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湖北省农业环保工作成效1.1抓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县域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围绕省政府颁发的《湖北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开展“三圈三带”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三圈”即外圈重点抓以山区为主的立体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草),防治水土流失;中圈重点抓以鄂北为主的岗地“旱包子”治理,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内圈重点抓江汉平原为主的湖区“水袋子”整治,实施退湖还田,发展水域高效生态避灾、减灾农业。“三带”即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流域生态经济带,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各种替代农业形式(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持久农业)及综合农业的观念,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调节能力,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重点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方向、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出病虫杂草生态管理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农业生态学在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十五”期间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在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发展等五个方面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在控制耕地总量、发展农业科技、改革土地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占的战略地位和意义;探讨了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提出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农业产业化不能代替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然后以此为主线,提出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机制:1.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2.农业经营“股份化”的设想;3.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三个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人类农业经历过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等形态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农业的生态化阶段。各国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转折点通常在人均GDP达1万~3万美元左右。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社会背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转型策略、转型路径和转型名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到达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拐点。中国2015年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实施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农业的生态转型,生态农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明确生态农业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农业生态转型的合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优势与挑战之后,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生态转型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东山区的特点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将退化农业生态系统修复重点放在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体系上。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为:在研究区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以上措施3 a多来在实验区的应用,证明了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etwork (SAN) is a project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ARE) program, a competive grants funding program. SAN was established in 1991 to fulfill the mandate of Congress that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nd other information pertinent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e convey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ers, educators, extensionists and researchers in easily accessible forms and styles. A SAN steering committee is creating useful information products, such as a directory of experts, how-to publications, and a "showcase" of selected information materials. Its main goal, however, is long-range planning for the transer of technology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by discovering gaps in the knowledge base and the literature, and by using all appropriate electronic, print and non-print means to fill these gaps.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的高产及氮肥的高效利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减量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内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CK)相比,施用氮肥增加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和产量,而在农民习惯施氮基础上减量1/3不会显著影响到生物量和产量。其中减氮配施有机肥(ONM)处理的周年总产最高,相比习惯施氮(CN)和减氮处理(ON)分别提高了1.85%和3.78%。处理CN的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周年变化均值达502.7 kg hm^-2,分别是处理CK、ONM、ON的2.95、2.17、1.56倍。与处理CN相比,处理ONM显著降低了剖面(0~18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其中在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降低幅度分别为18.1%~66.7%和37.3%~87.2%。处理ON和ONM相比处理CN,植株周年总吸氮量无显著性差异,氮肥利用率却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处理ONM的周年氮肥利用最高,比处理CN提高了36.9%。综合分析,减氮与有机肥配施不仅显著降低了0~18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有助于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壤健康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石。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健康的内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提升土壤健康的途径和对策,并对我国未来健康土壤培育工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健康土壤培育的核心是消除土壤障碍因子,深入挖掘土壤生物学潜力,增碳提高资源效率,强化生物学过程,协同地上和地下生物互作。通过优化土壤内部调节过程,最小化外部的投入,以实现土壤生产功能和其他生态服务的同步提升。健康土壤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品质-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等全产业链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多学科交叉创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同时还需要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在缺铁条件下外源施加硼对植株表型以及体内铁含量的影响,揭示拟南芥在缺铁状态下体内铁的再分配机理,为缓解植株缺铁症状提供一个新的策略。【方法】以模式作物拟南芥(野生型)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水培试验。供试营养液以正常铁浓度为加铁(+Fe)处理,不含铁营养液为缺铁(-Fe)处理,在两种铁营养液中分别加入H_3BO_3 100、1000μmol/L,共形成6个处理。