环境、公众健康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在污水资源灌溉利用方面应该注意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短期和长期中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短期室内中水灌溉土柱模拟和长期中水灌溉区大田定位调查,对中水灌溉后对植物体内营养元素、毒害离子以及重金属的增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中水灌溉使绿地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大,容重及田间持水量减小;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且与清水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盐离子在土壤中得以积累,含量增加;毒害离子和重金属含量呈增大或减少的趋势,与不同离子种类有关,但其含量极少,累积效应变化缓慢,且由于自然降水等因素的稀释和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吸收及降解,一般不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及对植物的生长胁迫。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好氧堆肥存在自然升温、高温维持困难、增温设备能耗高、堆肥周期长等问题。该研究在传统好氧堆肥设备中增设板翅余热换热系统,利用堆肥废气热能预热通风空气,系统研究不同环境温度时堆肥废气余热回用对好氧堆肥增温效果及堆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量、通风频率分别为16 L/min、每间隔2 h 通风20 min时更有利于堆体升温;回收堆体排出废气的余热预热通风空气能够显著提升好氧堆肥堆体的温度(P<0.05),环境温度分别为11.4~13.4 ℃和7.1~8.6 ℃时,堆体最高温度可分别达到63.8和62.4 ℃,50 ℃以上可分别维持7.15和5.61 d,而且在含水率、有机质、C/N、pH值、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等堆肥效果方面也更具优势,有机质含量可分别降到53.28%和55.06%。该余热回收系统实际可行,且当环境温度为7.1~8.6 ℃及以下时,好氧堆肥必须采取余热回用措施才能维持正常的堆体温度,达到无害化标准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北方高寒地区好氧堆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综合评价新型生态清洁技术应用下的规模沼气工程的综合生态效益,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D沼气工程(同时应用沼液循环回用技术和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系统图和能值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综合性能值分析,分析了沼液循环回用和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清洁技术的应用对规模化沼气工程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技术在规模化沼气工程中的使用,不可再生购买资源投入减少8.80%,系统可持续性提升18.75%,有效替代了化石能源的使用,生态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沼液循环回用技术的应用,可使地下水投入减少65%,在沼气工程周边土地无法充分消纳该沼气工程产生沼液的条件下,可节省1.77E+05美元/a的农田消纳后的剩余沼液排污处理费,环境负荷率减小68.52%,能值可持续指标由0.03增为0.38,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提升。因此,沼液循环回用和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对该沼气工程系统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有很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尚义县复杂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发展尚义农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布局策略,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是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所在,改良利用是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一些传统生产观念及模式进行了异议。  相似文献   

11.
花岗片麻岩地区坡耕地改造途径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花岗片麻岩山丘区坡改梯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次性窄面水平梯田治理坡耕地,施工简便,费省效宏。如5°与10°坡改梯较传统方法省工25%左右,省料30%左右;较坡耕地水保效益提高75%以上,土壤养分损失明显减轻,汛期土壤含水量增加15%~20%,粮食增产20%~35%,提高土地利用率40%~50%。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地区发展水土保持途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黔东门户的铜仁地区,由于诸多因素形成的老少边穷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使之陷入恶性循环的生活怪圈,本文旨在探讨在贫困地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衢地区丘陵山地土壤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涛生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3):29-42,32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不合理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和落后的能源消费方式是破坏森林植被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妥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在退耕还林地区进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改变以秸秆、薪柴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以煤代柴,逐步建立以沼气为主,煤炭、电力、薪柴为辅的多元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自然力与人力的作用大小,可将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划分为自然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3种。自然恢复是一种依靠植物自组织能力进行植被恢复的途径;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是在人力促进下的自然恢复过程;人工重建以人为设计理论为指导,仿拟自然群落结构,建造近自然林。3种途径各有千秋,在西部地区植被建设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山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也是西南岩溶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经济活动、工矿开采及"三废"排放、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调查及定位监测;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水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攻关等相应的防治与调控对策,认为防治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与防治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寒地区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还强,荒漠化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之一.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人 类剧烈的活动加剧了自然荒漠化过程,使该区荒漠化发展趋势十分强烈.最后对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各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生态农业建设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面临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4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农民收入经历了改革初期的快速增长,全面市场化阶段的低增长和徘徊,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后的较快增长。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与江苏、浙江的差距较大。吉林省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很大比重,靠粮食增产而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非农产业增长乏力,城镇化发展滞后,农产品价格波动且流通成本过高,种植业结构单一效益不高,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素质低下等因素影响着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吉林省农民的收入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加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扶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