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对畜禽粪污的治理势在必行。分析了畜禽粪污处理现状,介绍了处理畜禽粪污的方式,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发酵床法、生产有机肥、沼气工程、种养结合等。对畜禽粪污的处理应根据饲养方式、排污量大小、排污方式等,按照清洁化生产的原则,选择最适宜的处理工艺与综合利用模式,满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畜禽养殖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粪便污染问题变得愈加严重,要想有效控制和实现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需采用多种技术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理,以缓解对环境的压力,推动畜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李军平  彭华 《中国猪业》2018,13(10):38-42
本文主要对目前在各地应用较为广泛的4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即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就每种技术模式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节点控制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奶牛场粪污产生量大,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奶牛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抓点试验,以规模奶牛场圈舍改造和发酵床养牛为核心,其他关键技术集成配套一体化应用,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梳理、提炼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了规模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兴生态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四化”内涵、发酵床体与种养结合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圈舍改建、发酵床养牛、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土地消纳利用等主要措施和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乳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成效,为规模奶牛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不仅满足了民生发展需求,还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巨大力量。为了避免畜禽粪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环境气候,筛选适合东北地区的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不断提高粪污的利用率,有助于减少养殖业及种植业的运营成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高效、可持续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成为畜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昆山市现行的三种畜禽粪污处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三种模式分别适用不同的场景:“水泡粪+沼气型厌氧多级生化净化池+还田利用”模式适用于蔬菜种植企业、较大的家庭农场和中小规模养殖场;“干清粪+堆粪棚好氧发酵+厌氧发酵+还田利用”模式污水处理成本较高,适用周边具备一定种植面积的中等规模以上养殖场;“干清粪+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制有机肥基料”模式适用于政策支持力度大、养殖规模比较固定的种畜禽场。三种模式各有特点,提示各养殖场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9.
麒麟区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县,先后承担过农业部人工种草牧草飞播项目、云南省商品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畜牧产业发展基础,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丰富了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同时对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治理畜禽养殖粪污污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类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推动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然而在畜禽养殖中也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污,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也会污染空气环境,养殖中的粪便没有经过处理之后会滋生寄生虫和病菌,也会...  相似文献   

11.
生长激素转基因家蝇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人生长激素表达载体导入家蝇受精卵,人工孵化后收集子1、2代卵,提取染色体,经核酸探针及PCR特异片段扩增检测,两代均为阳性。对整合阳性卵孵化至幼虫,热冲击诱导后立即进行表达检测,结果发现,人生长激素在蝇幼虫体内实现了表达,表达量最高可达4.04μg/L。对转基因家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型特征进行了观察,未发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心电图分析肉鸡腹水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两批肉鸡(一批120只,另一批60只)进行心电图监测,每周测1次,每次每批15只,最后对确定为腹水症的肉鸡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腹水症病鸡心电图Ⅱ、Ⅲ导联的平均组合向量(MRV)、心功能指数(CI)和Ⅱ导联S波振幅(Ⅱ-S)极显著地高于心扩张病鸡和对照组肉鸡(P<0.01);心扩张病鸡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肉鸡(P<0.01)。因此,肉鸡心电图Ⅱ、Ⅲ导联的MRV、CI和Ⅱ-S可作为诊断肉鸡  相似文献   

