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发展我县无公害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既不能让病虫危害,又不能滥用农药.为做好这一工作,明确天泰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尺蠖的效果,笔者在石练镇金苏村茶园内进行了该药防治茶尺蠖幼虫园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并推广茶尺蠖的绿色防控防治措施,对铜仁市茶园中主要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绿色防控,通过连续2年针对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的试验研究,基本探明了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技术要点、用量等技术措施.使用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效果进行药效药剂筛选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3.
茶尺蠖是浙江省宁波市茶叶生产上的主要虫害,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总结宁波地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和分析茶尺蠖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在动态监测、物理防控、化学农药防治、生物(矿物)农药防治、农艺措施预防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宁波地区茶农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叶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茶尺蠖的药剂,且对茶叶及茶尺蠖天敌安全。推荐使用剂量为125mg/kg,折合4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植物源类杀虫剂苦皮藤素乳油对茶尺蠖等害虫防治效果。【方法】应用0.2%苦皮藤素乳油,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分别处理茶鲜叶放入果酱瓶中,接上茶尺蠖二龄幼虫,进行室内防效评价实验;应用1500倍进行大田防效试验;应用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应用500倍、1000倍和1500倍3个浓度的0.2%苦皮藤素其结果表明;室内:0.2%苦皮藤素500倍,药后3天死亡率98.67%,1000倍的死亡率85.33%,1500倍的死亡率73.33%;大田防效:0.2%苦皮藤素1500倍药后10天防治茶尺蠖,防效为88.13%~90.69%;0.2%苦皮藤素500倍药后8天防治小绿叶蝉,防效为63.66%~80.11%。【结论】试验显示了该药剂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期,可作为植物源类杀虫剂在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叶鳞翅目害虫茶尺蠖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防治区的茶尺蠖幼虫较无灯区减少;同时太阳能诱虫灯灯控区能减少茶园茶尺蠖等害虫化学防治次数,促进了茶园节本增效,推动了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是茶树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本文介绍了南方茶区茶尺蠖的危害,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几个方面对茶尺蠖近年来的防治技术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并推广新型替代农药和防治措施,对2种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基本探明了2种害虫在江西南昌的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化学、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进行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茶蝉净和苦参碱、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防治小绿叶蝉与茶尺蠖的效果,优选了防治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凯恩,防治小绿叶蝉的新型化学农药帕力特,总结了无公害茶园、绿色和有机茶园控制2种害虫危害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显示:安装黄板茶园较不安装茶园平均虫口密度低39.8%;防治小绿叶蝉施药后3~14天防效,15%凯恩75.6%~95.9%,帕力特72.9%~93.2%,茶蝉净66%~72.5%,防效优于吡虫啉。防治茶尺蠖施药后3~14天防效,康欣373(苏云金杆菌)、15%凯恩、维特绿(0.3%苦参碱)、清源保(0.6%苦参碱)都在90%以上,防效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9.
周炎花  蔡烈伟  杨双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1-4992,5008
经过田间调查发现,金萱茶树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虫害的抗性较弱.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茶叶要求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10.
桃江县是湖南省茶叶主产地,以生产高档绿茶为主。茶小绿叶蝉是我县茶叶上发生的一种主要虫害,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品质,近两年,我县大力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开展生物农药应用效果试验,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本文选择了绿僵菌等几种生物农药,在6月茶小绿叶蝉发生为害高峰期,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试验表明每亩使用120毫升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明显,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产品中不含污染物或所含污染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在允许限度之内,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无公害.它包括三个层次的产品,即低残留茶、A级绿色食品茶、AA级绿色食品有机茶.由于这三种类型的茶叶在卫生质量指标上要求不同,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正>茶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主要是生产茶叶,茶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茶树害虫茶毛虫和茶尺蠖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叶产业是镇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基地5.6万亩,为了指导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现将茶毛虫与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茶毛虫茶毛虫又叫茶辣子、摆头虫等,是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之后,欧盟等茶叶进口国提高了茶叶的安检标准,因此,茶叶生产必须适应市场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单从病虫害防治角度上讲,无公害茶就是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公害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茶用克尺蠖已逐渐成为武宁有机茶园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很大。在掌握用克尺蠖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农药防治等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既达到了防控虫害的目标,又实现了生产纯天然无污染有机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叶茶尺蠖持效期较长,一次施药即可控制一代茶尺蠖的为害。用药量125mg/kg(折合400倍药液),施药后7d和15d防效分别为97.16%和98.53%,与对照药剂2.5%天王星乳油17mg/kg处理防效存在差异显著,建议在防治茶尺蠖低龄期(2龄以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新药剂在茶园推广应用。[方法]设置8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开展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0 g/L联苯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较好。生物农药中0.4%蛇床子素乳油的防效最好。[结论]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0 g/L联苯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茶尺蠖大发生时,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生物农药中0.4%蛇床子素乳油是防治茶尺蠖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在仪征地区使用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开展了茶尺蠖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出了"茶核·苏云菌"的高效使用技术,防治适期应选择在茶尺蠖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期之间,茶核·苏云菌使用量为1 500~2 250m L/hm~2,施用方法上可优先选择细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也逐步认识到只有发展无公害的优质茶叶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出路.2003-2004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的安排,在福建省建瓯市建立了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初步掌握了建瓯市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探索了无公害水仙茶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茶树上施用10%虫螨腈SC等4种杀虫剂防治茶棍蓟马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茶棍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以10%虫螨腈SC(用量33.3ml/667m~2)防治效果最好、药效持效期最长,其次是0.5%苦参碱AS(用量100ml/667m~2)。经农药残留检测:10%虫螨腈SC(33.3ml/667m~2)在安全间隔期采摘,其药残在无公害茶叶控制范围;0.5%苦参碱AS(100ml/667m~2)未检测出药残。在有机茶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苦参碱、无公害茶园使用化学农药虫螨腈对防治茶棍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叶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满意的药剂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