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矮败小麦的赤霉酸反应杨丽,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含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和矮变1号小麦品种的显性矮秆基因Rh10.基因ms2和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  相似文献   

2.
龚慧明  贺浩华 《种子》2006,25(9):42-4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从该材料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育性转换规律、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成功地解决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与优质的矛盾,从而使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我国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呈现多类型并用的局面。以Po1A、陕2A和MICMS为代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大量应用于生产中。细胞核雄性不育已应用的有三类:一是李树林(1985)报道的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双显性核不育;第二类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双隐性核不育;第三类是陈凤祥(1993)报道的二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控制的三隐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4.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1不育的分离。在第一批转育所用的15个亲本中,有3个对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抑制作用,它们能使相应的杂种在F_1全部可育。不同的细胞质对Ms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尽管遗传背景以及异地和不同生长季节种植造成的环境因素的差异对Ms表达有微弱影响,个别组合中有少量半不育株产生,但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是稳定的,完全可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轮回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明 《作物学报》1993,19(1):70-76
以同时携带显性核不育基因Ms和显性不育抑制基因Rf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含有相应隐性等位基因的同类型油菜为母本,经一代杂交成功地把显性核不育基因导入具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基因型中.90%以上的杂种一代\回交和复交组合均表现为1可育:1不育的分离.在第一批转育所用的15个亲本中,有3个对由Ms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有抑制作用,它们  相似文献   

6.
谷子Ch型显性核不育性是由两对显性基因通过上位互作控制的。其中一对为显性不育基因,另一对为显性上位基因;显性上位基因的存在掩盖了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恢复可育。同时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二者之间的交换率约为9.4%。  相似文献   

7.
水稻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雄性不育和隐性核雄性不育两大类。隐性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普通核雄性不育、光敏核雄性不育、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四类。光敏核雄性不育有长日不育型和短日不育型两种。温敏核雄性不育有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两种。华南地区以选育不育临界低于24℃的高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选育不育临界低的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系为首选育种目标,而北部地区宜选用低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恢复系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振生  刘创社 《作物学报》1999,25(2):193-198
以白菜型油菜双显性核不育896AB为材料,采用成对兄妹交和相应可育株自交,验证显性不育基因的遗传;用恢复系与全不育系测交,测交一代与临保系复交,验证显性恢复基因的抑制作用,并区分F2代育性分离为3:1和13:3的遗传类型。经4个年度的研究认为,育性是由一对显性不育基因MSMS和一对显性可育基因RfRf互作控制,且显性可育基  相似文献   

9.
门淑珍  刘博林 《作物学报》2001,27(1):117-122
近年来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杂交玉米、 杂交水稻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多数植物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理尚未搞清, 不育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不育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一系列的基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有待揭晓。 通过对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研究发现了胚乳中和叶片中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促进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基础,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方式、相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础研究、杂种优势的应用及其杂交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研究,证实“Ch型”的不育性与“澳大利亚谷”的细胞质无关,其育性是受两对显性连锁基因Ms-和Rf-上位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当二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表现可育。这种由杂交而来,并能找到“恢复系”的显性核不  相似文献   

13.
在确认609AB不育系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测交后代可育株自交与回交等方法,有效区分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的一对复等位和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两种遗传模式。不育系类型鉴定结果表明609AB是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遗传分析证明所测恢复系的抑制基因均与Ms等位,不育系可育株的抑制基因也与不育基因等位,确认其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育种方案,并付诸实施,已选育出21个品系和一大批优异单株材料.其中Ta_186221品系两年比对照冀麦7号分别增产24.2%和13.7%,且早熟6天.  相似文献   

16.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育成了一批核不育杂交种。为了促进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对双隐性核不育和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2种类型的核不育系统的遗传模式、相关基因定位以及其不育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成果在将来油菜杂交育种中的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 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 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 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 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 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显性核不育中国春小麦(AABBDD)为母本,硬粒小麦品种墨西卡利75(AABB)为轮回父本,每代选携带不育基因的不育株回交。回交高代(BC3)对不育株做细胞学观察,从中选出具有14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  相似文献   

20.
矮败小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秉华  杨丽 《作物学报》1994,20(3):306-309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十分紧密,其连锁交换值仅为0.18,而紧密连锁基因Ms2和Rht10与着丝点间的遗传距离为31.17个交换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