13.
副结核分枝杆菌DNA探针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菌酶、SDS、高氯酸钠等处理提取副结核分析杆菌C2株染色体DNA,经限制性内切酶Pst I消化后,以质粒pBluescript SK为载体,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入E。coli DH5a受体菌中,构建了副结核菌C2株的DNA基因文库。应用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4个重组克隆:PTP12、PTP19、PTP38。对这4个重组克隆进行酶切、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个插入片段长度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国157 个规模化牧场在2020年1—12 月出生的220 日龄内母犊牛各阶段发病次数、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犊牛不同阶段发病次数对其后期体重、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奶前后,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61~129 日龄体重、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2)转育成时,60 日龄内发病次数≥2 次的犊牛,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 次的犊牛(P<0.01);60~179 日龄发病次数≥1 次,转育成171~219 日龄体重和转育成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组(P<0.01)。因此,犊牛发病次数越多,后期生长发育越缓慢,建议牧场重视并加强犊牛断奶前后和转育成的饲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治,以减少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15.
16.
BFF,rbGH对牛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屠宰黄牛卵巢,对2~5mm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受精卵的体外培养(IVC)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熟培养液中单独添加10%D0ECS(发情当天牛血清)获得了卵泡卵母细胞受精后较高的卵裂率(64.7%)、桑椹胚发育率(39.9%)和囊胚发育率(24.8%),说明在成熟培养液中单独添加D0ECS是可行的;在含10%D0ECS的成熟培养液中再添加10%或20%BFF(牛卵泡液),均能提高受精卵的卵裂率以及桑椹胚和囊胚的发育率,以添加20%BFF效果较好,其囊胚发育率(35.0%)显著高于对照组(24.8%,P<0.05);在卵泡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系统和受精卵共同培养系统中添加10μg/L重组牛生长因子(rbGH),虽对体外受精卵的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卵裂胚的囊胚发育率(P<0.05)  相似文献   

17.
从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BamHI-7片段的重组质粒pPR128中分离出含有完整糖蛋白gp50基因的2.1kbDNA片段,用KpnI和StuI酶切后,将其酶切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9载体中,构建了2.1kb片段完整测序用质粒。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明分离的gp50基因是正确的。将包含gp50基因的2.1kb和1.6kbDNA片段分别插入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pGJP-5质粒P7.5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pGBT50-36和pGBT50-S22个嵌合载体。将嵌合载体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预先感染TK+痘苗病毒天坛株的人TK-143细胞或CV-1细胞,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经蚀斑纯化,在BdUR选择压力下,通过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获得带有PRVgp5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用ELISA检测,重组痘苗病毒有特异性PRVgp50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18.
脉冲次数和卵龄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活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定电场条件、不同次数的电脉冲刺激注射HCG后不同时间(15、17、19、21和25h)小鼠卵母细胞,研究了不同电场条件下脉冲次数和卵龄对卵母细胞活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主要功能区的克隆和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不同来源的狂犬病野毒株8202、BRV、MRV以及无毒疫苗株SRV9的G基因405~1144位核苷酸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应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证明,鹿源8202株与中国人用疫苗株为同源株(同源性达97.0%),因此我国鹿狂犬病极可能是人用疫苗毒株污染所致;同地不同动物分离的MRV株和BRV株为亲缘关系较远毒株,表明BRV引起的牛狂犬病不是由于MRV感染所致;疫苗株SRV9与3个野毒株同源性在83%~84%之间。3个野毒株8202、BRV、MRV及疫苗株SRV9的糖基化位点和抗原决定簇内某些氨基酸亦不同。由计算机建立的系统树首次证明我国存在着狂犬病病毒基因亚型。8202、MRV、SRV9和其他对照株的同源性在85.3%以上,为Ⅰa亚型;BRV与它们的同源性仅为82.3%,被分为Ⅰb亚型。从而证明我国存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狂犬病野毒株  相似文献   

20.
Fifteen prepuberal Holstein heifers were utilized to examine pulsatile luteinizing hormone (LH) secretion before and after ovariectomy. Heifers were ovariectornized at 3, 6 or 9 months of age (n=5/group) and scheduled for blood sampling at 1 week before, 1 week after and 4 weeks following ovariectomy. During each 8 hr sampling period (0600–1400 hr), blood samples (10 ml) were collected via indwelling jugular canulae at 10 min intervals. Prior to ovariectomy, mean plasma LH concentration and both number and amplitude of LH pulses per 8 hr sampling period were similar (P>.05) among age groups, and the absence of a pulsatile LH secretion profile was accompanied by a low mean LH concentration. Within 1 week after ovariectomy, both number of LH pulses and mean LH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P<.O1) in all age groups. Between 1 and 4 weeks after ovariectomy, both amplitude of LH pulses and mean LH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P<.O1) when the data from the three age groups were combined. We conclude that ovarian inhibition of pulsatile LH secretion is established by 3 months of age and is maintained through 9 months of age.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elevation mean plasma LH concentration is due to greater pulse frequency, while the subsequent rise in mean LH concentration reflects increased amplitude of LH pul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