拟南芥幼苗在全营养液中培养3周后,在处理溶液中培养7 d,收集根系和地上部,分别测定植株全铁、有效铁以及细胞壁吸附的铁含量;剪下根尖部位检测内源NO含量,提取根系RNA检测铁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在缺铁条件下,外源添加硼(1000μmol/L H_3BO_3)后植株根系和地上部有效铁含量分别是不加硼时的1.56倍和2.65倍,拟南芥新叶缺铁黄化的症状受到显著缓解。细胞壁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加硼相比,添加1000μmol/L H_3BO_3后植株根系细胞壁铁含量、半纤维铁含量以及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了60%、52%和53%,同时与100μmol/L H_3BO_3相比也分别降低了41%、41%和43%,说明随着外源添加硼浓度的增加,细胞壁以及细胞壁铁的解析作用也愈加明显。通过对植株不同部位总铁含量以及铁运输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后发现,只有在添加1000μmol/L H_3BO_3时缺铁胁迫下铁运输相关的3个基因才能受到显著诱导,具体表现为:与不加硼相比,1000μmol/L H_3BO_3处理后AtFRD3、AtYSL2和AtNAS1 3个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1.44、1.15和0.75倍,并且伴随着植株体内总铁含量的升高;而100μmol/L H_3BO_3浓度处理对铁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总铁含量的积累影响不大。最后,通过对根系内源NO含量的检测分析显示,硼可以影响内源NO的代谢,且外源施加硼后根系NO含量是不施加硼时的1.5倍,暗示信号分子NO可能参与这一过程。【结论】硼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上结合的铁含量来增加拟南芥根系细胞壁铁的释放,进而提高植株体内有效铁的含量,促进植株在缺铁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在缺铁的条件下,外源添加硼(1000μmol/L H_3BO_3)可以通过促进拟南芥植株体内铁的再利用机制来缓解植物缺铁症状,而添加100μmol/L H_3BO_3则对植株体内铁的再分配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菠萝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海南万宁市和琼海市菠萝主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测定了240个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别进行单项养分指标等级评价和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调研区域土壤酸化现象严重,pH <4.5的强酸性土壤占比达78.33%;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有55.83%的调研地块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态<2%;82%以上地块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缺乏;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处于中等及以上等级地块比例占82.92%;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普遍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硼在部分地块含量较低,分别有17.05%、46.25%、34.17%处于较缺乏及以下等级水平。因子分析表明,测定的10项养分指标可提取出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和因子2表征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pH、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影响菠萝园土壤养分综合状况最主要的因素。进一步对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IFI值进行聚类分析可知,万宁市菠萝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669~1.605,均值为0.104,其中仅有29.16%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琼海市菠萝园土壤IFI值范围为-0.767~1.113,均值为-0.104,仅有17.50%的土壤处于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整体来说,万宁市菠萝园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状况优于琼海市菠萝园土壤。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Selecting a service involves evaluating many criteria, including price, ease of use, user interface, value-added information, and title coverage. This study examines four current awareness services, Current Contents: Agriculture,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ARL UnCover, ContentsFirst, and CAB ACCESS, for their coverage of serials in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fields. The serial lists from the services were examined for overlapping and unique titles, subject coverage, and publication type. UnCover was found to include not only the greatest number of titles but also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unique titles. However, because a relatively low percentage of the unique titles in UnCover are academic/scholarly and foreign/multilingual,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econd service be considered to complement UnCover.  相似文献   

17.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s in this article:
Soils and Environment By S. Ellis & A. Mellor.
Soil Erosion Research Methods Edited by R. Lal.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Brid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ited by Anthony S.R. Juo and Russell D. Freed.
Soil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Edited by H.F. Cook and H.C. Lee.
Soil Nutrient Bioavailability—2nd Edition By Stanley A. Barber.
Soil fertility decline under sisal cultivation in Tanzania By Alfred E. Hartemink.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械化作业项目和机器型号的合理选择,是在生产方式变改、要素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建立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是为了与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的非线性特征相适应并体现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技术单位不可分割性原则。通过对苏南地区稻麦生产和华北平原小麦、玉米生产在劳动机会成本和经营(服务)规模均处于变化条件下的生产技术结构进行优化运算和动态考察,具体揭示了生产技术模式转换和机械化发展的经济机理在于要素间相对价格关系的变化,并受到经营服务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经营主体选择和经济组织发育相关联)的强制约;同时证明“长期费用曲线”为“L”型曲线而非“U”型曲线。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农业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应用系统。在充分分析数字农业系统的研究意义、内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方法和架构,并详细探讨了数字农业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及设计结构,以及未来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乃至智能农业系统地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螯合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肥料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市场上主要螯合肥料的肥效研究现状。综合研究表明:氨基酸螯合肥、EDTA螯合肥、腐殖酸螯合肥、糖醇螯合肥的肥效明显高于普通无机肥料,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在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中,糖醇螯合肥具有易螯合的多齿结构,在植物体内输送能力强且肥料效果好,相比其它螯合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了当前螯合肥在合成与施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我国开展螯合肥料研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发展糖醇螯合肥料是实现我国化肥用量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