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的生化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活性碳可减轻黄曲霉毒素毒性李凯年译自《Res.Vet.Sci》1994,(1)姜行知校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畜禽的一种重要疾病。在许多国家,畜禽饲料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相当普遍。从污染饲料中清除黄曲霉毒素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人们曾试用许多方法如化学灭活、溶剂提...  相似文献   

3.
<正>3.3水生动物黄曲霉毒素(AFB1)的主要代谢途径不同动物的遗传特性不同,在抗病力方面上存在差异,导致它们对AFB1的易感性程度不同。AFB1作为前致癌剂已受到广泛研究,其生物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水生动物中黄曲霉毒素的代谢及毒性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已知的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是全世界食品和饲料中研究最多、最广泛和最令人不安的一种污染源。20世纪60年代早期,Halver等科学家发现当虹鳟饲料中含黄曲霉毒素B(1AFB1)后,不久虹鳟便死于肝细胞瘤流行病。从此,研究者开始集中精力分析有关AFB1代谢的新同功酶,来探索AFB1诱导癌症发生和发展的新调节器。在海水鱼类上,黄曲霉代谢和毒物学研究仅限于少数种类,且都不全面。黄曲霉毒素可对鱼类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导致发生高死亡率的疾病和使鱼体质逐渐衰弱,这体现着水生生物产业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基于这些考虑,本综述的目标在于:(1)搜集当前有用的科学信息,来总结现有资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对鱼粉和饲料中的污染以及对养殖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2)对最有代表性种类AFB1的代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3)探索黄曲霉毒素损害鱼类基因组和引起癌症发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正>(上接第16期)3.9致癌性在哺乳动物和鱼类的肝细胞中,食物源的AFB1是最主要的前致癌物,它经历一系列的化学生物转化,最终成为致癌物(Wogan,1992;Dragan和Pitot,1993)。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第8期)3黄曲霉毒素对水产业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水产养殖中,严重威胁着水产动物的健康,但目前这种潜在危害仍被低估,给水生动物饲喂人工污染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上接第12期)3.5敏感性种类众多研究发现,在AFB1诱导肝癌的易感性方面,生物种间和种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Eaton等,1990;Ramsdell和Eaton,1990;Hayes等,1991;Eaton等,1995),例如啮齿动物主要体现在大鼠对AFB1具  相似文献   

8.
<正>(上接第14期)3.7遗传毒性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认定黄曲霉毒素是已知的最强基因毒性剂(IARC,1993)。在哺乳动物中,AFB_1加合到DNA上后,可产生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程序外DNA合成及染色体链断裂(IARC,1993)。AFB_1需要被生化激活为一个强有力的亲电子反应剂——AFB_1-8,9-环氧化物,才能发挥它的基因毒性作用。虽然AFB_1终端的呋喃环氧化后  相似文献   

9.
1概述 黄曲霉素(AFT)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此外,在热带地区,温特曲霉和软毛青霉也能产生少量的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0.
以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胞增殖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毒性作用及氧化应激损伤,选用VC作为AFB1损伤肝细胞的保护剂,通过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从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研究AFB1引起L-02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机制。结果表明:根据AFB1的半数细胞抑制率(inhibition of cell,IC)(IC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真菌和寄生曲真菌产生的一类高毒性次级真菌代谢物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对动物健康与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众多霉菌毒素中常见且毒性较强的一种,过量摄入AFB1具有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毒性效应。大量研究证实AFB1可对肉鸡的生长、免疫功能、器官发育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毒性进行概述,从肠道功能障碍、免疫抑制、器官损伤和遗传毒性四个方面阐述AFB1对肉鸡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减轻黄曲霉毒素对肉鸡养殖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此病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发生,称为“火鸡X病”,后相继在美国、巴西、南非等18个国家有过正式报告。该病以肝脏受损、全身性出血、腹水、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等为特征。最近几年,关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和它对畜禽生产影响的资料积累了很多,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在畜禽日粮中利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  相似文献   

13.
14.
1.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由来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霉菌,主要是黄曲霉及寄生曲霉产生的毒素,目前已知有16种不同的结构,其中以黄曲霉毒素 B_1最为常见,毒性也最强。1960年在英国的火鸡中首先发现黄曲霉毒素中毒。当时大约有10万只火鸡发病死亡,由于未知病因,称为“火鸡 x病”。随后的研究,很快就证明是由于饲喂了从巴西输入的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同其他真菌毒素(Mycotoxin)一样,是产毒真菌(Toxigenic fungi)在基质(Substrate)中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本毒素是在1960年英国发生的10万只“火鸡X病”病因探讨中发现的。在第二年又发现污染黄曲霉(A.flavus)的花生饼能使大白鼠诱发肝癌而明确黄曲霉毒素是致癌性真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基本结构都有一个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又名氧杂萘邻酮,目前分离出的有B1、B2、G1、G2等18种,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强。尤以B1最甚,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对人和动物危害极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A类致癌物质。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多为B1、B2、G1、G2四种,动物摄取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实验证明,当动物食入黄曲霉毒素B1后,经过代谢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M1从尿和乳汁排出,部分存留肌肉中。用含100μg/kg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喂牛,牛乳中含M1…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种类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肾组织故被称为肾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则对肝脏毒害作用最大。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其诊断、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AF,常污染奶畜饲料。在动物体内,AFB1氧化代谢成黄曲霉毒素M1(AFM1),AFM1可分泌到奶畜乳中。本文综述了AF的理化性质、有害生物学效应与机制、生物转化及其向奶畜乳、尿液、粪便和组织转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水合硅铝酸钙钠(hydrated sodiumalcium aluninosilicate,HSCAS)是一种抗粘结剂,在肠道里它能与黄曲霉霉素结合,从而降低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毒性。Hatrey等人用三头奶牛试验,饲喂含200ppb黄曲霉毒素并加0.5%HSCAS的日粮。3周后,这三头奶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